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石资本所投项目米未传媒获评融资中国年度最佳投资案例

2016-07-29 基石资本


7月27日,由融资中国主办的“2016年融资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在北京四季酒店隆重召开。会议中心汇集了来自文化产业及资本市场的百余位知名投资人、文化产业大咖、著名经济学家和知名企业。基石资本投资的项目米未传媒在大会上荣获“融资中国2015-2016年度中国文化传媒产业最佳投资并购案例”奖项、基石资本投资的项目着迷网荣获“融资中国2015-2016年度中国文化传媒产业十佳最具价值新三板公司”奖项。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陶涛出席了大会并参与了主题为“文体行业并购、退出与行业整合”的话题讨论。以下为陶涛发言的摘录:


   陶涛首先介绍了基石资本在文化产业投资的基本情况,并表达了对主办方的感谢。基石资本是一家资产管理规模为300亿元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文化传媒创意行业累计投资了近40亿人民币,投资行业从出版社、报业、影视制作、院线,到垂直的互联网门户,自媒体、新媒体、游戏及游戏相关的媒体,再到一些头部IP,范围非常广泛。基石资本在长期的投资历史中也有多个项目通过多种形式成功退出,包括IPO退出、并购退出等等。

1

“我们讨论文化产业的并购与退出,不可避免要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环境下看这个问题,回顾我们自己的相关投资案例,基本上可以把文化传媒创意产业的项目归结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平台型,一种是内容型,还有一种是技术型。”陶涛表示,这三种类型的划分也不是泾渭分明,也有交叉融合的存在方式。



(图为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陶涛在会上发言)


   陶涛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对待文化产业项目的退出要求是明确的,第一,可以IPO的企业是一定要有盈利的,“即使有些企业商业模式有创新,或者有足够多的用户基数和流量,但如果没有商业价值的兑现,没有盈利,在国内也不可以实现IPO”。第二,即使通过换股的方式退出,项目也需要是有盈利的,并且要对未来三年的业绩有刚性的股权对赌要求。

   “ 这样的大环境对我们的投资有直接导向性的影响——因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如果是内容型的,内容本身是有保鲜期的,任何一个好的内容,无论是一本图书,一个电影,一部电视剧,还是一个综艺节目,或是一款游戏,它们的商业价值都是从0—1,然后上升,达到顶峰,然后消费者丧失新鲜感,失去追捧热度,然后商业价值逐步下降,都是有它们的规律的。所以这类项目在变现退出的时候,要踩准所谓的周期进行。只有在这个周期上升期快到顶的阶段变现退出,你的利润相对来说才能最大化”。陶涛说,但是从基石资本的投资案例看,会看到我们在尝试这类项目一些新的退出方式,因为文化创意的商业价值变现方式是会发生转换的。比如2007年,我们当时投资了一家国内社科类图书的第一名——磨铁图书,当时它出版了《明朝那些事》、《盗墓笔记》等热门书籍,通过这些头部内容,磨铁图书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2对于一家文化类型的企业来说,能不能持续创造高水平的内容,这个是不确定的,但我们投资磨铁图书后发现,这类企业可以形成一套专业的手法,打造成一个图书平台,能够把每本书的销售量达到一定的水准。不过,因为这类企业属于传统的图书出版企业,它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在资本市场上很难获得一个好的估值。


“正因为文化创意内容有多种的变现角度,在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大家开始追捧内容和IP,其价值逐渐体现。磨铁认识到自己单纯走社科类图书出版已经创造不了高价值了,所以它开始转向把自己拥有的版权、拥有的好的内容进行变现,磨铁开始转向做电影,其投拍的《悟空传》还没有上映,外部的投资者和外部整个的文化创意市场就已经认识到磨铁图书拥有的价值——就是我拥有很多好的IP资源,存在巨大的变现潜力。”最终磨铁图书通过出售给优酷土豆,成功获得了退出。

    陶涛表示,从这个案例来看,文化创意行业退出的成功要素是,一要对项目本身的商业模式的本质有清晰地理解,二要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项目的周期,找到变现的时点。一个好的IP有多重的变现方式,在这个地方商业化走不通,可能在另外一个方向实现商业化,这一方面需要企业家精神,进行孜孜不倦地开拓、找寻突围,另一方面,作为投资人来说,我们需要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多层次的布局,布局的点越多,单个投资的文化项目就有更多的价值挖掘和变现的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