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漂亮又没有安全感的女人短暂的一生 | 二湘空间

空间作者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4-05-30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图源网络


读《一个人的公共汽车》


文/珍真


《一个人的公共汽车》是二湘中篇小说合集《心的形状》中的一篇,它有一点侦探小说的味道,整体显得扑朔迷离,连结局都是未揭示的。小说中的“我”无意间当了一回侦探,但是她能找到真相吗?或者说她会去寻找真相吗?作者没有写下去,于是,每个读者都成了侦探。我喜欢这篇。但不是所有的喜欢都能让人心生愉悦的。世界名著大多是悲剧,好的小说从来不以让读者好受为目的。


我是一个简单又直白的人,我的本性受不了复杂的东西,更受不了复杂又悲惨的事情,所以,《一个人的公共汽车》被我简化成了这么一条直线:


陈静文是个漂亮还略有才华的女人,幼年丧父,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她不会爱却渴望很多爱。她和老梁一见钟情结为伴侣,他们的爱情很美,但对陈来说,其实无论什么样的男人,只要对她表现出倾慕之情,她可能都会一见钟情。老梁对她却是真正的一见钟情,这种感情大概像琼瑶《菟丝花》中的罗毅对雅筑的爱。长相如弱柳扶风、心态像菟丝花一样小鸟依人的女人对很多男人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老梁爱打篮球,篮球队里都是男人气十足的“罗毅”,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情不自禁对楚楚可怜的陈产生了怜香惜玉之情,“菟丝花”性的陈把所有的好感与怜惜都当作了爱且身不由己地要去回应。


图源网络


老梁对妻子的病态心理及所作所为都心知肚明,然而,他既放不下对她的爱,又忍受不了这样的耻辱,所以,他一边扮演着不知情好老公的角色,一边拉长和妻子的物理距离以平衡自己内心的痛苦。当一个他根本不爱的年轻女人倒追他时,同样出于平衡内心痛苦的目的,他接受了,并有意无意地让妻子知晓了她的存在。陈受到被背叛的打击后,就从众多对她有好感的男人中挑了一个叫“老周”的,也就是“我”的老公作为她假想的爱人。陈自始至终是不懂爱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爱的渴求,既然老梁背叛了她,那么她就当自己从来没有爱过他,而她是有“真爱”的,这份爱还是双向的。不管老周是否上过她的床,她都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们之间有过十分真挚乃至感天动地的爱。心有不甘的她临死前更想证实自己的爱,所以,她将她的博客帐号和密码告诉了“我”。


陈和老周到底有没有发生过关系,这个秘密已被陈带进了棺材,无人可以证明老周是否清白。和“我”一样,老梁也顺着博客在找答案,可是最后也和“我”一样,不知道到底该不该找答案,而且答案也不是那么好找的,除非老周自首,秘密将随陈永远消逝。所以“我”和老梁都犹豫了,小说也就此结束。


以上其实只是我个人对小说的理解。老梁给“我”讲的第一个故事,那个海归被房地产老板杀了埋在地基水泥里,如果不是司机心理素质不行去自首,案子就破不了。我把这一段理解为老梁也想追寻答案,但是答案已被妻子带进了棺材里,他想知道真相,除非老周自首。谁能逼老周自首?当然是 “我”。所以老梁要给“我”讲这个故事。但作者这样写到底是不是这个意图呢?我无法肯定。类似这样的猜测在我上面的归纳中还有好几处。我知道艺术不能这样直白。如果曹雪芹把贾府内部、皇帝与权臣的勾心斗角都明明白白地写出来,末了来一句:因此,宝黛之恋是注定要成悲剧的。那《红楼梦》还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吗?


但我真是太喜欢快刀斩乱麻了!而且,《红楼梦》因为怎么猜测和挖掘都不够而诞生了“红学”,我对《一个人的公共汽车》作这样一番解析应该也未尝不可。一千个读者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嘛!所以,我想继续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对小说人物作进一步评析。


“我”原本从不怀疑老公的忠诚,这段儿女双全的婚姻虽然不算十分美满,还是比较幸福的。因为陈的博客,“我”要去打破这一切吗?如果老周对陈发乎情,止乎礼, “我”的追查会不会让夫妻关系遭受信任危机?如果老周曾在特定的环境下情不自禁,但事后追悔不迭,“我”把这陈芝麻烂谷子翻出来有好处吗?经历了这件事,我觉得“我”该作一些反省才是。中国人对儿童心理缺少足够的重视,可以说多数人都有童年创伤,像陈这样的比较严重些。陈对爱的渴求是一种病态,但“我”对爱的麻木何尝不是?试想,一个是为事业拼搏、为创作痴迷得差点视丈夫为无物的“我”,一个是对爱特别敏感,为别人丁点爱意流露就会感动到以身相许的陈,哪一个更能激发老周的荷尔蒙分泌呢?就算老周和陈真的有一腿,“我”有没有责任?


