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昊衡:曾经“太阳的后裔”,成为一名“北漂”欧巴

2016-04-18 李依蔓 中国三明治



李昊衡军营生活照


文│李依蔓


2011年9月2日中午12点40分,韩国青年李昊衡乘坐从首尔起飞的航班落地北京。离开中国791天后,服完兵役的他选择了再次归来。


对于许多中国年轻人来说,参军入伍是有血性的个人选择,甚至带着些英雄主义色彩。而在韩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如果没有身体重大残疾之类的特殊情况,服兵役是几乎每一位20-30岁年轻男子必经的阶段。参军入伍,身披制服。尽管并非如热播剧《太阳的后裔》那般震慑人心,但李昊衡也一度比大多数人更接近战争。


没有强制入伍经验的人,很难想象昊衡入伍前的复杂心情。怀揣满满的不安,李昊衡成为了靠近“三八线”后勤部门的一名文职二等兵。入伍前夜,李昊衡在个人博客上用中文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坦然、紧张、恐惧、希望、乐观、哀伤、期待、沮丧……”,充满对即将到来的两年未知艰难生活的猜测。



在军营生活,是李昊衡第一次有机会和韩国年轻人密切相处


一般而言,服兵役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大部分韩国年轻人选择在大一或大二时入伍,之后的学业工作将不再会被打断。所以,在中国读大学,并选择在大学毕业后入伍的李昊衡,发现自己比同批新兵大出不少。在军营期间,李昊衡才第一次有机会和韩国年轻人密切相处,韩国流行文化对这个韩国人而言反而是陌生的事物。


非职业军人的生活并不比职业军人轻松,他体验过在零下18度的凌晨的赤膊夜跑,在没有帐篷和水的山谷里仅靠战友的体温过夜,负重处理了重达10吨军需物资,和7个战友短时间内立了10栋24人用帐篷。但与身体上的艰苦相比,精神上的压力是更让李昊衡倍感压力的事。


服役过程中,李昊衡不止一次体验到这种有可能随时投入战争、被迫面对生死问题的身不由己


虽然朝鲜战争的动荡早已远去,但对于北纬38度南北的两国而言,现今的和平由于一纸《休战协议》,是“休战”而非“停战”的结果。没人能够预料,战争会因为何事何时归来。一旦战争爆发,没有人比军人更直接地正面遭遇。


2010年11月23日,李昊衡亲身经历了“延坪岛事件”。韩国在年度例行军事演习中向南北争议海域发射数十枚炮弹,朝鲜随即炮击韩国的延坪岛炮兵阵地,两国在边界处互相炮击,局势急剧紧张,韩国进入全军警戒状态。身处边界附近的军营之中,李昊衡从未想到过,自己竟然会如此接近战争。



李昊衡曾亲历了“延坪岛事件”


国家政治的微妙博弈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被体察,但在军旅中却被加倍放大,让人感觉自己仿佛参与了重要历史叙事的一环,抽离开来看又渺小得深感无力。服役过程中,李昊衡不止一次体验到这种有可能随时投入战争、被迫面对生死问题的身不由己。能量剧烈的不确定感,让李昊衡对“我想要什么”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他想起在中国人民大学里的毕业大戏,站在舞台上的自己说出毕业感言,“我在这里留下太多太美好的记忆,我人生的黄金时期在这里度过。”面对家人朋友希望他留在韩国、享受更安稳生活的劝说,他在军营里做出了复员后回北京继续攻读硕士的决定。


当两年的军旅生活结束,脱下军装那一刻,李昊衡心里的一块石头放下了,“为安心在中国生活支付的保证金”终于缴纳完毕。

 

从未想过,他将在中国度过整个青春

2002年11月8日,在经历三个小时的飞行后,16岁的李昊衡和因工作外派的母亲离开首尔,踏上了中国土地。那一年,是中韩两国建交十周年。在中国求学的韩国留学生数量,从一片空白发展到了超过两万。       

  

在东莞的一所国际学校里,李昊衡和几名同样来自韩国的同学一起,成为了这座南方城市的第一批韩国高中留学生。


在来到中国之前,李昊衡对中国的印象只能在为数不多的新闻报道中拼凑想象:空旷的街道上没有车水马龙,人们穿着样式相似的青灰色制服,经济不够发达,物质仍不充裕。


高一教室里,李昊衡坐在最后一排,他至今仍清晰记得身后墙上印着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他常常看着地图感慨,这个国家,大得要赶上整个欧洲大陆了。


初来乍到的李昊衡尚不能分清粤语和普通话之间的区别,对未来更是毫无规划。他完全没料到,他在这片大到令他讶异的国度里,即将展开长达七年的留学生活,贯穿整个青春。而直到大学毕业后回国服兵役,李昊衡才真正意识到,在中国七年的生活到底在他身上烙下了怎样深重的痕迹。


在中国,他经历了许多生命中的第一次。第一次上自习,花了3个小时只看了一本《攻略!汉语水平考试6级》。第一次写800字的中文作文,写完后自己仍在困惑“到底我写的是什么呢”。第一次坐硬座火车,体验了一把腿都伸不直的旅行经历。第一次吃中国菜,光菜名就让他头大,不理解“农家炒菜”的“农家”是谁,“鱼香肉丝”里竟然没有“鱼”,“蚂蚁上树”难不成要吃掉正在上树的蚂蚁……


