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效资助 | 社区废弃物处理的小议题,打造有效资助公益的大生态

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谢晓慧演讲实录

社区废弃物处理是万科公益基金会2017-2022年内最重要的资助项目之一。以这一微小可感的切入点,万科公益基金会在关键领域和特定场景中都有所实践,并推动了行业内的议题建设。多元实践后得出的“3+2”的资助战略,让万科基金会走出来一条自己的有效资助之路。未来,万科公益基金会将在时间长河里继续争当环境资助领域的长期主义者,贡献中国美丽社区的建设。


本文整理自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谢晓慧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3年会之“基金会有效资助的道与术”平行论坛的分享发言。万科公益基金会社区废弃物处理项目是中国基金会有效资助研究与倡导项目阶段性成果——《中国本土基金会有效资助实践案例集》的案例之一。


关于平行论坛更多资讯请点击>>>

正文字数丨 4898 字

预计阅读丨 13 分钟


大家上午好,我是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谢晓慧,很高兴在这样的场合和各位见面,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万科公益基金会怎么做社区废弃物的项目资助管理。


在今天的15分钟时间里,我想分享两个内容:介绍一下我们是谁,我们的案例是怎么做的,希望给大家一些参考。我们是一家从字面名称上来看特别明显的企业基金会,但是它综合了一些独立基金会和家族基金会的元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混血”的基金会。因为发起我们的基金会是一个世界500强公司——万科集团,它在股东大会上承诺每年的权益净利润的千分之五会拿来做公益。因此很大一部分的非限定资金都会涌到基金会来,并且不会干涉我们做什么。


管理我们的理事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结构。万科在深圳成长,它有一个独特的气质就是它是一个商业公司,既有商业的精神,又有人文的视角。所以在万科集团38年的发展中,公益都是渗透在这个公司里的。


基金会的理事会比较特殊,大概一半的人来自企业,两个在职高管就是万科的党委书记还有监事会主席;还有三位来自公益行业,王振耀先生、刘小钢理事和一梅姐——这三位理事保证机构更像一个独立的基金会;还有来自于文化界以及在金融和财务方面比较见长的监事,这就让我们具备了企业基金会的气质。



我把它(万科公益基金会的发展历程)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万科在1992年股改之后,创始人的资金没有花到自己身上,而是成立了企业股中心,在员工代表大会决定把这个资金拿去做公益,一直持续到2008年。2020年4月,万科一次性将企业股中心的资产以股权捐赠的方式给到清华大学,用于设立清华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进入第二个阶段,2008年之后万科基金会正式成立,2008年到2017年期间,我们走了所有企业基金会可能要走过的路,做了大量的资助,覆盖了非常多的主题,儿童的,健康的,运动的,第一个十年盘子很大,我们做了很多的探索。


2017年,王石先生退休以后到基金会担任理事长,他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我们找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战略,要有长期的使命和战略,因为我们的资源是比较可控的,这就成就了第三个阶段——战略公益阶段。


我们是4A级的全国性组织,主要做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回应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标准。下列数据可以让大家比较全面看到我们是什么样的资助型基金会——过去15年开展了569个项目(有资助也有执行,执行的是少部分),被资助的机构大概429家,业务范围遍布绝大部分的省级行政区;2017年后我们主要做社区发展,所以各地遍布的社区也比较多。


此外,我们的理事长是全网有2500多万粉丝的王石先生,我们还有72亿人次的传播触达,这个触达来自于我们做了很多的跨界的合作。例如我们和故宫博物院的合作,和珠峰保护区的合作,这些合作的流量是非常大的;另外我们还是一个政策建议导向的基金会,做出了很多建言献策。在2022年底,在环境领域公益占我们机构支出的73%,是全年主导性的部分。


人类如果不改变现在的化石能源消费结构,2050全球大概会升温3度多,结果是全球生态将系统性崩溃;北极不会有冰川覆盖,深圳的海平面大概会上升50厘米,15%的城区会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气侯变暖的影响大家印象已经比较深刻了,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环境,还会带来各种传染病和农业的问题。


面对严重的环境议题,作为一个长期有资源去致力可持续发展的基金会,我们在战略上是怎么设计的?


