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惜花十倍的价钱,他们也一定要抢到……

广州日报心传星愿 广州日报 2024-06-22

“在我小时候,我极力装得像个大人,当我已经不再是小孩的时候,我又希望像个孩子。”

—— 列夫·托尔斯泰

儿童节快乐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

祝福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吃儿童套餐、抢购儿童对讲机,这届年轻人流行起“重新养自己”……这样的行为是幼稚还是自我实现、自我满足?身为成年人的我们,还能葆有一颗童真的赤子之心吗?本期心传星愿,让我们一起聆听专家的观点。
点击收听心传小电台↓





溢价十倍也要抢儿童套餐里的玩具



对于年轻人来说,
如今最流行的过儿童节方式是——
买光套餐里的玩具,
把隔壁小孩都馋哭。


社交平台截图

今年被捧上C位的是某快餐品牌儿童套餐里新出的“对讲机”,为之疯狂的不是小朋友,而是成年人——很多门店早早售罄,官方APP更是挤到一度崩了,原价38元的玩具甚至被炒到溢价十倍以上。


为什么成年人会热衷于这些?
因为,得到它们的意义远远不止玩具本身。

分享抢购儿童玩具的网帖有个高赞评论:“终于明白了我爸妈之前说的那句话,‘如果当年我有你现在这条件就好了’。”

能够亲手买下这些幼稚却可爱的小东西,就像是在买给小时候的自己,满足幼时失落的渴望。





葆有“孩子气”是好事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曾涉及到与“童心”密切相关的概念,他曾研究了各领域的杰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发现这些“自我实现者”具有“孩子气”:

他们通常有很强的创造、创新能力对事物长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愿意不断学习和尝试,而这种心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和实现自己的潜能。

幼儿园内孩子们在池塘里捞球。



高创造力的人的“童心”意味着以更健康、更有创造力的方式面对生活,在感知、行为表现两个方面保留了“孩子气”。


马斯洛称这种童心为“再生的童心”。


“童心”也可以是赤子之心



中学高级心理教师、广东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委会理事李艳月和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明宗峰都认为“童心”和“幼稚”二者是不同的,在内涵或特征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成熟度和责任感。


明宗峰表示,一个成年人具有童心,说明他精神上仍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乐观态度和想象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葆有一颗童心与成熟稳重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成年人可以保留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同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对他人负责任的态度。


李艳月也强调:“‘童心’主要体现在对未来不加任何世俗的价值评判。我们不能以儿童不需要承担责任为借口,来合理化自己的‘幼稚’,这实际上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关注自己的情绪是负责任的行为,但放弃对自身的要求和原则,并找借口为自己辩解,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小朋友在广东省博物馆参观。
成年人的孩子气不等于长不大的小孩,真正成熟的人可以在玩玩具时变得像孩子,也可以在风雨中表现得有担当。




经历风雨 方得成长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一颗童心,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考验后,成年人在社会上受到的挫折、伤害和教训,为了自己避免再次受到伤害,而以世故替代了天真。


李艳月老师认为,在刚出生的前几个月,孩童的生理需求很简单,只要吃饱、干净和能翻身就足够了。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会逐渐产生欲望并背负起很多期待,TA们的兴趣爱好变成了外在强加的。


由于在乎他人的眼光和外界的束缚,承受“人生任务”的同时会逐渐失去本心,这就是为什么成年人往往无法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


省博的观展小朋友。

失去童心是人们走向成熟的代价吗?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李素磊博士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内在的一颗童心。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考验后,成年人在社会上受到的挫折、伤害和教训,为了自己避免再次受到伤害而给自己内在的童心筑起藩篱和厚墙,同时也可能越来越阻隔了自己和自己的童心链接。以人情世故替代了天真。

那么成年人如何找回童心,
从而向“童真之心”找到前进的内驱力?
李素磊博士提出了自己见解:

虽然成年人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多,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总是在觉得自己为了不同角色付出,为了家庭付出,为了孩子付出……其实正是这些付出构成了生活,你同时也是在得到。减少抱怨,努力朝着心中的热爱奔跑,就是维持童真“赤子之心”的秘诀。

图片由AI生成。制图:莫丽平

具体而言有以下方法:

01减少不满和抱怨即使疲惫忙碌,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主动地全身心沉浸在工作和角色里,减少抱怨和不满的情绪,给自己正向心理暗示。02放松自己独处时,将望向外的目光收回自己身上,让自己的心念回到自己的身上,在调整呼吸间让自己身体放松,紧张设防的心情也会放松下来,童心就会苏醒,天真的性情就会自然呈现出来。03给自己足够安全感遇到自己“心爱”的人就会变回孩子。当成年人有足够安全感,自然会令身体里的“小女孩”“小男孩”呈现出来。所谓“男人至死是少年!”“每个女子都有一个公主梦”。

家长带孩子在广东省博物馆观展。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怎样可以在保护自己的童心的同时,也更好地保护儿童?
李艳月老师认为,

“首先,我认为父母应该疗愈自己。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带着焦虑,但其实这种焦虑往往源于我们觉得无法为孩子兜底。因此,我们先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其次,我们倾向于将自己的经验投射到孩子身上,对孩子缺乏信任。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他们的成长。”

01满足婴儿的生理需求

这是第一步,父母应给孩子们带来安全感和对世界的初步认知。

02给予孩子情感回应

用父母的耐心和陪伴使他感到归属,学会爱自己和他人。在此过程中,父母应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认可,让TA有价值感和高自尊。最后,孩子才能趋近于实现自我探索,并享受“高峰体验”。




