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 | 为什么要生出离心

文 如瑞法师 灵隐寺 2024-03-19

为什么要生出离心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印光法师在文钞中,盛赞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其中“真为生死”四字,即是指出离心。

 


什么是出离心?


出离,是超出、脱离的意思。

《佛地经论》曰:“言出离者,即是涅槃。”意即:

一、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

二、出离三界之牢狱,了脱惑业之系缚;

三、离迷界、出生死轮回之苦,而成办佛道,以达于解脱之境。 

 

通俗来说,出离心就是能够看破放下,坚决要出六道轮回的心。也可以说,出离心就是超出三界、脱离六道轮回之大誓愿,是故《长阿含·大本经》赞叹:

出离最微妙,清净第一。 




为什么要生出离心? 

三界犹如火宅:《法华经》云,“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深著世乐,无有慧心。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这是著名的“火宅喻”,比喻烦恼多的众生为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所逼迫,烦恼多,不得安稳,犹如屋宅起火燃烧,不得安居。

 

六道过患深重:在生死轮回中,上至非非想天,下到无间地狱,不管转生到任何地方,都没有少许安乐。六道轮回各有其苦,且苦不可言,正如论中所说: 


地狱之苦,星火炙眉,

痛尤难忍,何况大热地狱,

炮烙焦烂,不可名状。

饿鬼之苦,经日不食,饿尤难忍,

何况饿鬼历千万年,水浆不入于口。

畜生道之苦,湫隘之室,

居尤难安,何况畜生,

猪犬所栖,污秽不堪。

 

三恶道苦,非人所能忍受,于此应生大怖畏。虽以善因得生人、天、阿修罗三善道,而此三善道,未断生死,仍未离苦。


人道有三苦、八苦以及无量诸苦,不能具说。诸天自以福报,虽受诸乐,而报尽还堕。或始生天上,旋沦地狱,欣悲迭代,颠倒轮回,于轮回中无自在,有何可恋?

 

六道众生,因业感果,死此生彼,欣悲迭代,颠倒轮回。见此三界之苦、轮回过患,应生出离之心,即知苦思断集。 




怎样修出离心?  

修出离心的方便方法是,思惟“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皆苦”。

 

修出离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出离对今生的不舍,二是出离对来世的希求贪著。观修人身难得和人命无常,可以断除对当生的执著。观修因果无欺,轮回皆苦,则能断除对后世的贪执。

 

出离心修持观察思惟。

出离心需要思惟修,随时随地来练习。比如看到卡车上拉的猪羊牛,马上作意:自己是多么幸运获得人身,而人命无常,得好好修行,堕落是多么可怜。


碰到被人用绳牵着的宠物,当即警觉:众生多苦难,宠物有福报,但是愚痴不得自由,自己得好好修行。常常想到人生难得、人命无常,在这个世间,在无常面前,没有什么可贪的。

 

论云:从无始来,生死流转,受种种苦,与种种乐。即过去曾受百千万亿诸乐,事过境迁,于今安在?空无受用,何益于我!如是世间苦乐,不但不能断除我之生死烦恼,反令此等烦恼炽盛,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我们了解了出离心的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就要多念佛,做好应该做的一切。努力做好,但不生贪著。

 

引用一位圣者的偈颂,以期共勉: 


暇满身如摩尼宝,多生累劫难一遇。

今得此身闻正法,获大利益宜修学。


如何坚固出离心


那么如何检验出离心、坚固出离心,以及怎样才能出离三界火宅呢?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而不听闻修习佛法、精进断恶修善,就如同到了宝山空手而归一样,白白地浪费了殊胜的受道之器——人身。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论云:“现生,由过去未断之心,继续而来。明日,由今日之心,接济以去,故躯壳有舍弃之日,而心流从无断灭之时。既有心流,则决定受生。 受生,能自在否?


曰:不能。凡夫以不断心识,随业受生,如风中絮。心识是絮,烦恼业力是风,由烦恼风牵引心识之絮,往生善恶之趣中,飘摇不能自主。‘善因获善果,恶因获恶果。众生多造恶因,而希善趣,结果堕恶趣中。’” 


了知了生死轮回的本质以及心念的可畏,我们应该生起警觉心,时常反省检讨: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起心动念以及所作所为究竟有多少善法?


要知道,临命终时,如果恶业力强的话,就像磁必吸铁一样,恶业必将牵着自己往恶趣受生。 


我们一定要明白,如果没有产生出离心的话,一直追求沉迷于世间的快乐,修什么法都不可能得到解脱,是永远都没有办法出离轮回的。


出离心是践行解脱道的前提,怎样知道自己是否已经生起了出离心呢?真正生起了出离心,对于世间的一切财富、名利等五欲,便不会再有爱慕心、希求心产生,能够看得破、放得下。


所以,无论做什么都能往解脱道上会,并且做而不贪著,一心求解脱,这才算有了出离心的量

 



坚固出离心

念死无常,是坚固增上出离心的最直接方便。关于死亡,要有三种认识:

首先,死亡是一定的;

其次,死期是不定的;

最后,死亡来临时什么都带不走。


所有的美好,不过是我们生命中重复过无数次的梦幻。在死亡的临界点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生命累积的业力,“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深一些说,出离心主要是出离人我的执着,了知没有一个常一恒在的“我”。


