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看海”,内涝治理三重误区

2015-09-11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 一面铺管网,一面无节制缩小自然水面

■ 各管一摊,宁取“洋经”也不合作

■ 附文《内涝治理关键难点不在技术》


  连续几场秋雨,对于城市排水是否顺畅,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来自防汛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今年全国已有154个城市因暴雨发生内涝。


  近年来,“城市看海”已在不少城市屡次上演。

  

  知名水文学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教授林炳章指出,全国2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以上目前面临“一下雨就涝、没有雨就旱”的尴尬局面。

  

  出现城市内涝,地面硬化是重要原因。最近二三十年内,城市中心区地表径流系数普遍由0.3增长至近0.7,每逢下雨地面上有近70%的降水难以下渗。建设既防涝、又抗旱的“海绵城市”成为最受关注的解决之道。

  

  今年4月,财政部网站正式公示,镇江、南宁等16个城市入选2015年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根据此前下发的文件,试点城市应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此后,住建部门也出台专项文件,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和指标进行规范。

  

  但对各地建设中的“海绵城市”能否达到除涝抗旱的预期效果,水文专家及水利人士不太乐观。多位受访人士表示,目前多地进行的“海绵城市”建设和改造存在误区,有专家甚至预言,“按现在的模式建下去,五年以后,淹的城市还是淹,涝的地方还是涝!”

  

  记者调研发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三重误区。

  

各管一摊,宁取“洋经”也不合作

  

  “什么是‘海绵城市’?它是一个新工程、一套新系统,还是对现有防洪排涝设施的整合?”林炳章说,“海绵城市”要取得成效,建设之前就必须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建”的问题。

  

  但从目前的情形看,处在“海绵热”中的各方对什么是“海绵城市”、怎么建“海绵城市”混乱不清。一说认识都“高度重视”,一谈实施都不知怎么落实,哪怕是一线的建设者,都普遍对“海绵城市”缺乏严谨科学的认知。一些规划人员认为,“海绵体”是给城区加几条给排水管道,另一些人认为多搞些草坪、添几个绿化带就行。

  

  “以前批评城市建设是重地上、轻地下,不讲‘良心’,现在真金白银准备投入了,怕就怕钱花不到点子上”。多位水务研究人员在采访中说,“海绵城市”建设最怕布局和建设思路出错,但现在“九龙治水”的管理体制下,每个部门都从自己的专业和利益出发,很容易导致规划和顶层设计出现方向性错误。

  

  一位从事水文工作20多年的院校专家向记者反映,不交流、不合作、各扯一摊自己单干,是一些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通病。一些城市热火朝天准备建设城市海绵体,但气象资料闷在手里不拿出来共享,水利部门插不进手干脆作壁上观,住建部门把着城市建设口,请的依旧是建筑、规划界人员来解决城市防洪体系问题,最后发现自己做不了,就到处“取洋经”,“参考”美国、日本、欧洲等地的“先进经验”。

  

基础性研究匮乏,建设如“空中盖楼”

  

  受访专家指出,“海绵城市”要建得科学,基础性研究和观测必须先行。就像国家投资基础设施要摸清楚各个地区的人口规模,城市要解决逢雨必涝的问题,也要研究清楚究竟为什么淹水:是降水量超过管网标准、是城市布局失当,还是邻近的江河不能满足排水需要。

  

  但从目前情况看,别说这些先导研究,就连获得这些研究需要的数据都困难重重。林炳章说,降水量是研究排水的最基本数据,但一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总共降下多少水体、城市需要消化多少水体,这些基本数据,相关部门都说不清楚。

  

  曾在美国联邦政府工作20年的林炳章告诉记者,自己在美工作期间曾仔细比对美国近100年来的降雨趋势变化,后来回国也想做相关研究,却发现这样的事根本做不起来。“在美国向政府获取数据是很容易的,我想要什么资料就向对口部门发一封电邮,大约一周以后需要的数据就会得到回复。但是回国以后,保密需要、单位纪律……什么理由都来了,仅拿到研究资料这一项,就难如登天。”林炳章说。

  

  基础数据拿不到,有时也不是观测部门不愿给,而是过去观测工作没人做,积累下来的欠账太多。南京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科长孙红环介绍,前期数据和观测的缺乏,对现在的建设研究构成很大障碍。90年代以前,南京市降水观测点很长时间只有1处,近二十年才有所增加,过往的基础数据极其缺乏,即使防汛人员早就提出想依据水利大数据进行建设改造,也无从下手。

  

一面铺管网,一面无节制缩小自然水面

  

  基础观测研究还未及时跟上之时,不少研究人员担忧,以往抓项目、抓工程不抓科学实用的做法会在后续建设中沿用。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规划分院副总经理杨红卫说,研究不充分、工程太仓促、建设一阵风,大干快上整出来的成果往往几年以后就要推翻重来。按常理说,“海绵城市”这类先进的建设理念在新开发区域最有条件落实,但实际上,很多地方连必要的先导研究、规划都还没做就要拍脑袋建设,没想清楚怎么建就先确定完工时间,等到建成以后,才发现这里不合理、那里用不上。

