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索中国世界史研究与写作的新思路”研讨会暨《新世界史纲要》新书发布会召开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09-30

6月9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 “探索中国世界史研究与写作的新思路”研讨会暨《新世界史纲要》新书发布会在北大博雅国际酒店举办。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庆伟,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强世功,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汤继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何晋,北京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总编辑汲传波出席会议,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杨虎主持。本次会议旨在探讨中国世界史学科的新方向、新写法和新教法。《新世界史纲要》主编、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及作者团队,与来自北京、天津、河南三地的专家学者就新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活动现场


孙庆伟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钱乘旦教授及其作者团队完成的《新世界史纲要》,是北京大学承接的诸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专项课题项目中率先完成的项目之一,初步构建起了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的形成”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的新的世界史知识体系框架,对于纠正长期以来人们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偏差和书写短板,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并且在传播正确的世界史观和世界史知识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


孙庆伟致辞


强世功部长指出,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讲话尤其强调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两个结合”,以及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新世界史纲要》的出版将带来很好的学术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整个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


强世功致辞


“把历史写长是容易的,写短是很不容易的。”何晋书记在致辞中说道。《新世界史纲要》这部书在写作过程中历经七次修改,最终成书,可谓一字一金,这正是这部书了不起的地方。


何晋致辞


汲传波总编在发言中对作者团队表示敬意和感谢。他指出,北京大学出版社始终以传播当代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案为己任,这与作者们写作本书的目标和愿景是高度契合的。


汲传波致辞


开幕致辞后,《新世界史纲要》新书揭幕仪式启动。到场领导与钱乘旦教授一起上台,为新书揭幕。


新书揭幕


随后,作者团队依次介绍了《新世界史纲要》的创作过程。主编钱乘旦教授谈及该书的写作缘由。他说:中国的世界史学科体系深受外来学术传统的影响,无论是英美还是苏联来源,都有缺陷,对此必须有所认识,加以纠正。构建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是几代世界史学人共同的夙愿。《新世界史纲要》的创新之处在于:重新发掘长期被忽视的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形成”的理论,承接以吴于廑先生为代表的几代中国世界史学人的探索,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世界史知识体系。他指出:人类历史发展存在两条线,一条是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另一条是从分散到整体的融合,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条线交叉并举、交融共进。本书努力展现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以事实说话,同时要纠正在“西方中心论”影响下把世界史看作是少数几个西方大国历史的错误倾向,写一部真正的“世界史”。


钱乘旦发言


于沛教授指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自觉地批判”欧洲中心论”所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撑。同时,理论阐释也要做到论从史出。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历史的实证展示,说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真实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视角的世界史知识体系。


于沛发言


李隆国和黄春高老师提到,写作过程中的最大难点是如何把专业知识与宏大的历史见识相结合,不仅要史实准确,还要让历史院系以外的非专业读者接受。写世界史、世界文明史,应该有中国视野。


李隆国发言

黄春高发言


朱孝远老师提到,世界各国都在编写世界史、文明史,并且都各具特色。中国人研究历史强调文明的发展、社会系统、历史演进的今古继承;研究文明注重研究人,研究文明交往中的人类和谐,这些特点都可以应用到世界历史的研究中去。本书的写作也体现出了这样的特色。


朱孝远发言


许平老师谈到,构建中国自己的世界史知识体系是非常不容易的工作。批判西方中心论,不仅要“破”,还要真正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世界历史是从文明的点到文明圈,再到文明圈相互联系在一起,又发展为全球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这个站位与全球史书写中只强调文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不同的,我们看到的是从分散到整体。


许平发言


董经胜老师阐述了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趋向和特征。马克思预言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成为现实。与此同时,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全球化和多极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整个世界成为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接下来,与会专家围绕《新世界史纲要》一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点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徐蓝教授指出,“无通则无专,先通则后专”。本书的重要任务是“通”。世界历史书写中仍然需要宏大叙事,尤其要为世界史教科书的编写提供框架。本书从理论的高度来设计,从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两大脉络中抽象出五大时段、多条大线索、多个大主题和多个大概念,就体例、框架而言是独创的。


徐蓝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孟广林老师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最终依赖的还是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这是基础性的工作,而本书正是中国世界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拓荒之作。


孟广林发言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会长刘景华老师指出,本书是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运用于世界历史研究和编撰的探索性实践,是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里,对世界史体系的新的有深度的思考。本书从纵横两个维度,对世界历史进行新的分期,对各个时期纵向、横向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做了有说服力的论述。最后,刘老师就对横向发展加以区别、吸纳国际学界跨学科研究的新成果等问题提出了宝贵建议。


刘景华发言


郑州大学教授、副校长张倩红表示,读此书时感到冲击力很大,听作者们介绍写作经历更是深受感动。她提到近年高校硕博士论文写作中缺少对唯物史观的重视,本书在此方面具有很好的引领性。此外,本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表现为从各层面消解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力图恢复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各文明平行发展的世界史原貌,注重文明从低级到高级,从星星点点到整体的过程,特别强调文明的多样性和等价性;还原中国历史在世界史学科体系中应有的归属;等等。此外,张老师也就历史分期问题、中国史如何写进世界史、如何借鉴文明史观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张倩红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历史》副主编徐再荣指出,本书对一些来自西方的概念或标准进行了自己的判定。如文明、封建主义等等,这就是破除西方中心论的很好的实践。此外,全书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整体概念明晰,语言流畅,适合大众阅读。


徐再荣发言


《历史教学》编辑部主任王雅贞提到,本书由北大社出版的消息在中学历史老师中不胫而走,广受关注。她认为,史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密不可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没有鸿沟。让学生从中学阶段就获取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世界史知识,做好基础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王雅贞发言


“又薄又新又好看”,是与会嘉宾对《新世界史纲要》的一致评价。专家学者们的思想碰撞,中肯建议,也是这本拓荒之作向经典之作继续迈进的动力。相信在今后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这部《纲要》将发挥更为重要的引领作用。


新世界史纲要

主编:钱乘旦

搭建中国自己的世界史框架,关注“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一本书勾勒出世界历史发展的纵线和横线。

点击图片可直接购书

-End-

观点资料来源:

文史哲事业部 市场运营中心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书写中国自己的世界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