没有中国高考的压力,李昊衡在中国的生活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型游乐场,从刚开始语言不通忐忑不安,到和中国同学们成为要好朋友,他做好了更深扎入中国生活的准备。2005年,李昊衡通过留学生入学考试,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习民商法。



李昊衡在北京游玩


北京的五道口和望京地区是老牌韩国人聚居的社区,早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在华韩人生活社区。但在十几年前,一个外国人作出到中国留学或工作的决定,并不是司空见惯的事。


生活在异国,同胞之间扎堆抱团、寻求熟悉的安全感,是人之常情,但对于李昊衡而言,他总是更喜欢和中国学生待在一起。“既然来了中国,为什么不努力融入和体会当地的生活?”比起韩国单一民族文化,这里丰富多元的新鲜未知更让李昊衡充满好奇和探索欲。


从南方到北方,即使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也需要一段适应过程,更何况是外国人。大学生活为李昊衡打开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异国文化和独立成长,是双重惊喜,亦是双重挑战。



李昊衡参演中国人民大学2005级毕业大戏《仲夏夜之梦》,左四白衣男生就是他


在大学里,李昊衡成为学生会社团中唯一的留学生干部,报名当上了北京残奥会的观众指引志愿者,参加毕业大戏的舞台上用中文演话剧并鞠躬谢幕。更多的融入,让李昊衡的异国身份在很多时候有些模糊,比如在留学生公寓被保安拦下确认留学生身份,进出中国学生宿舍时却畅通无阻,中国朋友甚至会打趣说,干脆加入中国国籍算了。


站在“韩国人”和“中国人”的边缘线上,哪一边都不那么清晰,这样的状态甚至为他招致来自部分韩国同学的非议。


因为太想和中国朋友们度过完整大学四年,本可以选择更早履行入伍义务的李昊衡,一直把入伍这件事拖延到了毕业后。


再次归来,成为一名北漂


身在韩国军营时,中文是李昊衡的特殊标记。情绪激动时,他脱口而出的是中文感叹“牛!”。在军营的电视上看到和中国相关的节目,会情不自禁地冲到电视前第一排。就连说梦话,竟然也时常用中文,以至于被人评价“不像军人,但很像中国人”。


确实,作为一个外国人,在李昊衡身上,让人感觉不到什么异国气息。


出生于7月1日的他,在被问及生日时会主动回答“建党节”。手机设置是中文系统,默认中文输入法,社交网络上的动态几乎全用中文发布。喜欢和朋友在路边摊喝酒撸串,酣畅淋漓地大笑,纯熟地使用中文吐槽糟心事。


如果他不说,一般人很难猜中,这个一口粤味普通话的年轻人到底来自哪里。事实上,过去的很多年里,很多时候连他自己都会对身份归属问题产生些许疑惑。


但是身体里的气息替他做出了选择。


2011年复员回来,他又捧起了已经有些陌生的法律教材,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硕士。回到熟悉的校园生活,曾是在军营中支撑他熬下去的最大动力。然而沉浸在和老友团聚期待中的他,面对的却是和想象中不太一样的现实。



妈妈来参加他的人民大学的毕业典礼


大学时代的好朋友们刚刚步入职场,在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里自顾不暇,那些只要一时兴起,随时都能聚头喝酒侃大山的日子,似乎被永远遗落在逝去的校园时光中。李昊衡觉得,旁人的生活都在向前推进,自己却做了一场长达两年的大梦,还不愿醒来,远远地被抛在后面。


除了回不去的校园友情,他还不得不考虑更多的现实问题——自己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吗?如果想继续留在中国工作,身份问题怎么解决?同专业的中国学生找工作都并不轻松,作为外国人能够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吗?他未曾料到,自己如此向往“回到中国”,等待着他的竟是更深涩的不适和焦虑。


“从来都不存在已被安排好的天堂,只有此时此刻专注的人才能闯出自己的避风港”,李昊衡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句感慨。如同李宗盛唱的那样,“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成长像是在荒原里寂寥而孤独的行走,他开始学着和自己和解,离开对喧闹陪伴的依赖。


现在,完成硕士学习的李昊衡,在北京的一家韩国机构工作,和来自文莱的华裔姑娘谈起恋爱。和大部分漂泊打拼的年轻人一样,在北京的生活并不比首尔轻松,会因拥堵的交通而糟心,因压力爆棚的工作而焦虑。但是否成为“成功人士”并不重要,李昊衡更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成为一名“好丈夫”和“好爸爸”。


李昊衡和他的女朋友


几个月前,他和女朋友这两个“外国人”还专门跑到电影院看了一场京腔京味的《老炮儿》。虽然感触不如身后那位嗷嗷大哭的北京爷们深刻,但仍让他湿了眼眶。关于身份认同的问题,他也不再那么困扰,“我并不是作为韩国人而生活在中国,我只是李昊衡而已。”


  • 三明治近期文章精选



>>点击图片查看“三明治自由职业者的生活日常:上班/逃离/什么都试了一遍”



>>点击图片查看“陈海沙:“上线了的strikingly告诉你,做个人网站还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点击图片查看“一位英国建筑师,成了上海周末市集最受欢迎的烘培师”



>>点击图片查看“每周末下班后,她都飞往韩国见偶像”



/ 三明治同行者征集 /

点击图片查看如何加入

优质的粉丝群、有趣的主题日活动、

三明治和同行者间的互助

以及更多可能性等待你发现


请报名者密切关注个人邮箱,这是我们回复你的唯一方式。




中国故事记录者

创新生活方式倡导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