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讨 | 民营经济“走出去”,如何配置全球资源?

2016-06-20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民营企业不可能再是拼体力、拼流汗,应该更多地拼智力、拼智慧,提高附加值”

目前民营企业“走出去”在总体上仍是一种自发、零散、碎片化的行为,既面临国际政经和法律风险,也要解决国内支持配套政策不完备,融资难、保险贵等难题

6月18日,瞭望周刊社·瞭望智库、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举办“瞭望民营经济创新力”系列研讨活动



30年后要有新眼光、新变化

          

“今年我到江苏调研民营企业投资,下降了3.6%,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投资下降最大的百分点。我并不认为这个数字意味着民营企业力量的萎缩,以及中国经济的倒退,这里面仍然与‘走出去’一样,存在着一个看不清、摸不着、不好下棋的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说。


在魏建国看来,下好这盘棋,首先是“中国的民营企业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海外资源”。


过去,中国企业谈到“海外资源”往往集中于矿产、能源。“开拓房地产业务、服装业务、纺织品业务,最后到工业下游,围绕着国内的市场需求,这是30年前的眼光。”魏建国说,“比如在肯尼亚马拉河有很多角马,我们修建旅馆、修建公园,推动肯尼亚旅游业的发展,这个目标是符合中国和非洲大的战略需要的,这就是一种创新的眼光。”


“我们以前的产品出口附加值比较低,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之所以要更多地强调创新力,就是要努力提高我们产品的附加值,也就是说要让产品中有更多的智能体现,是大脑经济,而不是四肢经济。”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忠明认为,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表现在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走出去”中,有两方面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不能妄自尊大,不能忘记过去30多年发展依靠的后发优势;另一方面,则是要有勇气积极培育先发优势,这也是与过去30多年传统思维不同的地方——毕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积累,中国已经拥有先发的基础,可以利用这一底蕴,积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培育先发优势。


“我们知道先发优势更难。日本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被我们超越,但依然在很多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人均GDP也高于中国,所以我们一定要集聚更多资源,向先发优势培育集中。”王忠明认为。



在6月18日举行的瞭望民营经济创新力系列研讨活动中,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表示,当前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国际政治风险、外交风险、法律风险、汇率风险等,也面临着国内支持配套政策不完备、信息不对称,以及融资难、保险贵、商务外事服务跟不上等问题。

 


6月18日,在瞭望民营经济创新力系列研讨活动上,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原会长梅兆荣发言。

 

在6月18日举行的瞭望民营经济创新力系列研讨活动上,尼加拉瓜运河独家开发商HKND集团常务副总裁彭国伟分享“走出去”的探索与创新。

 

全球配置资源破解创新短板

        

创新不易,在陌生的国际市场中创新更为不易。问题的一边是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创新,顺利实施走出去,另一边则是如何在国内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实现创新。


“国际化人才不足,是我们走出去的一个瓶颈。调研中我们发现,受访的企业普遍认为,缺乏国际性经营人才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短板。”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王辉耀说。


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HKND集团常务副总裁彭国伟看来,国际化的团队是成功实施“走出去”、进行创新实践的基础。


HKND集团正在建设美洲最大的互联互通工程——尼加拉瓜运河项目。该工程将进一步沟通太平洋经济圈和大西洋经济圈,有望用更为便利的交通通道为低迷的西半球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在获得尼加拉瓜政府环评许可后,该项目将于2016年开始建设配套设施、物流系统及运河西端太平洋港口。


彭国伟认为,在国际市场实施创新,就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等。”在HKND集团,彭国伟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项目首席技术顾问来自澳大利亚,首席行政官则是美籍华人。


“我们发现,44%的海外企业中,全球员工占比不到5%。”王辉耀提供的数字说明了问题所在。


“还有国际化的组织架构,比如我们的商业可行性是麦肯锡做的,环评咨询企业来自英国,技术研究是中铁建铁四院,船闸咨询是比利时的,土方工程研究单位也来自比利时。”彭国伟说,“我们也没有忽略驻在地的利益共享,非常尊重当地工人、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这使得当地民众对运河的支持率达到了82.5%。”



6月18日,在瞭望民营经济创新力系列研讨活动上,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王辉耀(右)表示,国际化人才不足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瓶颈之一。



在6月18日举行的瞭望民营经济创新力系列研讨活动上,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主任、前中国驻巴西大使陈笃庆表示:“现在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常常跟风、打价格战;同时,还不太愿意做咨询,功课做得不好,‘走出去’就是走马观花。”



6月18日,在瞭望民营经济创新力系列研讨活动上,信威集团战略发展中心总监罗云峰在发言中表示,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主动“走出去”,通过国际化的发展获得人才优势。



6月18日,在瞭望民营经济创新力系列研讨活动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武常岐表示,竞争是推动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

 

基本功要练好

        

中国进出口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肖连魁则认为,企业目前在推进海外项目的时候,还缺乏一些基础性工作,创新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企业实际上是最终的风险承担者,这意味着企业在做研究、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慎重。每个项目确实都不一样,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规律。要做一个可行性的研究报告,最后落实的一张表就是现金流量表。但是企业往往对这个不重视,他认为是应付审批和应付银行的一个手段。”他说。


“现在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常常跟风、打价格战;同时,还不太愿意做咨询,功课做得不好,‘走出去’就是走马观花。”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主任、前驻巴西大使陈笃庆举例说,中国企业一般不会请国际性公司做参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武常岐一直研究企业的创新发展,他认为创新需要生态环境,首先是要有竞争,“华为假如没有和中兴竞争,根本不可能‘走出去’。”正是竞争激发了企业在管理、运行、技术、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的迅速改善,其结果是将其他国家的大型通讯企业挤出中国市场。

   

同时,民营经济想要迈上新台阶、激发更强大的创新力,“必须呼吁法制中国的建设,要保证民营企业在恪守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的前提下,拥有尽可能大的自由,才能创造极致,才能真正的激发出创新力。”王忠明说,“经过将近40年的积累锤炼,民营企业有更加宽松的环境,有更好政商关系的支持,民营经济的创新力会进一步激发起来。”


记者/葛江涛、姚玮洁



瞭望  OutlookWeekly1981


转发请注明【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