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娱乐

十个热搜轮番“轰炸”,这个地方快被游客挤爆了

广州日报 2024-01-13

嗨!这是广州日报·新花城全新改版的《晚读》,今晚与你见面的是“财知道”栏目。


这个栏目,我们想和你聊一些关于“钱”的事情,解读生活中有趣的经济现象,在你搞钱的路上添砖加瓦。

2024开年,刚刚从哈尔滨回来的网友,又开始转战上海“黄河路”了。

1月10日,一句“江湖再见 ”,迎来《繁花》曲终人散。

豆瓣评分从初始的8.1,逆势上升至8.4。作为王家卫导演的首部电视剧,《繁花》一经上线就是话题中心,剧集热度居高不下。

1月7日,《繁花》站内热度破31000,这是腾讯视频第4部破30000的电视剧集,同时也成为了站内的热播榜第一、热度值第一。

1月7日,《繁花》在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破31000

随着剧集而热度飙升的 ,还有剧中同款的“英国繁花套房”、排骨年糕、胡歌“同款”定制西装……

一部剧,何以带火一道菜、一条街乃至一座城?




繁花,没有落幕




从严肃文学改编而来,以王家卫极具个人风格的拍摄呈现,本以为,这会是一部曲高寡合、小众圈子狂欢的剧集。

但,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顶礼膜拜。不论喜欢还是不喜欢,不可否认的是,从各项数据和各平台网友的讨论来看,《繁花》的内容价值和商业价值都跳出了“圈地自萌”的局面,得到了市场充分的肯定。

原著作者金宇澄曾经这样解释《繁花》的书名:“繁花就像星星点点生命力特强的一朵朵小花,好比树上闪烁的小灯,这个亮起那个暗下,是这种味道。”活色生香的语言不动声色地塑造着人物,也决定了一部剧的气质。

剧情里,以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起伏这一主线贯穿始终,其间穿插着股市商战的刀光剑影和主人公与周遭人物的关系情谊。有过起高楼,有过宴宾客,浮浮沉沉间,道尽一个时代的情义与至真。

有人说,大上海的繁华馥郁和市井巷陌,都融在那六小碟一瓷碗的宝总泡饭里。

延伸到剧外,繁花的热闹也没有因为剧集的完结而冷却。

《繁花》中灯红酒绿的黄河路,唤起了一代人对黄河路美食的怀念。饿了么数据显示,《繁花》播出后,位于黄河路的餐饮商家订单量就势上涨。“悦来酒家”“乾隆酒家”“泰康月饼”“半岛酒楼”“佳家汤包”等老店、老字号,也成为年轻人外卖追剧的线上“打卡地”。
剧中,上海老牌五星酒店和平饭店也再次走红, 一晚的价格也从15930元涨到了16888元,高价之下仍供不应求。
和平饭店英国套房  图片来源:和平饭店官网
标志性的场景黄河路,更是从过气老街变为网红打卡地,甚至有网友调侃,《繁花》拉动了黄河路的GDP,每天挤满了来拍照的人,路上全是“人从众”。

繁花和繁花热,就像是一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双向奔赴,内容价值和商业价值同时实现

图片来源:《繁花》海报



“观众上桌”




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了“长尾”概念,用来说明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也就是看似没有那么多需求和收益的部分。

回顾这一年火爆的剧集,都充分凸显了电视剧IP长尾效应的价值。

年初《狂飙》掀起全民追剧热,带领安慕希、喜之郎、猪脚面等美食开启舌尖“狂飙”。
在剧中饰演高启强的演员张颂文在摄制期间,发布了30多条微博,记录了江门的各种历史建筑、街容市貌、衣食住行和风土人情,被网友戏称为江门的“野生旅游推广大使”。
张颂文发微博分享江门的老街
《莲花楼》

将小型见面会升级为大型演唱会,主演们身着古装戏服登场互动,为品牌开创了新玩法;
《莲花楼》“就在江湖之上”主题演唱会。视频截图
《去

有风的地方》直接让“有风小院”所在地大理凤阳邑村,成为热门旅游景点。
正片和衍生周边,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构成当下电视剧的消费链条——

剧集上线,入坑之后,观众可以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寻找同好,扒细节、嗑CP、搞二创;可以购买周边,给追剧之旅留下纪念;幸运的话,还可以近距离与明星接触,或者现场见证剧组重聚,对虚拟角色的热爱与牵挂可以大方表达,被主创真诚地接住、回应。

