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续第四年,再次入选!

吉林大学 2024-01-08

吉林大学获评第八届

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结果,我校报送的案例入选。这是继获评2020年第五届、2021年第六届、2022年第七届典型案例获评后,学校连续第四年获此殊荣

11月7日至10日,教育部在厦门大学举办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我校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刚、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汤文庭、挂职通榆县第一书记王野组队参加推选。本次推选按照“大家讲、大家评”的原则,由各高校互相打分,充分体现了评选的公平性

嘱 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吉林视察,对吉林念兹在兹,寄予厚望,并指出: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对吉林提出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殷殷嘱托,这是总书记对吉林农业的嘱托,也是对扎根东北大地的吉林大学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嘱托。

承 诺

通榆县边昭镇的一对留守务农小夫妻,生意失败欠下40万元外债,想通过承包土地翻身,怎奈通榆土壤沙碱严重,贫瘠得让小两口一筹莫展。2019年吉林大学的精准扶贫项目让小两口遇到了崔金虎教授团队,调研、采样,充分了解耕作方式和农业生产现状后,崔金虎当众立下了“跟我干,三年还完债”的承诺,同时这也是给边昭镇乃至通榆县立下的玉米“质”“量”双提的承诺。

坚 守

2023年,吉林省把“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作为农业强省建设的“一号工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力争到2035年粮食总量达到1000亿斤。实际上,吉林大学崔金虎教授团队,早在2017年开始,就接受定点帮扶工作任务,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展开了一场在现有沙碱瘠薄土壤条件、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下,通过科技实现高产增收的“大工程”,时至今日,已走过6个春夏。

答 卷

示范推广面积超200万亩,实现年均玉米增产8250万公斤、高粱增产3100万公斤、谷子增产282万公斤、花生增产277万公斤,农民增收2亿5千万元,这组数据就是崔金虎教授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那一年,团队为通榆县粮食丰产交上的答卷。2017年,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崔金虎教授受省委组织部委托,挂职通榆县边昭镇科技副镇长,同时,作为学校定点帮扶重要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开始深入通榆县边昭镇多个村屯,用科技智慧和日复一日的坚守,与通榆23万农民兄弟心手相牵,演绎一场历史使命与乡村命运的攻坚之战,在无垠的乡野上,用最美金黄色描绘最美丽的乡村图景。

2020年崔金虎与校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共同指导和助推铁西村成立了村党支部领办的昭福家园种植合作社,把团队带到边昭,将秸秆还田、精量播种、保水剂应用、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六项技术集中应用,与村民共同种植80公顷合作社土地,至2022年底,边昭镇粮食总产从年产6万吨,增加至年产9万吨,合作社年收入达10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社员户均增加分红6000元。

接受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任务以来,学校始终高举旗帜,履责担当,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体吉大人奋斗路上的政治使命,持续构建大帮扶格局,实现对通榆县的帮扶朝着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和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五年,通榆县实现从跟跑到追平再到领跑的三个跨越,2022年通榆县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反 哺

在引导师生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履行服务社会职责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定点帮扶工作高效反哺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2023年校乡村振兴研究院理论成果获得全面丰收,以研究院为署名单位高水平论文10余篇,代表性成果获得部级奖项,项目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一篇咨询报告得到总书记签批,一篇报告在教育部简报刊发,一大批农学学科老师在学校乡村振兴项目启动资金资助下,全年新增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发改委项目、省科技厅等省级以上项目多项。

展 望

时间不语,却见证了吉大人为乡村振兴做出的努力,岁月不言,却记录下了一串串骄人的数据。人比山高,脚比路长,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吉大人将一如既往贡献智慧和力量,继续书写出更加满含深情的帮扶故事。


供稿 | 乡村振兴办公室

编校 | 张宏伟

审核 | 张斯琦

1.步履不停的你,终将抵达!

2.国家队来到吉大校园,擦出怎样的火花?

3.最高荣誉!聚焦吉大人崇德正能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