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质文化村 | 叶巴村:西藏地质文化第一村

 编 者 按:


建设地质文化村(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和探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前不久,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第二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结果,其中,8个村(镇)被授予三星级地质文化村(镇)、16个村(镇)被授予挂牌筹建。《中国矿业报》开设“乡村振兴·地质文化村”栏目,重点报道一批“空间开放、产业鲜明、生态宜居、文化丰富”的地质文化村(镇),推动地质科学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推进地质调查转型升级。本期公众号隆重推出第四期,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叶巴村近日被中国地质学会评定为全国第二批三星级地质文化村。该村以独特的区域地质演化为背景,以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资源为依托,根据“一轴、双核、四线、七区”的总体空间布局,融合西藏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及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建设成为地质主题鲜明、体验形式多样、科学内涵深厚、人文气息浓厚的“有景可游”“有史可寻”“有情可追”的地质文化村。叶巴村,始建于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时代,沉淀着1300多年的历史文化,记录着18亿年来漫长的地质演化。村内及周边,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十分丰富。这里的山石林木、涓涓流水,见证着地球数十亿年沧海桑田的奇特变迁、叶巴村人民上千年的繁衍生息和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的历史性巨变。



叶巴村及周边以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最为丰富,尤以火山岩地貌、喀斯特地貌、水体地貌最为发育。火山岩地貌以孤山、峡谷为特色,喀斯特地貌以峡谷、峰丛、溶洞、象形山石等组合形式出现,水体地貌则主要为河流、泉、湿地等。

曲布梯田

喀斯特溶洞

以火山岩地貌为代表的僧帽山位于斋康自然村西侧,因形似藏族僧侣的僧帽而得名。在僧帽山山坡及附近的沟谷中多见厚层状黄土堆积,这里现在多被开垦为农田,主要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拉萨河

郎热湿地

喀斯特峰丛地貌位于叶巴村拉日宁布山周边山体之上,出露面积约为30.1平方千米,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观察形态各异。拉日宁布山最高海拔4500余米,主要出露上侏罗统多底沟组一段浅灰色厚层泥结晶灰岩,表面风化较为严重。据相关专家介绍,这里的古喀斯特地貌应是在第三纪晚期的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在成因上是一致的,是西藏地区古喀斯特(岩溶)峰丛的典型代表,极具科研及美学价值。

褶皱之山

望夫石

此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拉萨河流经叶巴村。拉萨河是一条自东向西的“倒淌河”,来自高山流水和降雨的“乳汁”滋润出了人类赖以生活的湿地和农田,因此,被拉萨人民称为“母亲河”。

沐浴节

藏戏与面具

叶巴村地处山间幽谷,自然环境优越。每年七、八月份雨水丰沛,空气湿度增加,山脉在云卷云舒中若隐若现,韵味十足。巴囊沟口一带草甸丰厚,是拉萨周边优良的天然牧场之一。扎叶巴寺、佛塔、尼玛堆、五彩经幡、民俗节日、藏式美食,还有大量至今仍在人们口头流传的史诗、歌谣、谚语等,不仅是藏民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更是藏文化的生命所在……

近年来,叶巴村遵循自然和谐之美,秉承先天资源优势,以“地质+生态旅游”为总基调打造西藏地质文化第一村,为这里注入了新的希望与动力。

策划:张丽华 马晓敏



欢迎订阅《中国矿业报》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矿业报”独家编辑。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联系电话:66559956


往期精彩回顾高端访谈|李明:以先进理念建设一流绿色矿山地质文化村 | 天目湖梅岭玉:袖珍版“天然地质百科全书”奋勇争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单位羽毛球预赛举行

    编辑/宫   莉

    审核/李晓娜

    审签/赵腊平   

  “地质+生态旅游”注入新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