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个仪式,唤醒对平凡日常的热爱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分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廿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纳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个仪式,翻开这本《光阴:中国人的节气》,唤醒对平凡日常的热爱!



9787530221136

根据太阳移动的脚步,我们有了流传千年的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着生动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顺应四时劳作,依循节气安排起居饮食,所有质朴拙趣的日常,渐渐演变为独特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式生活艺术。


作者:申赋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精彩试读


春分


纱一般的薄雾,丝丝缕缕地从弯曲的河沿上飘拂开来,萦绕着睡梦中的村落。树木刚刚生出细叶,还没能盖住村庄里参差的屋脊。一只黑色的大鸟,划出一个漂亮的弧线,轻轻落在一支扬向天空的房檐上,它四处观望了一番,昂起头,高声叫道:“架架格格,架架格格。”

这只像是乌鸦的黑鸟,名叫玄鸟。它在春分时来临,秋分时离去。不过,也有人说它其实就是燕子。燕子也是一种奇异的鸟,它只在和睦人家的房梁上筑巢。任何捣毁燕巢的顽童,都会受到父亲严厉的责打。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玄鸟的鸣叫,让村里早早就变得忙碌了。不只是要种树,还得卷起裤腿下到池塘去栽藕。麦子在这一天也开始拔节,得赶紧施肥。春分这天实在有太多的事要做。大人们很是忙碌,孩子们也有自己的任务。

孩子必须在村里找到一种叫作“佛指甲”的草,把它栽在小盆里,在爷爷的指导下,放到屋顶上。孩子身子轻,动作快,只要不是故意调皮,就不会弄塌屋顶房檐。老人们把这种草又叫作“戒火草”,说在春分这天放在屋顶,能消灾避火。孩子们呢,觉得好玩,能坐上屋顶,可不是常会有的机会。

从屋顶下来之后,还有一件事要做,这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母亲早已煮好十多只实心的汤圆,放在盘子里晾着。父亲昨天晚上,就从竹林里砍来十几根竹子,竹竿上还带着青叶呢。各家的孩童把一只只汤圆戳在竹竿的顶端,扛到地里,再一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这叫“粘雀嘴”。希望糯米做的汤圆,能粘住偷食的雀儿的嘴巴,让它受个教训,今后不再敢来。


事实上,最馋嘴的,恐怕不是雀儿,还是孩子们自己。因为做完这件事之后,他们立即就呼朋引伴,到河边的空地上,烧野锅,吃春菜了。有人拎来了铁锅,有人下钩钓鱼,有人寻找柴火,有人在小河的斜坡上挖起灶台,更多的人,四散开来,采挖野菜。春分时节的野菜鲜嫩甜美,种类繁多。等钓来的两条鱼在锅中翻滚之时,他们就把野菜择洗干净,放入锅中。这时候,香气一阵阵在田野里飘散开来,所有人或坐或跪,紧紧围在锅灶的旁边,伸着头,咽着口水。他们早已急不可待了。

野炊春菜只是打个牙祭,到了真正吃饭的时辰,村子里便陆续传来妈妈唤归的声音。妈妈们拖着长调,喊着孩子的乳名,孩子们便远远地应答着,撒腿往家跑去。

屋门口早已摆放好一张宽大的方桌,大人们嘻嘻哈哈地聚在一起,轮流到桌前,尝试着,把一只只鸡蛋竖立起来。乡村里的人们,用游戏的方式,证明着春分这一天所象征的阴阳调和。

而在皇宫之中,对这一意思的表达,要庄严堂皇得多。皇帝有个铜制的漏刻,漏壶里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里滴在下面的箭壶之中。缓慢上升的水面,慢慢从壶盖的孔中托出一根带有刻度的箭杆,箭壶盖上立着一个表情严肃的铜人,箭杆的刻度经过铜人双手环抱之处,即为此时的时刻。在春分这一天,箭上刻度上下长短一样,都是五十刻。表明日夜平分,各为十二小时。

这个日夜均分的日子,对皇帝而言,至关重要。他虔诚地率领他全部的妃嫔,去叩拜司掌生育的高禖神,并献上牛、羊、豕,以最为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在叩拜之前,那些怀孕的妃嫔将得到礼酒和弓箭。这与西方神话里用弓箭象征突如其来的爱情竟不可思议地相似。

也许日夜均分,还象征公平。皇帝宣布在春分这天,对一切度量工具进行检核。据说,许多制秤的匠人,会选这一天开工,以示公心做事,无愧天地。如此说来,古人将秤又叫作“权衡”,实在颇有深意。



试读摘自《光阴:中国人的节气》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版权声明

编辑:童年

图书海外轻松购,请戳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