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仅是骑车受伤,女孩却死在全英最好的医院。父母推动立法,拒绝完全相信医生

事儿君 英国那些事儿 2023-09-18


微信的规则进行了调整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点“在看”,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

这样事儿君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才能继续跟大家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啦~


珍珠专场直播时间:9月19日晚上20:00
我们开讲一波珍珠,请提前预约直播间哦!




玛莎·米尔斯(Martha Mills)已经逝世两年了。
世界对她的父母来说,仍然是割裂的、无法理解的、可憎的。

玛莎因为骑自行车受伤,被送往英国最好的医院之一接受治疗。她住在干净漂亮、设施齐全的病房里,在她身边来来去去的是专家级医生。

然而,过了两周,这场原本不严重的病却要了她的命。


(玛莎·米尔斯)


母亲梅洛普·米尔斯(Merope Mills)和父亲保罗·莱迪(Paul Laity)坚信,女儿是被医院的冷漠和自己的轻信害死的。

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政府将设立一条以玛莎为名的新法律:
当患者及家属怀疑医生没有认真看病时,可以立即询问其他高级医生,得到第二医疗意见。


(玛莎)


玛莎受伤那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

全家人在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郊游,他们租了自行车,沿着一条热门的自行车道骑行观光。

这里靠近海滩,车道上有不少沙子,有些人骑车会滑倒。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所以当玛莎不小心滑倒时,大家耐心地等待她站起来。


(玛莎在受伤前一天拍的照)


“呼……呼……呼……” 母亲梅洛普回忆,女儿的喘气声听着有点吓人,是“僵尸般的”。

她非常勉强地站起来,说肚子很疼,于是家里人带她去附近的轻伤诊所检查。

“当她掀开T恤时,我们看到她肚子上有一个红色的环形:当她跌倒时,身体的全部重量都压在了自行车把的一端。没有血迹,没有伤口,就一个圆形瘀伤。” 梅洛普在《卫报》上写到。


(玛莎和母亲梅洛普合影)


护士打电话告诉医生情况,医生没有过来看,只开了几个止痛片。他说这不严重,别担心。

但到凌晨2点,玛莎病倒了,在痛苦中尖叫呻吟。父母着急起来,推着小铲车把玛莎送到公园的山脚下,然后开车送到布隆格拉斯医院的急诊室。

“黎明时分,一个医生表情严肃地告诉我们,玛莎很可能患有胰腺伤。她摔倒时用力过大,以至于胰腺被推到脊椎上,造成了撕裂。”


(玛莎和父亲保罗合影)


这种伤在经常骑车炫技的小孩那里挺常见。虽然算不上疑难杂症,但梅洛普和保罗想给女儿最好的治疗,于是,他们将她带到伦敦国王学院医院,这是英国治疗儿童胰腺伤的三大专科中心之一。


(伦敦国王学院医院)


在伦敦国王学院医院,玛莎被安排进条件极好的阳光之束肝脏病房。这里装修精美,充满童真,护士们说病房的资源非常充足,让他们不要担心。

“ ‘我们真是太幸运啦!’ 我和保罗都这么说。所有人反复提醒我们,我们得到了英国最好的医疗。”


(阳光之束肝脏病房)


带着卑微的感激,梅洛普和保罗频繁向顾问医师(相当于国内医院的主任,经验丰富,级别很高)道谢。

不过,每天治疗玛莎的都是初级医生,梅洛普过了很久才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在学习。

2021年8月21日,在玛莎住了几周院后,她突然开始发烧。医生开了抗生素,说72小时内就能消除感染,但到第四天,玛莎还在烧。

更糟糕的情况发生了:
玛莎手臂和腹部的管子上开始倒流血,血从绷带里渗出来,浸透了睡衣和床单。
在玛莎死后,父母才知道这种出血是严重败血症的典型迹象。


(玛莎在海边写小说)


“医生知道她有败血症,但他们和我、保罗交谈时,从来不提,只说‘伤口感染’。他们只告诉我们,玛莎的‘凝血能力略有下降’,这是‘感染的正常表现’。”

