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人都笑上海名媛,人人都是上海名媛

三表猫 三表龙门阵 2021-03-22

上面是我的「视频号」,我每天会快评一件当日的热点事件,请你麻溜的关注起来吧(进入之后,点击头像,再点击关注按钮)。「视频号」上的内容输出,更接近无文本的口述,想到哪说到哪,像是邻家帅哥在和你唠嗑。


另外,「视频号」的「直播」功能正在灰度中,今天我已经看到「小道消息」的冯大辉在做测试,效果还是不错的。等我有「直播」资格时,我会在「视频号」里随时随地悍然发起直播,争取每次都给你们抽个大奖。


所以,老铁们、集美们,赶紧关注起来吧。


进入今天的正题:

 

截图不能作为证据,这应是社交网络信条之一。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是网络写手主流创作手段之一。

 

如果,你掌握了这两条,再看到「上海名媛」事件登上热搜第一,肯定会哑然失笑。

 

假事件引发真讨论,且是大面积的讨论,那一定是某些元素击中了的大众的情绪。

 

真正的名媛,大众是接触不到的,所临摹出的东西,近似于农民想象皇帝用着金斧头砍柴那般。在巨大的阶层鸿沟面前,人们只会沉默或仰视,感叹命运的不公,总体心态是憋屈的。

 

但若有一份「材料」显示,大批的妙龄女子在用拼团的方式伪造「名媛」人设,人们憋屈的心理一下子得到了释放:看吧,我就说嘛,同样是年纪轻轻的小女孩,凭啥我买个优衣库还精打细算,她们就能天天高档酒店下午茶啊?果然是假的。

 

焦虑像个被扎破的气球,一下子消散了许多。方觉踏踏实实上班才是正道,那些小红书上的浮华都是假的。

 

可人们越在意这种假人设,越是证明自己活得不轻松。因为本来就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夏虫不可语冰的不同次元,相安无事最好不过了。假名媛虽然作弊了,可你们拿的就不是一张答卷啊。

 

所以说,我们如何看待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呢?

 

我有一个自己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某年你们的表嫂过生日,我送了她一块中规中矩的腕表。她拿到手里后,我说戴上看看吧。她不接话茬,拿起手机,打开摄像头,从拆箱开始讲解,变换好几个姿势,想了二十分钟文案,最后po到某个社交平台上。那一夜,她是看着纷至沓来的点赞睡着的。

 

我也没好到哪去,朋友圈晒个东西,点赞少了,感觉东西都白买了。

 

人多少都有点虚荣心,人多少给自己谋划了一种超我的设定,我们不以此过活罢了,不必活在他人的评价里。

 

在某些以分享好物为主题的平台,那些「靓男靓女」的物欲却放大了好多倍。雁过留痕是必然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留痕。

 

这是一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你嘲笑的那些「名媛」,也是拿着真金白银去了宝格丽酒店的落地窗前凹了个造型,本质上不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反而促进了消费。

 

拥有「非主流生活方式」的人,组成了自己的圈子,有一套属于他们的话语体系,井水不犯河水,她们对天天坐地铁的你没有任何企图心。那个花500块钱潜入其中的人,反而像个野蛮粗鄙的家伙,以贩卖另一种圈子的隐私来换取关注度,这比「假名媛」坏多了。

 

我有一个足球群,队友的群昵称都是海淀梅西、知春路C罗这种,若群名叫「世界足球名将」,哪天恰巧我们聊的又是如何拼团买双耐克的袋鼠皮球鞋,备不住有些坏种截图出去,发个文章,博大家一笑呢。

 

自媒体的选题困境越来越明显了,耸人听闻的元素无非就是:超越性别的性爱、跨越年龄的不伦之恋、令人咂舌的婚姻恋情、矫饰浮夸的生活方式、俯拾皆是的绿茶海王……

 

「假名媛」的事上到热搜第一,未来更多离奇事件正在流水线上密集组装。人们对亚文化或非主流生活方式鞭挞、嘲弄的热情,远远超过解救困顿中的自己。

 

当然,针对这种困顿,也还有各种割韭菜培训课程等着他们。


福利:如果你是关注了三表龙门阵一年以上的读者,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并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sanbiao1997,全方位、立体式了解我。(加的人过多,会被限制,可稍等一会再次添加)


思考题:你觉得上海名媛这事无聊吗?


你还可以看:

郭敬明,一档综艺里的违章建筑

体测?册那!

那些牛逼闪闪的脱口秀演员千万别饭圈化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