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拿下微软、Google、Adobe,印度为何盛产科技圈 CEO?

CSDN App CSDN 2020-02-12

作者 | 胡巍巍
出品 | CSDN(ID:CSDNnews)
世界500强中,30%的掌舵人,都是印度人。
是的,你没看错。这是近日《哈佛商业评论》的研究结果。
其中又以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和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以下简称劈柴)最为出名。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其他著名印度裔CEO,还有Adobe的CEO沙塔努·纳拉恩(Shantanu Narayen)、半导体储存制造商美光CEO桑杰 · 梅赫罗特拉(Sanjay Mehrotra)等。
而这还只算科技圈的一小部分。
大家熟知的陆奇,在微软时的直接汇报对象,正是萨提亚。
2018年末,沈向洋离职微软后,更是有人感慨“美国科技巨头再无华人高管”。
早在2005年,就有数据显示,三分之一的硅谷工程师是印度裔。
一个建高铁,都需要日本帮忙的国家,怎么这么盛产CEO?
答案藏在萨提亚和劈柴的从业经历中。

印度裔科技圈的两大巨子


1967年,萨提亚出生于印度海德拉巴德。
长大后,他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大学,获得电子和通信工程学士,随后留美,在威斯康辛大学读计算机硕士,最终在芝加哥大学,攻读MBA。
萨提亚1992年加入微软,至今已有28年。
他最大的成绩是Office 365和Azure云。
再说说劈柴,1972年出生于印度,从2004年加入谷歌至今,主要代表作有Chrome浏览器和谷歌工具栏等。
他的求学履历,和萨提亚,有着惊人的一致。
劈柴先是在印度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然后赴美,在斯坦福读硕士,最后在沃顿商学院读MBA。
他们为什么都读MBA?难道是读书时,就预料到要当CEO了吗?
当然不!读MBA,是印度的国情。
MBA这么高大上的东西,竟然是印度国情?
是的,这个国情的形成,是因为另一个国情。

来,都给我读MBA!


前中兴印度公司CEO汪涛说,他在印度招聘过大量本地员工。
刚开始他发现,印度本地员工的简历中,除了专业学历外,都有一个MBA学历。
汪涛起初以为是HR特意选出来的。但当他发现所有简历,都有MBA学历时,他让HR把所有简历,都拿给他看。
查看上千份简历后,汪涛惊呆了,基本所有简历,都有MBA学历!
他随后跟本地员工打听,为什么印度高校生都要学MBA?
本地员工说,MBA是印度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这就像中国人必须学古诗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四个字,国情使然。
1947年,印度独立后,当局发现,管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的国家,实在是太复杂。
雷军的好搭档、顺为资本许达来,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他去印度出差时,让前台服务员帮忙叫一辆出租车,因为司机找不到路,许达来就让服务员,在电话里给司机指路。
结果服务员和司机,说的竟然不是同一种语言。
许达来这才明白,服务员和司机,估计来自不同的省份,所以语言才不一样。
为了更好管理国家,印度独立后不久,就开始大量建设管理学院,慢慢地,MBA课程普及到所有高校。
稍微查查,你就会发现,但凡担任美国知名公司的CEO或CTO,基本都有MBA学历。

高端人才回国无门


小米、vivo等手机,能在印度玩起来,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印度经商环境较差。
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印度在全球营商环境中,排名63。
在硅谷的印度裔高管,不像华人高管回到自己国家,也可以得到很好发展。
比如张朝阳和李彦宏,都是留美归国创业的典型。
难怪有媒体调侃印度:一流人才移民,二流人才在本国经商,三流人才从政。
没有退路的硅谷印度裔高管,只好努力谋出路,被迫的破釜沉舟,反而催逼出来大量人才。

官方语言是英文


尽管印度人的英语,带着一股咖喱味,咕力咕力的听不懂。
但是,人家从小就养成了英式思维,体现在职场沟通中,就是用词更精准,跟美国老板沟通,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比如,劈柴就被形容为拉里·佩奇的“翻译官”。
佩奇在提升劈柴时,曾在备注中写道:“我们在产品方面的看法,几乎完全一致,所以说他就是这个职位的完美人选。”
由于历史上的殖民原因,印度在潮流文化方面,和欧美紧密一致。
2012年,我曾接待过一对印度建筑商夫妇,来北京旅游,他们一家三口都说英语。
那会儿,iPhone在中国还没流行开。
但是这对夫妇,用的都是iPhone,男客人还跟我炫耀:“我不仅有iPhone 4,我还有iPhone 4S!”
更重要的是,印度高等教育很奥利给。
讲个笑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开学时看到一名印度新生,好奇地问:“你们的印度理工学院也很厉害,你为什么选择麻省理工?”
印度学生苦笑说:“因为我没考上印度理工学院。”
尽管这只是个段子,但是印度理工学院,作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录取率比哈佛还低。
2018年,45万人报考印度理工学院,但仅有1.3万人被录取。
低录取率,保证了印度高级人才的培养。

和坐火车一样抱团


印度人坐火车的独特景观,相信你肯定见过。
在职场上,他们也很抱团。
在硅谷英特尔的餐厅内,一到吃饭点,大片的印度员工,坐在一起吃饭,场面蔚为壮观。
劈柴当上谷歌CEO后,谷歌的印度裔员工开始攀升,所以才会出现13位董事会成员、竟然有4位是印度裔的“奇观”。
这种抱团取暖,一度还发展成产业。
很多印度裔员工的工作互推,是通过硅谷印度企业家协会之类的专业组织进行。
一个印度年轻人,如果想闯荡硅谷,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落地企业定向委培;第二步,印度科技公司精心包装;第三步,两国移民部门默契配合。
而印度外包巨头的垄断,也让获得美国工作签证的印度裔计算机人才,越来越多。
此外,从种族血缘上讲,美国也把印度人当做一家人,因为很多美国人觉得,印度人也是雅利安人的后代。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窗,说不定还会给你挖个地窖。印度互联网不太行,但是人才迁移能力,和坐火车一样强。
作为中国人,也不必艳羡,毕竟我们有BAT、TMD和华为......
我们的创业环境,比印度好得多。
笔者家人最近去南京分公司开年会,发现分公司连续三年,都不用缴房租。
为什么?因为这是南京当地,给予高科技公司的福利。
所以,你有瑜伽,我有太极;你有咖喱,我有饺子。何必彼此羡慕?

热 文 推 荐 

微信小程序 3 岁:日活超 3 亿,交易额超 8000 亿
☞周鸿祎回应年会特等奖「免裁券」;微信放开 5000 人好友上限;Firefox 72 正式发布| 极客头条
移动开发已进入 App 工厂时代!
☞2019 互联网大事记:谁是最后的赢家?

中国程序员在美遭抢劫电脑遇害,数百人悼念

2019,不可错过的NLP“高光时刻”

详解CPU几个重点基础知识

在以太坊上开发 Dapp 的瓶颈和门槛有哪些?| 博文精选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