医生们想大事化小,而护士们觉得情况挺危急。护士在临床儿科早期预警系统里记录,此时玛莎的危急状态已经达到6,应当考虑是否进入重症监护室。

可惜,顾问医生们觉得不需要。护士们虽然热心,但没有权力让玛莎住进重症监护室。


(阳光之束的普通病房)


在普通病房里,玛莎依旧血流不止,她的心脏周围出现液体,这也是严重败血症的表现。

医院说必须推迟治疗,全家人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因为医生们要放假。

“到周五早上,因为医生给玛莎服用了大量凝血药,她终于不流血了。可是到午饭时间,她开始持续发烧、流泪。” 梅洛普写道。

“医生不清楚感染源是什么,但假日即将来临,医院的气氛轻松到闲散。走廊出奇得安静,查完病房后,顾问医生们想回家就回家。”


(病房里的玛莎)


梅洛普告诉当天负责的顾问医生,她担心玛莎的病情会在周末恶化。顾问告诉她不要担心,“这只是普通的感染”。

到周日那天,玛莎出现高烧,血压极低,心跳加速。一个毕业于牛津大学的顾问医生(梅洛普称他为‘格子衬衫医生’)来看了一眼,他没有做任何事,下午早些时候回家休息了。

这段时间,玛莎身上出现红色皮疹,它蔓延到腿、脖子和躯干上,这是败血症的严重信号。


(健康时的玛莎)


梅洛普吓坏了,她网上查到这和败血症有关,急急忙忙去找医生问。此时还在的只有年轻的初级医生,他说这是药物反应引起的,和败血症无关。

“不要在网上查来查去啦,你只会吓坏自己。” 一个护士安慰,“相信医生,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梅洛普听从了,这让她后悔不已。



(梅洛普和玛莎)


到周日下午5点,玛莎的危急状态已经达到8,需要立即进重症监护室。

初级医生也看出不对了,他给在家休息的格子衬衫医生打电话求助。毕业于牛津的格子衬衫自信非凡,说玛莎的治疗不需要更改,一切照旧。

“不知道为什么,那位格子衬衫医生坚持认为,他的疗法没问题。一直到晚上,他才用含含糊糊的语言告诉重症监护室的负责人,玛莎的情况不太好。可是,他没提出血,没提皮疹,尽力淡化一切。”

因为他轻描淡写玛莎的病情,负责人以为情况不严重。于是,直到此刻,玛莎仍然住在普通病房。


(阳光之束)


“说起来难以置信,但保罗和我当时都不知道,重症监护室才是玛莎正确的去处。我们没有足够的知识来争论、挑战和坚持她应该搬到那里。最终,我们没有履行父母最基本的职责——在孩子遇到危险时保护她。”

梅洛普和保罗是不清楚,那顾问医生是为什么不愿意玛莎进重症监护室呢?

原因简单到可笑:


因为顾问医生的职级为7,重症监护室的医生职级为5,他们看不上对方。他们还认为,把自己的病人转过去,是承认自己的无能和软弱。


(玛莎和父亲保罗合影)


“在肝脏科,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即邀请ICU病房的医生来看病人,是展现自己的无能。” 玛莎死亡事件的调查报告写道。

“顾问医生对ICU的同事完全无视,这是一种傲慢和搞办公室政治的表现。”

伦敦国王学院医院的重症急诊室有空病床。急诊室就在走廊尽头,离玛莎的病房很近,可同时,又显得无限遥远。


(阳光之束)


到夜晚,来了一个新的初级医生照顾玛莎。但她拒绝给玛莎做重要的血液检测,没说理由,也懒得多走几米路来看看她。

到凌晨5点45分,玛莎说她要上厕所。梅洛普扶着她过去,当她刚坐下时,突然全身僵直,眼睛翻白,接着开始浑身抽搐!