2023年成为“配角上桌元年”的背后,其实是观众上桌——下游越来越明白自己要什么,也越来越擅长表达诉求。

作为与电视媒介相伴生长的千禧一代,影视等文娱产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维系着他们对于人性与人情美好的憧憬。不管是二创,还是戏外真人代餐,背后的观众心态都是希望将这场梦做得更长久。进行热剧的周边消费,追求的主要是一种情绪价值。
近年来,剧集售后越来越成体系:探班、访谈、见面会、扫楼、直播连麦、空降陪看;社交媒体上的演员本人营业、角色号代营业;推出实体周边、实景展览,为剧粉提供可触摸的情感寄托,等等等等。

对剧方而言,这是其延长其商业效益的可行之道,对观众而言,沉浸式追剧之后来一次线下旅行、与角色见面,能够实现与剧集内容、人物有更深的场景连接。
来源: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官方微博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官方微博

剧集如何迸发文旅活力?




影视剧书写角色,书写故事,也在书写故事发生的场景——一座城市、一条街道或是一方美食。影视的城市书写,不是单纯的形象表达,更是一种认识和理解城市的方式;它是脱离单纯再现,完成想象式的建构。
热门影视剧传递出深入人心的故事,让观众对承载角色人生际遇的发生地心生向往,垂涎寄托角色或失意或快意心绪的美食,隔着屏幕便可与未曾谋面的地点和食物产生情感联系。
而城市又时常是串起各种物品的链条——就像深藏在黄河路的“宝总泡饭”、定制西服与和平饭店的“英国套房”,这些都是特定的城市空间里的风物。
影视剧、观众、城市三个节点产生联结,最终让观众变成游客,带来了影视取景地旅游的热潮。

但,并非所有影视剧都能赋予一座城市这样的魅力。

城市是创作与现实的交汇,一部作品只有不悬浮、不架空,有据可依,有史可考,城市的魅力才能凸显,游客才能在现实的城市里,找到剧中的对应的场景和味道。

在文艺创作门类里,电视剧常有“时代说书人”之称。

《狂飙》以“扫黑除恶”为主线,全景式展现时代变迁下的黑白较量与复杂人性,成为2023年的“超级现象剧”,承载了主角江湖人生的江门,也因此火爆一时。
《狂飙》总制片徐泰说,剧组采风了许多城市,之所以把大部分拍摄场景选在江门,是因为这里“既保留了老洋楼,也有浓厚的都市气息。传统和现代元素很好融合在了一起,体现了新旧时代的衔接,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治愈当下年轻人的田园剧《去有风的地方》以慢节奏剧情掀起“反内耗”之风,唤醒观众对浪漫主义的期待,人们又开始向往“远方”,在学习和工作的间隙里,去到大理,住民宿、喝咖啡、听民谣,吃刘亦菲同款鲜花饼。
再往前,扶贫大剧《山海情》,讲述闽宁镇金滩村三十年改天换地的历史故事,真实展露了西北大地飞沙走石的荒凉戈壁。电视剧播出后,直接搅热了宁夏的旅游市场,网红公路“66号公路”和剧中涌泉村取景地北长滩村的喧闹久久不息。对黄河古韵、塞上江南的所有想象,得以具象化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因地制“剧”,影视IP内容对城市、乡村的审美空间进行重塑,让作品中体现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人们也逐渐不满足于荧屏上的美景,而是选择亲身走进影视作品构建出的奇妙异世界。


《狂飙》、《去有风的地方》、《繁花》等剧集周边生意的火爆,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内容价值的回归:长视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时的流量,而是值得反复咀嚼回味的思考,而这才是其后长长的经济曲线的根源。

它可以是一次给人们了解一座城市的机会,可以是带人们回忆一个黄金时代,也可以是带人们沉下心来,思考时代与人的命题。

有人说,2023年在出人意料的“狂飙”中开启,在“繁花”中落幕,中间是“漫长的季节”,就好像我们的这一年:旅途艰辛,但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稍有不同的是,成功叙事的影视剧终会结局,而城市文化发展则需一直在路上。
图片来源:剧方官方微博、视频截图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科创板日报、中国基金报相关报道

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出品
统筹/吴一钒
文/刘成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成玉



扫码观看广州日报视频号每日热点实时更新
点亮“在看”持续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个热搜轮番“轰炸”,这个地方快被游客挤爆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