  

  受访专家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海绵城市”建设特别要防止奔着GDP效益而盲目开工、不讲科学的做法。完成生态改造,除了大张旗鼓地“建”,更要讲求生态平衡、尊重自然地“不建”。


  目前,一些城市防汛完全把“宝”押在铺设管网、建设泵站上,而对自然水系水网能填的填、能卖的卖,有些主城区水域面积率急剧下降到1%左右,仍然在填河造地、向水面要效益,一边扩张排水管网,一边在利益驱动下毫无节制地缩小自然水面,就好像拆东墙补西墙,捡了苞米丢掉谷子。

  

  城市建设非一日之功。水利专家认为,科学合理地布局建设“海绵城市”,目前最紧要的工作是完善顶层设计和确定防洪标准。“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规划。首先,要把一个地区各个时段内究竟有多少降水算清楚,其次,要根据水量大小和城市规模确定城市防洪标准和排水管道建设标准。有了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才能有科学的建设。”林炳章说。LW


瞭望记者丨王珏玢

刊于《瞭望》2015年第35期


新闻连连看


内涝治理关键难点不在技术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江苏走访多个水务管理部门及水利专家发现,目前解决城市排涝在水务管理改革、科学规划建设、落实防洪规范等方面还存在明显障碍。多头治水的管理格局仍未改变,防洪排涝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处于明显弱势。

  

  多位基层工作者直言,排水问题关键难点不在技术,而在防洪安全与开发利益发生冲突时,直接决策的“领导”把什么放在首位。

  

表现一:房屋建成“补做”防洪规划


  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奚肖亚说,目前水利最大的问题是规划弱势。城市逐步开发扩展中,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但规划编制中,肩负防洪安全重任的水利部门却很少“插得上话”。


  水利规划人员反映,一些城市中心的水面原本不该填、一些地势低洼或邻近河道的区域开发出来洪水风险很大,“领导”知道水利人员肯定会有异议,就干脆绕开、不征求水利部门意见。

  

  不少专家介绍,目前涉及城市防洪排涝的规划,即使是有也不成系统、难以形成体系。时序上说,防洪规划应该先于开发步骤,但现实图景往往是业主想做就做、想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


  在南京溧水某开发片区,管理者在全部建设完成后想起“补做”防洪规划。工作人员现场考察后发现,这一区域道路标高明显低于洪水水位,再要补救代价巨大。“我们经常碰到,路网定好了、土地定好了,甚至连房子都盖好了,再大手一挥,说在这开条河,在那补个防洪设施。这时候很多错误根本无法挽回。”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规划分院副总经理杨红卫说。

  

表现二:九龙管水,“自己人”搞不清如何分工


  虽然自1998年起,国务院就已经明确城市防洪由水利部门负责,但水务一体化推进多年,部门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仍有出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发布研报说,一些城市防洪工作涉及部门众多,职责划分不明。山东济南防洪排涝工作涉及水利局、市政公用事业局和黄河河务局。其中水利和市政部门工作存在重叠区域,两家分别下设内河防办和城市防办,各自制定防汛应急预案。


  与之类似,江苏南京城市排涝职能也分散在城管、水利等部门,主城四区排水由城管负责、郊区及江河湖泊防洪排涝由水利负责,两部门分别下设城防办和市防办。


  有水务工作者对记者说:“以行政区划为界来管理自然流动的水,确实不太合理。就连我们自己也没搞明白水到底是怎么管的,在一个部门内部,水务职责也经常交叉。”

  

表现三:填掉水面搞开发,城市水面面积一缩再缩


  即使国家、行业和各地对一些防洪除涝设施要求明确,但这些规定经常成为一纸空文。


  杨红卫介绍,按照《城市水系规划规范》要求,南方城市水域面积率多应控制在8%以上,但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和高密度开发区,水面率普遍不到4%,这一比例还在不断缩小,一些地方水面率已经不到1%。城市总体规划虽然对生态指标有硬性要求,但落实到水面面积上,控制性规划和实际建设中都难见具体要求,往往是值钱的地方填掉水面搞开发,哪里有剩余的空地再补一块,找不到空地就不了了之。

  

  多位受访的水利专家及工作人员建议,解决城市排涝问题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建设的科学性。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强化防办地位;加强执行力,在法定规划中加入防洪除涝“硬指标”,并在控制性规划和后续建设中严格分解落实;强化决策监督,完善考核体制,防止个别“领导”为求一时政绩而牺牲城市长远利益。LW

  

瞭望记者丨王珏玢

刊于《瞭望》2015年第35期


瞭望 OutlookWeekly1981

转发请注明【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