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炒国产鞋涨价31倍,是谁在收割智商税?

来源 | 新京报、央广网、工人日报
北大法宝法律法规库


近日,在微博、朋友圈和以虎扑为代表的一些网络论坛上,出现了国产品牌球鞋涨价和缺货的消息。一些网民发现,李宁、安踏等国产品牌的有些“限量款”球鞋价格飙涨,其中某品牌一款球鞋的价格涨幅达31倍。


知名国产品牌的限量款球鞋在二手市场上存在一定溢价并不新鲜。然而,这一波价格上涨明显超出溢价范畴,远离价值规律。一件商品短短几天涨价数十倍,显然不是市场运行的正常现象。


4月5日晚间,此前出现多款国产鞋售价飙升的线上销售平台得物APP回应称,网传的三款售价暴涨的球鞋价格为个人卖家设定,目前已经做下架处理,另外平台还下架了其他20款价格波动较大的球鞋,对3名涉嫌恶意影响商品标价波动的卖家采取了封禁措施,并表示将会增加对卖家异常标价的检测。


图/微博截图





“炒鞋”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


中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尹晨表示,“炒鞋”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的相关规定,对正常的市场秩序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平台对违法的炒鞋行为负有监管责任,应该及时予以取缔。易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苗慧敏也指出,关于个人“炒鞋”法律并未禁止,但在平台上销售也应受平台监管。


根据规定,经营者以及提供有偿服务收取费用的各类中介机构,都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尹晨表示,“炒鞋”的确可能涉嫌违法,同时也需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根据炒作价格和实际价格差额,涉及的总金额,以及影响范围和危害结果等因素来考量。





“炒鞋热”不可取,曾有人因此被批捕


“炒鞋”市场瞬息万变、暗藏风险,有从事球鞋倒卖的人士表示曾一度看好球鞋市场而入局,后来发现囤积的球鞋并不好卖,不仅需要资金,还要了解潮流趋势,不然很容易被“套牢”甚至血本无归。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认为,消费者如果只是听说”炒鞋”可以赚钱就盲目入场,可能面临很大风险。“其实这就有点像击鼓传花,这个人把价格不断炒上去,但到了一定的顶点时或者鞋大量进入,这个泡沫戳破了的时候,一定有接盘的。接盘的这些参与者或者消费者可能就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割掉了。像利用市场行情超过了商品价值本身的议价行为去炒作商品,风险非常大。因为这种炒作行为导致很多普通人上当受骗或者遭受损失,对于品牌或对于整个行业来讲,都不是好事情。一方面参与者不要想着一夜暴富,别人说‘炒鞋’挣了一辆车钱,但是这些可能只是江湖传说并不是真实发生的。”


近期,在“炒鞋”圈内小有名气的卖家殷某因为采取诈骗手段、恶意“炒鞋”而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也再次敲响了严惩“炒鞋”套路犯罪的警钟。据央广网报道,殷某通过伪造存款证明、炫富等手段,博取“炒鞋客”的信任,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为诱饵,向部分 “炒鞋客”出售“期鞋”,但实际并没有真实货源,涉案金额达到600万元。2021年3月,殷某被判处诈骗罪,有期徒刑12年,并责令退还受害人共计584万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遏制这种疯狂的做法和歪风邪气,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出手,依法运用法律赋予的市场准入、行政指导、行政监管和行政处罚等法定权力,消除“炒鞋”市场的监管漏洞,通过法治手段为这轮炒鞋热降温。


同时,刘俊海建议消费者加强自我保护,树立科学、文明、理性消费的理念、意识与能力。切忌占小便宜而吃大亏。消费者要看好钱袋子,尤其要小心宰熟杀熟现象,学会明明白白看广告,认认真真买球鞋,一丝不苟存证据,依法理性去维权。





警惕投机热潮,防范金融风险


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一些“炒鞋”平台的投机行为,也不能视而不见。如今,“炒鞋”已经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有些“炒鞋”App在其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比如,有些平台玩起了只炒作鞋的归属权的“云炒鞋”乱象,还有些平台可能涉及金融违法行为。应该通过严格监管和积极引导,让“鞋穿不炒”成为一种共识。


炒鞋愈演愈烈之下,监管开始出手。早先央行上海分行发布的金融简报《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已经向日趋狂热的“炒鞋”乱象亮出了黄牌。


央行上海分行在金融简报中提到,一是“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三是操作黑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该金融简报进行了风险提示,首先,各义务机构应提高对“炒鞋”的关注和研究,加强对相关反洗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对照上述业务风险,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炒鞋”背后潜在的金融风险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防止“炒鞋”乱象事态蔓延,
防范群体性金融事件,引导理性消费和投资,发现相关情况及时报告。


其次,各义务机构要加强对涉及“炒鞋”平台的资金交易监测,强化对“炒鞋”平台风险特征的识别,结合外部公开信息等,提高分析研判能力,发现或有合理理由怀疑平台参与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应及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切实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


相关专家提醒,年轻消费者应当认识到“炒物经济”背后是幻想“一夜暴富”的赌徒心态。工业化商品保值空间本就极其有限,很难成为优质的投资渠道。一旦这些商品被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普通参与者就很可能被投机资本“收割”。在投资时,要多一些理性,量力而行,摒弃非理性的消费观念,避免虚荣和盲目跟风。唯如此,才能构建起健康、理性的消费市场和交易环境,避免成为炒物泡沫的牺牲者。


-END-

责任编辑 | 李妍靓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往期精彩回顾
龙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价格管制的正当性及其法律规制
陈兴良:非法买卖外汇行为的刑法评价——黄光裕案与刘汉案的对比分析
新疆棉花事件,艺人集体解约承担多大后果?
大学生强奸女同学,“判三缓四”真的轻了吗?
天价彩礼给出去还能要回吗?


点击相应图片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北大法宝

北大法律信息网

法宝学堂

法宝智能

点击「在看」,就是鼓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