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激辩“中华民族感情”入编问题 | 舆论手札

照相的宋师傅 旧闻评论 2023-10-01
全国人大拟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在人大网页留下了提意见的窗口,供反对或赞成修法的人使用。前次看到的数据说,对本次修订草案的意见已达3000多条。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数字还会增加,因为对草案34条的反对声音多了,引起国民更广泛的注意。‍‍‍‍‍‍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第34条,新增二、三款罚款和拘留事项,分别是“在公共场所或者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服饰、标志的;”“制作、传播、宣扬、散布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物品或者言论的;”
具体的处罚标准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罚款。”对修订草案的其他条款,其实也有不同的意见,但与第34条激起的舆论风波相比则要小得多。
概括起来,反对这两款修正草案的理由是: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感情”在法理上有歧义,程序上难确认,伤害后果难量化;含糊的概念成为法条,会助长执法者凭个人喜好和长官意志抓人,刺激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蔓延。‍‍‍‍‍‍
从一些法学教授和学者的看,他们早在数天前就清楚这一修法内容,在沉默了几天后,他们不愿再假装无视,所以对此两款草案内容明确说不。法学教授童之伟建议立法机关“暂不审议”第34条2-3款,清华劳东燕教授建议“删除为妥”。‍‍‍‍‍‍‍‍‍‍
但在童、劳这些反对者之外,同样还涌现了针对反对者的反对人士,他们显然是无条件支持修订草案的,但他们没有给出支持的具体理由,而是将矛头针对个人,罗列了迄今为止反对34条2、3款修法的人员名单。一边是讨论法理,一边是拉清单。‍‍‍‍‍
尽管反对者更愿意在法理上辩驳草案内容的不适当,但他们同时点明,新增的治安处罚有明确的约束对象,它可能利用立法机关赋予的宽泛执法权,指向的是在公园、街区、景点等场合穿着日本和服或侵华日军军服的年轻人,甚至是日本动漫、日本品牌和日本文化。‍‍‍‍‍‍‍‍‍‍‍‍‍‍‍‍‍‍‍‍‍‍
劳东燕就担忧,这样的修法草案“可能加剧与一些国家的对立情绪,导致外交上的被动”。但诸如此类的反对理据,就立法者的意图合理推测,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如此这般修法的导向性,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只能据此说明反对者与立法者之间差距甚大。‍‍‍‍‍‍
反对者看到了第34条修法草案的阴暗面,并且从法理、执法公信力、外交等层面提出得失之辨。换句话说,反对者想要从一个持平的立场来提请立法者注意修法草案一旦通过的代价。问题是,如果这些所谓代价引发的效应,恰恰是乐见其成的呢?‍‍‍‍‍‍‍‍‍‍‍‍‍‍‍‍‍‍‍‍
迄今为止,在理论上有可能受到34条2、3款直接冲击的年轻人,是那些动漫、COS、异文化爱好者,但他们因为地下小众且没有社会影响力,这些群体的心声并没有露出。舆论中体现的是50-80世代在为90-10世代代言,这是值得关注的点。‍‍
南京中山陵鲤鱼旗风波、苏州和服事件、商场(地铁/公交)大妈咒骂COS姑娘一事等等都是先兆,从这些发生的事实与纷扰推断,一旦34条2、3款通过立法审议,90后、00后、10后将被纳入治安处罚的对象范围,成为年轻的“敌人”被推到法律的对立面。‍‍‍‍‍‍‍‍
劳东燕教授以外交损失来说服立法者,恐怕很难有说服力,因为后者将获得比她多得多的国内支持者。而支持如此修法的民意并不薄弱,或许同样可以抵消立法者将至少三个年轻世代划入处罚红线内的忧惧。与立法诱惑相比,审慎似乎不合时宜。‍‍‍‍‍‍‍‍‍‍‍‍‍‍‍‍‍‍‍‍‍
“中华民族感情”到底能不能成为执法依据,舆论之争已经白热化。在这里,可能需要退两步来评判:退的第一步是,即使没有新增的34条2、3款,警方有没有执法依据惩处大街上出现的服饰的冒犯,答案是肯定的,2-3款不是法律补缺而是效果增益。‍‍‍‍‍‍‍‍‍‍‍‍‍‍‍‍‍‍‍‍‍‍‍‍‍‍‍
退的第二步是,要不要将“中华民族感情”送进警察的执法工具箱,不仅仅是法理的问题,而是要将法律、政治与社会文化、大众心态统合考虑的问题,以应现实之需。虽然童、劳他们立足法理逻辑,但低估了治理逻辑下的权衡,当然也可能是建言的策略。
也许,只是也许,围绕34条2-3款的舆论激辩,是立法者事先没有想到的。它们本该是应激反应下寻常的立法礼物,以校准现实与治安权的匹配度。但这种激辩再一次证明,在民族身份的持续构建中,尊重民族感情与摆脱民族情绪的负累,难以两全。‍‍‍‍‍‍‍‍‍‍‍‍‍‍‍‍‍‍‍‍‍‍‍‍‍‍‍‍‍‍
与其在舆论激辩中激发不理智反应。莫若回到立法的技术层面上。全国人大对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搜集公众意见,将延续到9月30日,无论赞成反对,都可以将自身意见递交立法机关,对这一尚未定论的修法草案施加合理影响,让修法平衡社情民意。
总的来说,俯瞰站在34条2-3款对立面的各方,在法理之辨、言辞之争与意气之角力下,让人心生忧虑。这忧虑并非在于具体条款的内容,而是它们似乎逐渐烘托出某种跃跃欲试的态势。可对中华民族感情的维护,与自信能完美驾驭民族情绪,从来不是一回事。

【引用图已经艺术家秃头倔人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