我们每5年都会做一个战略。2017年开始,我们在一梅姐的指导下就做了这个战略。第二期的战略是现在的图景,看一下现在的图景,我们的愿景一直没有变,是建设美美与共的未来家园,但每5年的使命其实是会做一些微调的。


这5年我们希望能在社区层面消费端做先进的尝试、有效的尝试,所以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做“碳中和”社区的先行推广和示范。另外我们还有一个主心骨——在整个“碳中和”示范的过程中,小的社会问题就是社区废弃物管理。我们作为一个讲中国故事、要做中国环境保护的机构,也要在国际上做一个瞭望者的角色。这个金字塔下面,是我们人、事、钱的分配,也特别感谢麦肯锡为我们做的战略。



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在一个特别大的领域里去找一个专注的议题,在这个议题里再去连接一个和我们最相关、最能有效资助的环境问题——领域在环境领域,聚焦的方向和议题是可持续社区发展,我们更聚焦小的切分问题是社区废弃物管理。价值链是进行研究、试点、赋能和倡导。


这就是我们的方法论,这五六年来一直没变,我相信我们长期也不会变。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关于机构2017年到2022年做的有效资助。刚才也提到2022年的时候,我们73%的支出是在社区废弃物管理,其他的更小额的支出是在另外的四个板块开展,包括专项支出、社区发展、绿色环保和特殊支持等等。


我们的有效资助的旗舰案例——社区废弃物管理,最主要的第一步其实是要摸清楚你的项目策略是什么?价值链是什么?一定要在这个价值链上找出来现在薄弱的地方——我有能力做的地方和以及社会需要我做的地方。这张图其实可以说清楚,在2017年到2022年这个战略期里,我们主要找到价值链上万科公益基金会应该在哪?


每个人都扔过垃圾,不知道大家想没想过我们的垃圾去哪了?当时刚接到这个战略方向的时候,理事会、万科集团和各个伙伴都希望我们能再去做社区可持续的议题,在这个议题里,我们选择跟所有人有关系的垃圾作为切入,让我们了解清楚可持续社区到底是什么领域,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细致地揉碎了,去解决什么问题。


所以,最后我们发现的方向是万科公益基金会可以在整个社区废弃物管理的前端做一些多元主体的干预,以及在后端,尤其是厨余垃圾的回收。因为如果厨余垃圾不和可回收垃圾分开的话,会污染可回收垃圾,特别是高价值废弃物,如玻璃、塑料、金属等,所以我们希望能在后端的厨余垃圾处理方面做一些创新尝试。


中间垃圾的收集、收运和处理这些,政府其实已经在做了,所以我们找到了项目策略,通过实践调整,开始定自己行动框架。行动框架主要分为这两大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从场景切入,要抓住一些关键场景的内容。城市中垃圾的问题是集中凸显和严重的,所以我们在城市里投入80%多的资源,在小区、办公、学校领域都有若干的资助。在特定领域,发现一些社会需求出现。比如故宫博物院找到我们,说对我们的废弃物管理很感兴趣,故宫博物院也想将自己的厨余垃圾或者其他垃圾减少到最小,所以就开辟了一些具有示范意义和影响意义的特定的场景。


另一个方面是在平台引领方面,作为整个环境公益领域的金字塔的机构,金字塔头部、中部、腰部、底部的机构并不是很多,而且能力也需要再一起成长、共同提高的。所以我们做了很多重点议题的赋能,还有智库的工作,去开展这个模块的行动思路。



总结下来,我们基金会在社区废弃物管理议题的有效资助方面,还是有很多经验可以跟公益行业的伙伴分享的,即便不是环保机构。


第一个就是要有明确的制订资助的策略和标准,这样能保护资助的有效性和避免浪费。第二个就是要全面地评估受助方的需求,明确社会议题的需求在哪,能被我们资助的合作伙伴他们的需求在哪,然后论证可行性,再去进行资助。第三个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我们在财务审计和阶段性的技术报告,和各种类型的内外评估和绩效评估过程当中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我们基金会23个员工里,有一多半都是项目资助的员工。