我们虽然还无法生起真正的出离心,但能积极听闻佛法,通过闻思修培养无我的空性智慧,就能具足愿出离心。


能够看到我执的危害和过患,进而随时对治,久久修习就能证得真实出离心,就能明了没有一个真实的“我”。


所谓的“我”,只不过是随缘受生的生命现象,因此要远离对我的执着。 




出三界火宅

我们今天已经得到了人身,应当好好利用来完成生命的改造。人身稀有难得,若不善加利用,一旦造作恶业堕入三恶道中,想出离恐怕是很不容易的。


即使侥幸得生人中,能够闻到佛法的机会又是微乎其微,最终难免因为无明烦恼而轮转六道。因此,利用人生积极地断恶修善,思惟出离心、坚固出离心,我们一定会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


 说到究竟的出离,《普贤行愿品》云:

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彻悟大师说:“一句弥陀,我佛心要。”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知道,有本觉佛、始觉佛、究竟觉佛。

本觉佛是指我们本具的佛性,就像我们念的这句阿弥陀佛,人人本具。但不通过学习就不了解,不通过好好地修证就不能证得。


如果能念这句阿弥陀佛,能念的是始觉,所念的是本觉,就当下始觉与本觉合二为一,就是究竟觉。


达到究竟觉的境地,就是证得了实相理体。对于实相理体,只有佛与佛才证得了究竟,所以说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佛的心要。 


生命很重要,生命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能懂得学佛修行,生起真实的出离心。


念起这句阿弥陀佛,我们的心就会慢慢地与阿弥陀佛相应,身虽处娑婆,而神栖极乐世界。


因此,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应该做的一切,欢喜自在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如此才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偈云:



一句弥陀常训练,不贪不嗔智慧现。

为人处世佛在心,尽种极乐九品莲。


读诵经典获利益


如何从读诵经典中获得功德利益?习读诵大乘经典,不但自己去习、去读,也劝别人去习去读。最重要的是能够信受奉行,这样就能够得到无上功德利益。




竭诚恭敬 

印光大师云:想要获得佛法的实际利益,必须向恭敬中求。读诵佛经祖语,当作此时就是佛祖现前为我亲自宣说想,不敢稍微萌发懈怠轻忽的念头。能这样恭恭敬敬的人,我说他一定会在此生高登九品往生西方(念佛往生的位次分九品,即九品往生),彻底证得一真法界(佛法所说的终极真理)。

 

大师又说:大觉世尊,所说一切尊经,悉皆理本唯心,道符实相,历三世而不易,举十界以咸遵。归元复本,为诸佛之导师。拔苦与乐,作众生之慈父。若能竭诚尽敬,礼诵受持,则自他俱蒙胜益,幽显同沐恩光。犹如意珠,似无尽藏,取之不匮,用之无穷,随心现量,悉满所愿。

 

依于以上印光大师的教诫,我们在读诵经典时应当至诚恭敬,就像听佛当面给自己说法一样虔诚。

 




信受奉行  

读诵经典主要是为了知晓经文内容,然后正确理解、领会,最终依教奉行获得真实法益。正如诸经“流通分”中所说:“与会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打比喻来说,就像病人拿到医生所开的药方,阅读药方是为了解药物的成分、用法及功效,服用药物才有可能除病。

 

《华严经》中有偈:


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

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善方药,自疾不能救,

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

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由此可知,读诵经典的落脚点在于“信受奉行”。





读经实益  

既能竭诚恭敬、信受奉行,必能体验到佛法的切实利益。

 

读诵经典时,若能摄持正念,将心安住在经文及相应的义理上,字字句句,清晰明了,纷纷妄想便可渐渐止息,对五欲六尘境界的攀缘亦得遏制。


基于此正念,可以进一步培育定力、增长智慧。如《遗教经》云:“求善知识、求善护助,无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


此外,根据经文的具体内容及学人各自的发心,可分别获得相应的利益:

 

一、受持三归五戒、修习十善业道,可出三恶道,得生人天善道。

 

二、修习四谛、十二因缘等,可断见思烦恼出三界,不再流转生死;

 

三、若修习大乘佛法,以悲智六度法门为乘,可运载众生总超三界三乘之境,至无上菩提大般涅槃之彼岸。如《行愿品》中云:“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一则小故事 

过去有一大寺藏有龙藏经典,每年六月初六都会搬出曝晒。有一年晒经法会,一头牛忽然闯进寺院,用鼻子对着藏经嗅闻。一位出家人见此情景,担心牛会弄坏藏经,急忙让人把牛牵走了。

 

这头牛死后转生为人,特别聪明,二十岁考中状元,被皇上封为道台大人。走马上任时,途经前生闻经的佛寺,听到众僧正在诵经。他自然随之背诵,甚至一字不差。但念到一半的时候,却背不下去了。对此,他心里很是不解,于是就去请教一位老和尚。

 

老和尚说:“此是因果问题,如果说实话,怕您会生气。”他几次追问,老和尚就把牛闻经后转生为人的事讲了出来,并劝他珍惜人身,护持佛法。他听了老和尚的话,善根发现,毅然弃官,出家为僧。

 

这个公案告诉我们,无论人畜,不管眼见还是耳闻等,但能与佛法结缘,都会获得功德利益。我们在听闻佛法以后,若能认真思惟修习,必能开启无上智慧,证得佛果。

 

我们一起恭诵开经偈,祈愿三宝加被:凡所读经,皆契佛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往期回顾

佛教梵呗


梵呗祈福  唱诵《心经》

灵隐古刹


最胜觉场 春天你好

云林新闻


清明慎终追远 灵隐寺代诸姓祭祖

云林观点


面对疫情 我们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编辑 | 妙莲

美编|璐希

责编|慧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