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奇葩说”,每个人都抢着发言的一场AI讨论会究竟聊了什么

9月22日,在哈佛中心(上海)的周五夜晚,腾讯研究院和集智俱乐部受邀参加了主题为“AI & Society:人工智能社会憧憬与忧虑”的沙龙。


在现场,每个人都同时扮演着参与者与聆听者,每个人面前的话筒方便大家随时陈述几见。这个迷人的夜晚,因为来自各个行业精英的思想碰撞,变得更加火花四溅。


左:腾讯研究院院长 司晓

右:集智俱乐部创始人 张江


火花一:请定义你心目中的人工智能。

有时候你以为的人工智能,可能只是“伪AI”。由于专业背景、思维认知方面的差异,每个人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请定义你心目中的人工智能。


  • 自动化属于弱人工智能概念,弱人工智能是人某一部分能力的延伸;强人工智能的话,则是通过算法,获得的一种类似于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思考能力的延伸。


  • 人工智能和非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是,非人工智能只执行指令,而人工智能具备极强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不需要给予指令,它就会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


  • 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有边界,它的边界在于,它可以在人类给它规定的有限范围内比较好地解决问题。比如说AlphaGo可以解决围棋的问题。但是在短期内,通过人工智能来设计这些规则,从各方面来讲都是不现实的。


  • 我理解的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区别,自动化也可以造一个特别复杂的东西,一堆零件造成一辆汽车,但是它还是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规则按部就班地走。但是,人工智能有替人类做决策的能力,人类会把决策让渡给机器,我提供一个指令,你把我安全地运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机器需要随机应变地根据环境做出各种反应,包括极端情况下。


  • 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以上问题,在银行里ATM的取钞机不是人工智能,但是自动驾驶的车是人工智能。


哈佛中心(上海)董事总经理 黄晶生


火花二:人工智能会对人类就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未来的人才长什么样子?和现在一步一个脚印爬上去的学霸相比,人工智能可能拥有更先进的生产力吗?哪些行业可能会被AI取代?


  • 现在研究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职业。2013年,牛津大学分别研究经济和机器学习的两位年轻教授,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并说美国47%的职业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从此这个职业诞生了。


  • MIT一位教授提出,如何判断一个职业会不会被取代,就看它是否可以被代码化或者被程序化。只要你可以被编码化,你就可以被取代。


  • 做研究有一个技能轴,横坐标是技能,纵坐标是概率,然后就会出现一个山型曲线。最容易被取代的并非我们日常认为的低技能工作,比如照顾婴儿或者扫大街。


  • 这其中有两点原因:第一,机器做这种工作还不太擅长处理这种面向物理世界的工作;第二,资本不看好,因为这种工作没有更多的利益获得。所以是中部技能的工作更易被取代,比如说金融业等。


  • 自动化代替劳动者的时候,社会是欢迎的。但人工智能取代的不仅是劳力者,而是整个智力金字塔当中的最顶尖的人群,比如说世界围棋冠军,或者投资银行里面的高级股票交易员。


- 七嘴八舌时间 -

未来什么职业可能会被AI取代?

部分的诗人网站的编辑已经被取代了德勤搞了一个小机器人,作为裁票人员交易员2035年外科医生手术都可以被取代一些初级的翻译、速记

  • 在人工智能非常发达的现在,人的天赋,尤其是来自于左脑的天赋是不容易被辜负的,比如说你的歌喉、审美,你的右脑极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时候,可能来自于左脑的,来自于人本身的基因更容易在这个时代发扬光大。


  • 美国白宫发布的一份报告,把人工智能分为三个阶段,弱人工智能阶段、强人工智能阶段、超人工智能阶段。超人工智能阶段能像人一样独立思考学习的阶段,这个还远远没有到来。


  • 人工智能会取代一些职业,也会创造一些职业,就像计算机的出现创造了码农职业。


- 七嘴八舌时间 -

未来什么职业可能会被AI创造?

AI训练师游戏设计师,一切都可以游戏化大批量的标注工人,在成品图上标注哪些是天,哪些是脚需要有专人去设计一些机器对机器的比赛,培养AI造梦师一些与毒品相关的行业,因为人们被替代了以后,都去享乐了


腾讯研究院助理院长 程明霞


火花三:被人工智能取代后,人类将何去何从?

未来,当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中取代了人类,带来更先进的生产力,人类将不愁吃、不愁穿。此时,空闲出来的时间与金钱将会被用于什么地方?你是会去打王者,还是去做公益?


  • 我做公益7年来,常听人说,我将来退休了也要跟你做公益。其实凭良心讲,即便AI时代到来了,做慈善的人也不会变成100%,因为人有人的劣根性,活在世界上一定有追求快乐的本能。但追求快乐当中,有多少百分比的人会意识到,其实帮助别人是达到人生快乐和满足感的最佳捷径。

    我们经常会忘记问自己一个哲学的问题,到底人活在世界上是干什么的,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生活的重心应该在哪里。其实我觉得人是有自毁性的,当人类不愁吃、不愁穿,有大把的时间和金钱,什么都不用担心,那就糟糕了,大部分的那种人都不快乐。所以,我觉得人最该被教育的是如何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如何能够真正达到快乐和满足。

    试想如果一群专家在探讨人工智能的时候,能够把他们的智慧与时间全部投入在人类的未来的走向,和在宇宙中扮演的角色,那么今天为什么发明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当做达到我们目标和意义的工具,这些害怕、恐惧、忧虑都会没有。


  • 以后人如果到了一个极乐的状态,实际上需要救助的是人类自己,因为我们太空虚了。教人怎么样好好活着已经不重要,而是叫人不要去死,说不定是一个新职业。


  • 我们探讨的10年、20年后,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但是在这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发展是不均匀的,可能在20年之后,很多人可以享受到AI的好处,可是很多人并没有享受到其带来的好处。


  • 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都说过,他们要把绝大多数的财产用来改善人类,而非做慈善,如果给你有10亿美金来改善人类生活,你要怎么做?


