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14岁的少年决定去死

三表猫 三表龙门阵 2021-03-22

上周看到一幅最糟糕的画面,就是一个14岁的少年被母亲掌掴后跳楼了。

 

如此惨烈的事并不是瞬间发生的。有理由相信当时走廊里对着孩子咆哮的母亲,已经打扰到正在背诵课文的同学。母亲离去后,少年呆立了许久,直到他终于过不去心里的坎,选择与世决绝。


 

我想但凡有人上去劝劝,去拍拍那个少年的肩呢?是不是结果就会不一样?

 

那么剧烈的争吵,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还背对着他们,纹丝不动的看着课本,仿佛探过头去看一眼,都不算乖宝宝了。

 

这般冷漠,我太熟悉了,这就是长期教化的结果,多少年都没变过。

 

走廊像是一个隐喻,左边是被规诫到抵死心凉的少年,右边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子,隔开他们的一条线叫:关我屁事。

 

在少年决定去死的三分钟里,我希望有个「坏孩子」出现。「坏孩子」皮糙肉厚,嘻嘻哈哈,班里总有这么个角色。他能走过去拍拍少年的肩说一声:「哥们,没事,一会放学去操场投几个呗。」

 

能有人跟孤立无援的少年说句话,打个岔,分散一下注意力,他不会就寻了短见。

 

可惜,好孩子太多了,他们默默背书,一线之隔的少年在做最后的决定,等他们转身,已是阴阳两隔。

 

肯定有人说了,三表你他妈又说屁话了,咱们不是应该抨击少年的母亲吗?

 

没错,舆论在评述这个事时,屡屡提到哪吒,渲染「这骨肉还与你」的决绝。

 

母亲对少年近乎公开处决式的羞辱当然是他寻死的直接动因,可是我们过往连篇累牍、笔耕不辍的宣讲正确的「为父为母之道」,似乎一直在说给懂的那些人听。甚至是听说过那么多道理,依然做不好一名能被公共审视的称职的父母。

 

我们在评论这个事件时,很容易陷入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聚集那些持「父母皆祸害」观点的人。

 

不妨更客观公正一下:父母都不完美。用《请回答1988》里的经典台词说就是: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我小时候家里显著位置摆的牌匾就是「五好家庭」的奖状,柜子里最多的杂志就是育儿与家庭教育主题的。「五好家庭」也是打孩子的。我挨过打,我妈最擅长拿鞋底抽我屁股。但是印象最深的却是参加工作后,有次过年回家汇报了一下情况,我爸说的那句:「你不就是个跑龙套的吗?」

 

我当真是大受刺激,那是一份你视为事业的工作,在父母眼里却轻的不够分量。

 

尽管事实证明,我确实在那份工作中就是个「跑龙套」的,但我真的花了许久时间才从那个「断语」里走出来。

 

我在想,类似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摩擦一定不会少,他们做不到自媒体文章里说的那般完美,那般和风细雨,那般智慧圆融。他们一定很努力去做了,但离「说明书」要求的一定还有距离。

 

我念他们的好,因为我也有我的不好。甚至是在最不好的时候,出来拯救的人一定还是父母。

 

我想大多数家庭都和我说的一样,彼此因不完美引发的矛盾,又用时间与亲情去消融了。

 

走廊里的14岁少年与咆哮的母亲,我不知道是极端情绪的迸发,还是像一座火山终于喷发。那一刻,老师拉着母亲扬长而去,明明离的很近的同学却是在另一个世界。

 

若少年念及母亲的好呢,母亲念及孩子终究还是个孩子呢,老师念及这个问题不是抛下学生单独拉走母亲便能解决的问题呢?

 

我会在未来对我的孩子说:你的同学虽然在教室打了扑克,但不是坏孩子,在他被孤立、被羞辱的时候,过去和他说说话,这是人生里很重要的一课,它叫「共情」啊,孩子。


思考题:你会尽量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父母?


注:我的微信号因为不可抗力被停用了,现启用新号:sanbiao1997,关注「三表龙门阵」一年以上的读者可以加我,申请的时候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你还可以看:

鲍毓明这事,我实在乐不出来

那群老男人的奔头

键盘侠回到现实生活,结果令人无比舒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