另外,“3+2”还有二个plus,第一个"+"的内容是合作关系网络的培养,和整个强生态共同成长的决心和意愿,不能觉得可能有一些小型的机构比较弱,就不去资助它,这是非常不理智的一种行为。第二个"+"就是我们要随时调整策略,像刚刚提到的故宫博物院这样的需求找到我们的时候,就要做一些工作的调整。


北京西山庭院的社区结合我们的价值链,在前端去干预,多元主体参与,我们带社工和社会组织进来,并和居民和物业还有当地的街道,一起去整合,让这儿的居民提升垃圾分类意识提升;在后端除了我们靠政府、城管管的部分,;还在小区做了一个废弃建筑改造。现在这个小区的80%多的厨余垃圾是可以被分出来的,即使这些厨余垃圾是混合的,也会分出来。为什么?因为这些厨余垃圾在园区内会被一种叫黑水虻的小虫子吃掉,转化成昆虫蛋白,这个昆虫蛋白转化出来的东西还可以变成有机的饲料,变成狗粮或者猫粮或者园区的鱼食等。当居民看到你的有机物质产出之后,就会口口相传你的公益项目。


另外是故宫博物院的项目,主要是做故宫环境类的精细化管理。有大量游客扔的垃圾,里面80%都是可回收物。所以我们进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个故宫的环境行为学分析——游客在哪停留?停留了多久?为什么这个地方要放垃圾桶,为什么这个地方不用放保洁资源?在我们进去之后,2/3的垃圾桶撤掉了,剩下1/3的垃圾桶满足了园区内垃圾增长的需求,其他垃圾堆变成了可以再利用的回收物,所以减量了80%的内容。



除了在做垃圾分类、环境管理之外,我们也在做整个故宫的生态打造。明清时期的皇帝收藏的画卷莲浦松吟图,这个图我们在故宫做生态改造之后,可以看到500年前出现过的场景,有一只黑头鳲(北京市一级保护鸟类)在水中戏水的过程。现在去故宫博物院。可以看一下我们做的生态花园和各种生物多样性改造的内容,我们还跨界把这个案例带到了国际上去做了一些交流。


梅沙碳中和社区是我们现在战略系统在传承上个战略系统有效结果的基础上,做的一个很有效的社区干预的项目。刚刚我提到,我们希望干预社区的公众和消费者理解“碳中和”是什么东西,它没有那么晦涩,很简单,就是减少碳排放,增加适应性。大家怎么通过各自感兴趣的议题来参与和理解“碳中和”,好比我吃东西,我是个喜欢吃东西的人怎么参与到“碳中和”?或者我是一个小孩子,怎么去参与“碳中和”?在我们的园区,每天200多公斤的厨余垃圾会变成昆虫蛋白。


在小议题上形成了大的成果,形成了点、线、面的规模化方式,给伙伴给一些参考。我们实现了这个领域从无到有的过程,比如我们资助的垃圾地图通过线上的方式,你可以随手拍垃圾筒上传到IPE(公众研究研究中心)的网络里,当地的城管就会去查,看哪里有没有被监督,是否需要罚款。苏州城管其实一直有使用垃圾地图进行处罚工作,去年收到2千万的罚款,当然这不仅是我们的功劳。


还有零废弃日的活动,我们每年都在跟壹基金和零废弃联盟一起行动,推动在行为侧的改变。其他的还有在政策上、范本上、讲述中国故事上、偏向品牌上的内容,我就不多讲了。今天就想通过我们做的资助内容的分享,多元立体的资助模式的分享,以及合作伙伴的分享,来做一些有效资助实践的案例剖析。


希望未来万科公益基金会可以在时间的长河里,继续争当环境资助领域的长期主义者,贡献中国美丽社区的建设。谢谢各位!


中国基金会有效资助研究与倡导

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特与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于2022年联合发起中国基金会有效资助研究与倡导项目,通过开展基金会有效资助案例研究,开发制作有效资助指南、制作短视频、开展人才培训、交流、咨询,建立公益组织信息库等方式,提升基金会公益资助的有效性,增加慈善资产增量,促进公益生态链建设。

欢迎了解更多内容>>>


欢迎您保存图片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填写问卷,问卷填写结束后可获得《中国本土基金会有效资助实践案例集》。真诚地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