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隆重出版

请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08-28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隆重出版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凝聚中国人民大学一批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总主编为张东刚(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刘伟(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丛书分卷册主要作者均为中国人民大学各院系所学科带头人。
作者团队认真分析研究了“十四五”时期以及203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6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9大远景目标、12大具体举措,围绕新发展、新理念、新格局,策划出版了这套“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组织撰写出版这套“丛书”旨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主要出发点,着力探索构建以自主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积极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 | /

★★★★

介绍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围绕“十四五”规划的主要战略任务,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基于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聚焦政治、经济、社会、法治、农业、绿色发展、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的重大关键主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现代化”为关键词,理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理论逻辑、实践问题、未来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集聚中国人民大学优势学科力量,多角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从哪来、怎么走、何处去的问题。


团队介绍


/ 总主编 /



张东刚


经济学博士,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曾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教育部人事司司长。主要研究领域:近代中国经济史、中外经济发展比较。出版《总需求的变动趋势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消费需求的变动与近代中日经济增长》《中日经济发展的总需求比较研究:1886—1936》等多部学术著作。



刘伟


经济学博士,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等。



/ 分卷册主要作者/



丛书分卷册主要作者均为中国人民大学各院系所学科带头人:


刘元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刘守英,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王易,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郝立新,明德书院院长杨光斌,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黄文艺,法学院院长冯仕政,社会人口学院院长郑新业,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刘复兴,教育学院院长严金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郑风田,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凤城,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杰,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开峰,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久文,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张云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其静,经济学院教授李三希,经济学院教授吕冰洋,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林晨,应用经济学院教授王义桅,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宏伟,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臧峰宇,哲学院院长郑功成,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丛书书目



已出版
《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刘守英 范欣 刘瑞明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选择》
作者:郝立新 等


《以双循环战略转型为契机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者:刘元春 范志勇


《新征程中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作者:杨其静 刘小鲁


《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数字经济》

作者:李三希


《走向现代财政:“国家治理财政”视角》

作者:吕冰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郑风田 等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作者:张云飞 李娜


《新征程中的政府治理现代化》

作者:杨开峰 等


《高质量教育体系与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复兴 等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

作者:王宏伟


《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法治中国建设》

作者:黄文艺 强梅梅 彭小龙 等


即将出版

《中国共产党逐梦现代化的百年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底蕴》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意识形态安全》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中国逻辑》

《新征程中的能源结构转型——基于“2035年远景目标”和“双碳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量化标准》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新征程中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新征程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目标与实践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的天下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丛书总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经长期处于人类文明的中心,在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许多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欧国家纷纷搭上工业革命的快车、迈入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中国却远远地落后了,甚至出现了被侵略和被殖民的落后挨打局面。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降,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备受屈辱,中华儿女渴望走出一条现代化的道路,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变法图强,甚至流血牺牲,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终于在曲折的探索中开启了现代化征程,逐渐摆脱积贫积弱的状态,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现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使是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这种现代化进程中的飞跃式进步也可以被称作一个“奇迹”。
无疑,我们正处在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而将这种“接近”转变为“实现”,就需要进一步筑牢现代化的基石,构建现代化强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明确将“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现代化体系的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构建和完善现代化体系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给构建现代化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从国际上看,国际局势云谲波诡,世界经济逆全球化势力抬头,大国博弈日趋复杂,构建现代化体系的外部环境压力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大。从国内来说,劳动力成本提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刘易斯拐点”出现、居民储蓄率下降等客观形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构建现代化体系的步伐。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倒逼我们必须对长期存在的难题和未来的可能变化进行充分研判,及早认识并解决构建现代化体系的各类障碍。
有鉴于此,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主要战略任务,锚定2035年和2050年远景目标,基于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现代化”为关键词,理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理论逻辑、实践问题、未来方向之间的关系,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从哪来、怎么走、何处去的问题,就异常紧要而迫切。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始终与党同呼吸、共命运,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决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基于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学科优势,我们凝聚了一批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认真分析研究“十四五”时期以及203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6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9大远景目标、12大具体举措,围绕新发展、新理念、新格局,组织策划了这套“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丛书”既深入研究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又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准确判断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又继承弘扬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经验;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深入总结,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方向和实现路径提出可行建议。

组织撰写出版这套“丛书”旨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主要出发点,着力探索构建以自主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积极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丛书”也旨在通过客观深入的解剖,为构建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体系添砖加瓦,推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体系建设,服务于释放更大规模、更加持久、更为广泛的制度红利,激活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良性发展的内生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实现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当前,中国正在迈向一个“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现这一现代化的中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社会生产力将大幅跃升,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建成,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成熟定型并将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点”,“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国民素质显著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未来,在这样的现代化道路上,也一定能够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我们一起展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