粪便从她体内涌出,梅洛普抱着她尖叫呼救。这是当妈妈的第一次惊慌失措,也是她第一次意识到,这座看似靠谱的医院实际无法救女儿。


(国王学院医院)


初级医生赶来做迟到的血检,看到结果后才明白,玛莎已经病危了。

终于,玛莎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可太迟了,医生无法打破感染性休克的循环。
人们把玛莎转到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做最后的努力,一台机器连接身体,代替她的心脏和肺。

可这并没有什么用,到周二凌晨,玛莎去世了。


(玛莎和父亲保罗)


梅洛普和保罗彻底崩溃,他们在殡仪馆里对着玛莎的遗体痛哭,同时深深自责,为什么那么相信医院,为什么不多做点事。

伦敦国王学院医院发起一项调查,承认在治疗玛莎的过程中,存在“大量令人震惊的错误”。
她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阳光之束病房)


但医生们没有收到惩罚,也没有人道歉,医院和NHS都倾向于保护医生,免受死亡事件的影响。
当初错诊的一个初级医生升职了,另一个顾问医生在玛莎死后去豪华酒店度假。

世间不幸的父母有很多,还好,梅洛普是《卫报》的高级编辑,她能多做点事。

她用自己的媒体资源呼吁,人们对医生的信任应该有所限制。


(梅洛普)


“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它显而易见,但极少有人提:我们对医生的信任应该有限制。” 梅洛普写道。

“医院就像其他行业一样,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也有很多不敬业、能力较差的人。有些医生是英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其中一些临床医生极其傲慢自满。”

“只要你有充分理由,请不要害怕挑战医院的决定。大部分医生只是在接受培训,请大胆问他们取得医师资格证的时间有多长。初级医生通常很年轻,他们看着镇定自信,其实只为给上级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忽略常有的建议,疯狂在网上查找所有信息。你要自己学习,自己提问,如果事情看起来不对劲,请大声说出来。”


(护士查房)


“我们没有这么做,盲目信任医院,真是傻瓜。”

梅洛普和保罗推动政府设立一项新法律,叫“玛莎法则”,也就是当患者病情急速恶化,同时觉得医生没有认真对待时,患者及其家属有权直接联系重症监护团队,让他们对病情进行独立检查。

特蕾莎·梅和工党都支持玛莎法则。健康部长史蒂夫·巴克莱(Steve Barclay)也表示支持,他打算先在英格兰的医院推行此法。


(前首相特蕾莎·梅支持玛莎法则)


澳大利亚和美国部分地区已经在运行类似的法则,结果证明相当有效,可以拯救患者的性命。

根据NHS的统计,五分之一的患者安全事故都是因沟通不足造成的。这些可以通过玛莎法则来减少。


到现在,梅洛普和保罗还没有从女儿的死亡中走出来。
当初的盲目信任,如今看来是如此愚蠢,自责可能伴随他们余生。

而那些犯下直接错误的人,不知道有没有反思,
还是沉浸在升职和度假中,把一切遗忘了……




ref:

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2022/sep/03/13-year-old-daughter-dead-in-five-weeks-hospital-mistakes
https://www.theguardian.com/politics/2023/sep/14/marthas-rule-what-it-will-mean-for-patients-and-their-families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3/sep/13/theresa-may-backs-campaign-for-marthas-rule-of-second-medical-opinion



--------------------

棋子落灯花ee:只图“稳定”“收入好”和“有社会地位”的人,不要学医。


中缅翡翠外98:不是说他们的医生和医院比我们更好么


WhiteShiki:靠,居然上网比看医生靠谱,什么魔幻现实主义


撞风隼:欧洲很多医生比国内医生医术差远了[二哈]国内大夫都是门诊千锤百炼出来的经验,国外有的庸医就奇葩到我都觉得欠医闹搞一搞他们


撞风隼:真就有在诊所现场谷歌然后对着图片看的医生


与亦巷3 :有一说一我在欧洲也经历过这种破事,欧美除了能很快查出白血病一类的病以外服务和救人态度真的很难和国内的比,国内不去莆田系医生护士态度有些很臭但他们也怕你命出事儿。





各位小伙伴们

微信公众号规则又进行了调整

事儿君也不得不跟大家求个三连

希望大家多多点击“在看

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


这样事儿君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

与大家继续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