查看原文
其他

沈阳入选年度最“冻人”城市!冬至后会更冷吗?说好的暖冬呢?国家气候中心回应

辽沈晚报 2024-04-27

最近几天,

辽婶儿和小伙伴凑一起,

免不了要聊起天气:

“咋这么冷啊,好像咱小时候……”

(暴露了年龄

“不说暖冬吗,怎么这么冷啊”

……

记者查金辉摄

明天的11时27分,
我们迎来了冬至节气
冬至,除了拥有最长的夜晚,
它也是天文意义上冬天的开始。
冬至一到表示寒冬到来,
寒冷的天气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可是冬至之前的辽宁

已经冷破了记录

今天早晨沈阳-28℃
突破了历史当日极值
也入榜了年度最“冻人”城市


冬至之后还会更冷吗?

先别怕,
今年的冬至有点不按套路出牌
↓↓
明天进入冬至节气,数九开始
但冷空气将变得乏力,
我国气温经过低谷之后呈现回升的趋势。
23日之后,随着冷空气影响的结束,
我国各地气温将明显回升,
逐步恢复到常年同期正常水平,
各地持续低温的情况也将得到缓解。


具体来说,
明天沈城晴空依然在线
气温和今天相比稍有回升
最高气温在-12℃左右
最低气温在-20℃上下

周末我市气温继续缓慢回升

最高气温在-7℃到-9℃之间

最低气温在-17℃到-19℃之间

大家可以利用中午时段到户外

散散步,晒晒太阳


记者查金辉摄


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来看

下周气温较这周也会舒适不少

最高气温依然停留在个位数

最低气温也将回归至-20℃以内


全省来看,
也在缓慢的回暖中……
22日白天到夜间,
全省晴有时多云;
最高气温沈阳、抚顺、本溪、丹东、
铁岭地区和沈抚示范区
-13℃到-10℃,
大连、葫芦岛地区-4℃到-1℃,
其他地区-9℃到-5℃。

到了冬至,“数九寒天”也开始了!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数九”习俗,
从冬至起,每九天算一“九”,
数“九九”八十一天,
俗称“连冬起九”。
“九尽桃花开”,
“出九”之后,
寒冬差不多也就过去了,
温暖的春天就要来临。

所以,古人说冬至大如年,
也是蛮有道理滴~
在古代,冬至也是个重要节日!
因此,
做为一个东北人,
吃饺子,
就是最最最基本的仪式感啦!


最后,是科普时间

来看看,国家气候中心盘点

冬季以来气候特点,

预测后冬气候趋势,

再谈全球变暖与我国冷事件的底层逻辑。


冬季以来的气候特点
今年12月上旬偏暖显著,月中降温幅度大。12月以来(截至18日)北方大部地区降水显著偏多。这期间,全国平均气温-1.3℃,较常年同期偏高0.9℃,全国大部地区气温以偏高为主。
冬季以来全国气温整体偏暖(左图),北方大部降水显著偏多(右图)
全国经历了前期持续偏暖、后期急剧降温的“过山车”式气温起伏。12月1-13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历史同期最高,云南、宁夏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但从14日开始,受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骤降,部分国家气象站日最大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


冬季以来全国平均气温经历“过山车”式变化
冬季以来,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近五成。降水分布差异大,中东部地区大致呈北多南少态势,河北、山东、山西和内蒙古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最多,北京和河南均为第2多,陕西为第3多。
12月14-17日,我国出现大范围寒潮过程,此次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相态复杂、累计降水量大、落区与前期过程重叠度高等特点。有95 个国家站点过程最大降温达到或超过20℃,山西大同过程最大降温幅度最大,达26.3℃。过程最大降温幅度超过8℃的面积约 59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2.2%,其中,降温幅度超过14℃的约162.5万平方公里。福建连城(16.6℃)、江西安远(16.5℃)、四川峨眉山(16.5℃)、广西桂平(15℃)等10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
12月14-17日全国大部降温迅猛(左)气温远低于历史同期(右,“距平”为实测数据与历史同期之差)
后冬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后冬(2024年1-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但冷暖起伏明显,或再次经历气温“过山车”。后冬我国中东部降水偏多,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冷空气活动较为活跃,北方地区可能再次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江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在冷空气间歇期,大气扩散条件转差,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和长三角等地或出现雾和霾。
说好的最暖年呢?怎么寒潮一来这么冷?


据此前介绍,今年秋季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预测结果也显示今年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怎么看都跟最近的寒潮相矛盾,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谈及某年或某个月份偏暖,不是通过单次天气事件来定的,而是通过对比整段时间的气温平均值,是否显著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期来确定。例如,今年秋季11月3-7日,我国大部地区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这个时段内气温断崖式降低,比历史同期低了不少,但如果计算整个秋季的平均气温发现是1961年以来最高,所以是“最暖的秋季”。
那么,不是说全球变暖了么?为什么秋冬的冷空气还那么强?
引自中国气象报
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巨大温差,这种差异促使极圈外围形成了一圈强劲的西风,环绕在极地周围,它被称之为西风急流。西风急流就像“围栏”一样,约束着极地的冷空气。如上图所示,稳定的极涡被强大的西风急流限制在北极地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北极地区增温,与中低纬度气温差减弱,难以维持强大的西风急流,极涡内的冷空气变得“躁动不安”,更容易分裂南下。北极来的冷空气,其温度远远低于我们生活的中低纬度地区,由此便形成如下图般的故事线,多次出现的寒潮天气让我们感到“冷冷冷”。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也就是说冷暖起伏比较明显。
但是,冷空气过程强度不仅仅受厄尔尼诺影响,也与北极涡旋的分裂和中高纬西风带的扰动也有很大关系。今年12月中旬以来,北极涡旋分裂为双中心,分别位于格陵兰岛和西伯利亚上空。伴随着欧亚上空西风带的剧烈扭曲,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增强,我国大部地区由前期盛行偏南风转为偏北风,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骤降。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激发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将热带水汽向我国大陆地区输送,因此来自中高纬的寒潮过程配合来自低纬的丰沛水汽条件,导致我国中东部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雪过程。此外,地面积雪造成的晴空反照率增加也使得后期回温较慢。
中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虽然增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极端寒潮强度并未减弱,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范围增大。例如:2020年2月14-17日,全国型寒潮过程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出现8~12℃的降温,局地降温18℃以上;东北、华北东部、黄淮等地出现降雪(雨)天气,吉林省有7站最大积雪深度超过40厘米;广东、广西等地出现大雨或暴雨,多省出现冰雹、大风、雷电、道路结冰等灾害性天气。



一指禅 戳标题阅读!“宛如北极科考”!积雪超半米!大连烟台等地遭遇极端性冷流暴雪!
“开国少将被造谣”案宣判
热搜第一!这两天的你都应该了解下
最低气温跌至-30℃!再创新低!啥时候回温?一银行原行长在车内死亡,官方通报


来源:辽沈晚报(lswbwx)综合沈阳气象、@辽宁气象、中国天气、国家气候中心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封图:记者查金辉、表情包来自微信表情编辑:赵莹莹

点赞在看!明天别忘记吃饺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