最近我看了一个英语课,讲到智力(intellect)这个词,老师说在英语文化中,智力就是指从一堆条件数据中作出选择的能力。这个定义真是太精辟了!在《菟丝花》的时代,男人纳妾还是合理合法的,江绣琳接受了一夫一妻的新思想,把情不自禁爱上菟丝花女人的丈夫拱手让人,使儿子永远缺失母爱,女儿跟着自己过了十几年苦日子,自己在孤独、忧郁与贫病交加中英年早逝,最后还要托孤于前夫,这种选择予人痛苦,于己无利,着实不智。社会为了稳定,总要对人们进行诸多洗脑。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女人们一度心甘情愿地伤害自己,觉得不缠足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女人了,殊不知这样的认知完全来自于男权社会处心积虑的教育。而一夫一妻、无任何瑕疵的忠诚何尝不是社会的需要?新思想或许是比旧思想要进步一些,但今天的新思想一定是明天的旧思想,我们根本没有必要被某种思想绑架作出不利于自己幸福的选择。所以,我觉得 “我”根本无须去寻找什么真相,倒是该作些自我改变,平衡一下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感恩老周为家庭的付出,做一个懂得回应爱的女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爱的甜蜜和人生的幸福。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五个需求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我发现人们内心的痛苦都是因为五种需求中某些需求占比太重或太轻引起的。例如《一个人的公共汽车》中的“我”,就是因为自我实现的需求超标导致对其它需求的忽视和麻木,长此以往,老周不变心,孩子不出问题才怪,一旦这些方面出了问题,“我”能不痛苦吗?



用同样的思路来分析老梁,他的问题也是因为自我实现的需求超标。陈在他眼里就像仙女一样美丽动人,能得到这样一个女子的倾心爱慕,绝对是他引以为豪的事情,因为这是他魅力的体现,可是在婚姻中他发现自己怎么做都无法让妻子满足,这真是太伤自尊了!老梁想解决问题,只有重视自己的另外四项需求,同时明白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绝不止得到仙女肯定这一条,如果钻出了这个牛角尖,他一定能更好地爱护、引导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妻子并经营好他们的婚姻家庭。


陈静文则是安全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超标。她的经历很特殊,七岁丧父后来又有很多痛苦经历,我真是很难说出一句责备她的话来,但是,她由着自己像吸血鬼一样贪婪地吸取每个角落每一点每一滴的爱就能让自己快乐了吗?陈在博客中写道:“被背叛的一方必定受到伤害,除非这一方并不知情。在这方面,他(老梁)比我更仁慈,或者,我比他更坦诚?”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陈以为老梁不知道她已知道老梁的出轨,而对于自己每次的出轨,她大概都向老梁坦白了。她以为坦白就可以将自己从自责与内疚中拯救出来,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一点,从“或者,我比他更坦诚?”这句话中的问号就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每天都在矛盾与痛苦中煎熬,她年纪轻轻就患上了乳腺癌,而当她知道老梁出轨后,内心的痛苦在文字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本着谁痛苦谁改变的原则,陈难道不该痛下决心作出改变吗?


我自己曾和儿子讨论“何谓成熟”的话题,我承认我是一个晚熟的人,但我觉得自己现在已明白什么是一个人的成熟了。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强求完美就是感情用事,学会权衡利弊,坦然接受不完美但相对有利的选项就是成熟。儿子说成熟就是不逃避,面对困难积极想办法,并且不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自己的选择,不管什么样的后果,都有勇气去承担。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反驳儿子的观点,读完《一个人的公共汽车》,我发现这不就是陈静文吗?


对于自己内心不正常的渴求,陈想出的办法是克服自责和世俗的眼光,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至于后果,她也愿意勇敢地承受。如果老梁要离婚,她接受;得了癌症,她也接受。她说:“存在就是虚无,世间万物都不存在,过往不存在,将来也不存在,就连我正在经历的这些苦痛和纠结都将化为虚有,不复存在。”她想用这些无神论的观点说服自己接受结果,但这同样没做到,临死她都想通过告知“我”“真相”的方式去证明自己一生曾经爱过,她是多么矛盾啊!所以,仅有勇敢面对的心态不是成熟,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赌徒。陈所做的一切,统统没有经过理智的分析和比较,统统都是赌徒式的孤注一掷。她就是一个赌徒,输得一败涂地,但最后是不是愿赌服输地死了,旁观者可能比她自己更清楚。


深圳龙华书城


我总是企图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任何事情,在一些人眼里,这也许是一种幼稚的行为。可是,难道有人会喜欢一团乱麻的生活?把乱麻斩断了不好吗?如果陈从棺材里爬出来问我:“我对爱的渴求是情不自禁的,情不自禁就是忍不住要这样做,难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忍不住?”那么我会告诉她:重视五大需求中的另三项,哪怕是刻意地也要去做,一段时间后,超标的需求应该会降下来。