- 七嘴八舌时间 -

如果你有10亿美金来改善人类生活,你要做什么?

建立一个没有AI的大型度假村,返璞归真奖励能为人类发展指明方向的人招募一拨人做社会实验,让他们衣食无忧,看会怎么样跟进稀缺资源,也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培养心灵塑造师,或者心灵发展师


腾讯研究院研究员 周政华、余洁


火花四:人工智能也需要边界,如何防止技术作恶?

人类一直处在自我灭绝的状态里,如何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保证不被坏人掌控,甚至不被技术本身反控呢?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 如果在司法行业,我不会把它用在审判方面,比如说执行死刑会运用人工智能降低人受到的伤害或痛苦,那我不会让它去审判案件,让它带有主观意志。


  • 我觉得最危险的事情实际上是人工智能自我觉醒的那一刻,如果发生的话,我们其实就创造出来了另一个阶层,甚至可以称为另一个物种。那我们人类就没有办法把AI做一个工具,而是面对一个全新的比我们强大很多的一个物种,这样的话,剩下的事情其实就是价值判断,我们人类就无能为力了。


  • 机器的自觉问题里面还有法律的一个点,它的司法透明度的问题,在司法决策系统中,使用任何形式的自动化系统都应该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而且需要有能力的人进行审查。


  • 相较于担心机器会不会有意识,要不要提前去防止,老实说,讨论这个东西实在是太早了,但是会有很多新形态的法律问题,会在很近的时间发生。我们会用机器卷进神经网络学习设计,直接抽出风格,做出新的作品,那么著作权就不再有了。靠深层网络,我们可以做出几可乱真的一切东西,甚至模拟你的影像来抢银行,事实上,这些都是可能的。


  • 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机器并不能超越我们的意识形态。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对宗教、哲学、文化的理解,当下其实是在未来的30年之内,机器是没有办法代替的。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 叶韦明


火花五:你可以接受和人工智能谈恋爱吗?

精神空虚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症状,如何避免想死?如果人工智能更懂你,TA能够变成你的精神伴侣吗?


  • 我们之前做人工智能认知调查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问题调查了有多少人可以接受人工智能做伴侣,我们的结论是16%。


  • 16%的人接受是因为机器还不够聪明,有个电影讲和机器谈恋爱,机器跟你谈恋爱很有意思,他不仅跟你谈恋爱,他还跟几百个、几千个人谈恋爱,因为他越谈越聪明,越谈越有经验,但是你也不能要求他,你怎么脚踏几只船呢,不是几只,是好几千只船,但是机器的伦理就不按照一对一的来。


  • 腾讯云推出的人工智能小微就希望成为所有人的伴侣,能在大家生活当中随时出现,可能在你的家里、你的车里,或者说你随身戴的首饰里面。你可以跟他对话聊天,如果小微真的很了解你,能跟你聊起来,回答你的问题,甚至能读你的邮件、日历。他没有任何形象,在每个人的心里的形象都是不一样的。


  • 对于爱情我略懂,AI是有办法可以了解你的一些喜好、习惯、价值观,所以它可以做个很好的陪伴,可以玩的很开心。但它不是真的存在的,即便长的很漂亮或者很帅,可骗自己到某一个阶段,你还是觉得这是个问题。


  • 为什么我们喜欢体育、音乐、艺术,为什么我跟我太太谈恋爱,也许AI比较漂亮、年轻,可我知道我跟我太太共同面对困难,克服了很多挫折和挑战,我觉得这个是没办法被取代的,所以我永远爱我的太太。


  • 《黑镜》里面有一集,讲一个公司提供的服务,你把你之前的老公所有信息告诉他们之后,就可以生成一个虚拟的人,可以随时打电话;升级版会给你提供一个跟你之前老公一模一样的人,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但是最后主人公很情绪化的说了一句跳悬崖,他马上就准备跳了,她就很崩溃,说你应该是另外一种反应,迎合的这个伴侣根本就不是你需要的。当然电视的最终意思是,机器人无论怎么模拟,都不是真人带来的感觉。


一场会议落幕,关于AI的探讨却还在持续。未来,人工智能在人类引领下究竟会走向哪里?又将引领人类走向什么方向?一切仿佛置身迷雾之中...


腾讯研究院S-Tech工作室组织的“AI & Society”系列活动,将持从人文社科角度的多个视角,持续关注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碰撞,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场嘉宾不完全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黄晶生    哈佛中心(上海)董事总经理

司晓       腾讯研究院院长 

张江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

朱睿       长江商学院

叶韦明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陈永伟    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

盛蕻希    光辉国际

唐鹏       国脉互联

朱英       加拿大UBC大学

王晶       美国爱荷华大学

李辉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周渐佳    同济大学

王迎春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尹相志     Deepbelief

李周园     Wageningen大学

王晓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王雄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

王东        北京工商大学

史冬波    上海交通大学

李辉       上海科学学研究所

王迎春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张倩       集智AI学园

薛一心    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

白彤东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陈薇       Leadwin Edu Tech

张棣荧    哈佛商学院上海校友会

石婷婷    哈佛商学院上海校友会

金恺迪    复旦大学

蒋煜东    复旦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