反之,若孩子从小被忽视、打压、不被尊重,其心理能量会很低,遇到困难时容易自我否定,无法抗衡外界的压力,并可能唤起过去的创伤,陷入恶性循环。”李艳月补充说道。



在广东省博物馆,家长和孩子们在认真参观。

李素磊博士则表示,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爸爸妈妈是爱我,不是爱我的成绩。成绩好,爸爸妈妈就爱我,成绩不好就不爱我。这种有条件的爱是交换,不是无条件的爱。”





专家赞同成年人过儿童节



李艳月表示大人也提倡一起过儿童节:年轻的一代父母在物质条件上相对充足,教育水平也普遍较高。于是,人们意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滋养。

从精神需求的角度来看,大人过儿童节也可以作为自我疗愈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找回自己,关爱自己。大人和小孩都可以通过“六一”找回真实的自我,通过各种活动满足精神需求,提升幸福感和快乐感。当然,不应让“六一”商业化并形成攀比,否则会失去本意。


明宗峰认为,成年人过儿童节反映出现代社会中成年人对于压力释放和心理减负的需求。

学校内孩子们与科技狗互动跳科目三。

另一方面成年人也可能会通过彰显自己的“不成熟”,来表达自己对保持年轻心态的渴望。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明宗峰总结道,“大朋友”过儿童节可能是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01

重温或回味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寻找简单的快乐;

02

生活压力下放松自我的新途径,儿童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暂时忘却烦恼的理由;

03

社交需求,把儿童节活动变成社交的媒介,用以增进朋友间的互动和情感连接。


《小王子》一书中写道:
“大人只不过是长大了的孩子,
然而只是很多人忘记了。”
谁规定了成年人只能成熟稳重、不苟言笑呢?
无论多少岁的成年人,
能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葆有一颗童心,
这就是快乐的意义。

天河区智谷幼儿园,孩子们在池塘里捞球。


心传信札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写给童年留有遗憾的人


首先抱抱你。辛苦了。


人生多有不如意,而童年的遗憾,大概率是在那不如意里的。在那么弱小需要温暖关怀帮助深爱的时候,你的童年有着这样那样的“未被满足感”甚至是伤痛,真的不容易。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用一生去治愈。然而,这未必就意味着,有着不那么美妙童年的人,就一定会过得不好。毕竟,大多数的伤痛记忆,都是可以通过正视伤痛、善待自我、努力精进、寻求帮助等方式治愈的嘛。


在本期的“心传小语”视频中,强调了一个概念:挺过了不幸经历的孩子很可能表现出更强的“认知灵活性”。什么是“认知灵活性”呢?就是将在此种情境中习得的经验和技能,灵活运用于其他的场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也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成长的疼痛不可避免,即便是一切顺利的人也是如此。但我们不能停留在疼痛中。虽然要用很多气力去治愈曾经的种种,那也要认认真真去做,对自己好一点。 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有个女孩,有个“我要自己的房间”的心结,因为家里只有两房一厅,父母一间、哥哥一间,她便只能睡客厅沙发。学舞蹈多年之后,老师还是说她没天分;她不服输,经常连睡觉都在压腿。一直到她历尽千辛万苦、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在演艺圈功成名就后,赚了钱之后买了自己的房子,她才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一般而言,都应该是家里的男孩子睡客厅的。但她没有纠结这个,也没有抱怨家人。“化遗憾为动力”,终于成就了一个闪闪发光的自己。而这些经历,又让她在人生一次次的波涛汹涌中稳立潮头。


人生的经历都是财富。那些打不倒“我”的,必将让“我”更强大。 比平生遭际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它。有时遇到同样事情的两个人甚至是双胞胎,却因自身持有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的不同,而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幸福的童年可遇不可求,不幸的经历却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需要面对的,且不仅限于童年。如今已经长大了的我们,首先是给自己的孩子和身边的孩子以尽可能温暖宽松的环境, 尽量少让他们的童年留下本可避免的遗憾。这样,我们曾经吃过的苦没有白吃,可谓“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外,还一定要注意,不要刻意让自己或孩子去吃苦。不要让“吃苦”成为定势思维,要习惯温暖甜美的氛围,要让自己明白,好的机遇与好的东西,“我”都值得去得到和拥有,前提是通过自己的努力。


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对身边的孩子好一点,更好一点。所有的苦,或会化成朝霞之甜,滋润自己和他人的人生。
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每周六晚约定你,不见不散



两分钟回评


“”点击查看相关详细内容👇

不在别人的眼光中打转,我们终需找到自己

“请回答1988”,分手未必不是好结局……







每周一书:《正念的奇迹》

<请向上滑动阅读>

此书是2010年1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探讨了许多与童心相关的内容。作者强调,正念的实践需要我们保持一种“初学者的心态”,即像孩子一样看待世界,全心全意地投入事物,保持开放和好奇心。这种心态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体验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而不会被成见和预期所遮蔽。


书中也提到,保持一种玩耍和创造的心态是正念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孩子们通过玩耍来学习和探索世界,成人通过正念实践也可以重新激发内在的创造力和灵感。通过这些观点,此书中向读者展示了如何通过正念的实践保持和恢复童心,这将有助于人们减轻压力和提高心理健康。






出品: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策划:赵素兰统筹:黄琦、王圆媛、黄馨怡、莫丽平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荻、黄琦、兰岚视频:黄馨怡、滕惠琪、黄琦音频:吴若楠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王燕(除署名外)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圆媛、黄馨怡








扫码观看广州日报视频号每日热点实时更新
点赞分享在看留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