生理需求就是吃喝玩乐,当然也包括性的需求,陈一天到晚哀伤自己受伤的童年,渴望有人能抚平她的伤口,别看她和很多男人发生了关系,其实所有的生理需求都是被她忽视的,至于受尊重的需求,她也非常麻木。还有自我实现的需求,陈真是该和“我”匀一下。如果陈能多关注点自己的生理需求,多些自尊自爱,为事业或某项兴趣爱好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她会不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也不缺爱?(老梁和母亲的爱无法无微不至,但都是发自内心的爱;女儿偶尔叛逆,总体优秀又孝顺;周围有些人对她有看法,起码表面很友好。)我不是心理医生,我无法肯定,但是,过去已然无法改变,是像陈那样永远活在自艾自怜中,让自己不得安宁,让周围的人也不得安生,还是接受命运的不公,放下沉重的过往,用理性为自己规划一个更好的未来?读完《一个人的公共汽车》,我是有答案了。


小说创作的艰难和快乐

——《一个人的公共汽车》创作谈


文/二湘


这是我写得最痛苦的一篇小说——迄今为止,我相信这个痛苦的程度肯定会被刷新,在我创作未来的某一篇的时候。这并不难理解,小说就是越写越难,也越写越慢。在我们刚开始小说创作的时候,那种一泻千里的书写感觉实在太惬意也太充满欺骗性,似乎写小说是件痛快的事情。但其实写小说更像是升级打怪,一开始容易,进步空间也大,越到后来越难。


这个小说源自一次出游,疫情期间,我带着孩子走路去附近一家商店买东西,这样的出游更多是去呼吸一些新鲜的空气,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辆公共汽车缓缓从我身边驶过,空荡荡的公共汽车上只有一个乘客。我突然就有些感动,对孩子们说,我要写一个小说,名字就叫一个人的公共汽车。然后我想到了一个久远的关于公车汽车的解释,就是静文在野餐会上听到的那个,于是又想起了那个有故事的女人。故事有了大致的轮廓,情节推进成了最艰难的任务,因为这个小说太多虚构,尤其是最后老梁和“我”的对话,一改又改,如何让逻辑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如何自然地引出老梁的版本,成了这个小说最艰难的一个关口。当我终于找到一个还算妥帖的处理方式时,我知道,这是一篇可以完成的小说,我心里充满快乐,那种从痛苦中脱茧而出的快乐,那种只有写小说才会拥有的快乐。


深圳龙华书城


这个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是静文和老梁,老梁国内的情人之间的关系。暗线其实是静文和老周,老梁然后衍射到和“我”之间的关系。对于这条明线的叙述,静文和老梁给了“我”不太一样的版本。“我”通过和静文对话,静文的中文博客,然后是英文博客一步步理清其中的关系。但其实,一直到最后,“我”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我以往的小说,无论剧情怎么反转,故事脉络总是清晰,结局一般也确定。但这个小说我想尝试的是留白,是留下一个疑问,留下一个连作者自己也不清楚的问题。


暗线和明线同步进行,如果留意,你会看到许多线索草蛇灰线地埋伏在文字之中。比如一开头的红玫瑰和葬礼上的白玫瑰。比如老梁给他的郁金香和老周的玫瑰,比如老周踢的是前锋,比如老梁提到静文一直喜欢看“我”的小说。比如“我”参加葬礼后回家老周不在家,比如静文,老梁和老周的血型。但静文和老周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静文和老梁关于婚姻有怎样的看法和尝试,小说同样没有给出答案,而是留给读者。一个开放的结局,给故事镀上一层金色的薄膜,模糊读者的视线,是我在做的尝试。


我同时尝试做一些探索,关于死亡,爱,意义和孤独。一个人的公共汽车,每个人最后都是孤单前行,人生就是重复爱和死亡的故事,这些追问也是我自己的困惑,我把这些困惑通过小说的方式传递给读者,期待他们能得到更好的解答。


小说最后的呈现总是和作者一开始的期待有差距,而我的期待就是在下一步小说里努力缩短这个差距,虽然这意味着写作者将承受更多的痛苦和磨练。


作者简介

珍真,年过半百学写作的七零后。崇尚真实,珍爱一切真实的文字。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更多往期精粹

在轮椅车和吊葫芦之间

被女友卷走三个亿的百亿富豪,承包了本年度最大笑料

全网声讨的《我妻之死》的丈夫和他者的消失

又一美国名校被巴以冲突撕裂:警察入校逮捕学生,学校线下停课

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拟聘为火化工,那些不想进工厂的年轻人

李云迪又刷屏了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