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个不停:影响孩子一生的艺术教育



这些漂亮的作品是谁的?和朱湾一起画个不停!

真正的艺术启蒙,就在日常生活里。



9787108070203
画个不停
吕欢呼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是一本关于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和艺术生活的书。和很多小孩一样,朱湾从小就喜欢画画。爸爸妈妈注重呵护朱湾天然的艺术感觉和创造力。在这个家庭里,艺术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聊艺术,玩艺术。艺术成为连接亲子关系的纽带。


在书中,妈妈吕欢呼记录下一幕幕家庭情景剧,展示了艺术是如何春风化雨般地滋养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妈妈认为艺术不需要很功利的心态。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不功利并不代表无所作为。爸爸妈妈都非常注重因势利导,也善于利用自身的艺术特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他们对于教育的用心、洋溢在这个家庭之间的融洽氛围,都体现在了字里行间。




聪明的米开朗琪罗



初冬的晚上,天黑得越来越早。室外一阵寒风吹过,树上半干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地上。全家早早地吃过了晚饭,朱湾在书桌前认真地写着作业。爸爸去办公室工作了。屋子里静悄悄的,桌前的台灯发出一团微黄而又温暖的光。妈妈半倚在床上一边陪朱湾写作业,一边闲翻书。

“呵呵,真有意思。”妈妈看到有趣的地方小声地窃笑起来。

“有什么好玩的吗,妈妈?”朱湾听到妈妈乐呵,就转过身来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

“哈,没什么,你先认真写作业。”妈妈怕打扰朱湾的学习,赶快止住了笑。

朱湾低下头又继续写她的作业。

“哈哈!太好玩了。”没过多久,妈妈又笑了起来。

“书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呀?你笑成那样?”朱湾这回索性放下了笔,要跟妈妈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呵呵,那正好你休息会儿,妈妈给你讲个好玩的故事。”妈妈看朱湾学习的时间够长了,也准备让她休息一会儿。

“我刚才正在看一个叫米开朗琪罗的画家的故事,特别好玩儿。他和以前跟你说过的达·芬奇一样,都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西方美术史上有‘文艺复兴三杰’,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妈妈故意用提问的方式考考朱湾。

“我知道有个达·芬奇,你刚才说的米开朗琪罗肯定也是。”朱湾狡黠地笑着说道。还真是反应够快,刚听来的知识就现学现卖了。

“那还有一个该是谁呢?是谁呢?”朱湾歪着脑袋嘴里重复着问题,到底也没有想出另外一个画家是谁。

“想不出来了吧?妈妈告诉你啊。另外一个画家叫拉斐尔,这个人活的年纪不太大,只有三十多岁就去世了,但是作品也不算少,因为他活着的时候特别勤奋,所以留下了上千幅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斯廷圣母》。”妈妈简单地把拉斐尔的情况说给朱湾听。

“那‘文艺复兴三杰’就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喽?”朱湾总结性地发问。“没错!就是他们三个。”妈妈赞许地肯定着朱湾的说法。

“你说你刚才看的是米开朗琪罗,他这个人很好玩吗?”朱湾又想起了妈妈刚才情不自禁的笑来。

“是的,很好玩儿!你知道吗,书上说米开朗琪罗长得很丑,但是特别聪明,年轻的时候就才华横溢。他早期的老师是个金匠,也是个画家,这个老师叫吉兰达约,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不是他自己的什么作品,而是教出了一个叫米开朗琪罗的大艺术家。”

“不过,或许妈妈一生最重要的成就也是教出了一个朱湾,她可能也会成为一位最出色的大画家,只不过她长得很漂亮。”妈妈说到这里跟朱湾开起了玩笑。

“那是必然的!”朱湾响亮地配合道。

“我觉得我长得真好看。”朱湾对着桌上的小镜子照了照又补充了一句。

“哈哈,别自恋了,咱接着往下说。”妈妈大笑。

“米开朗琪罗跟老师学习的时候,不仅不用跟老师交学费,老师还要倒贴钱给他。”

“那也太牛了,老师还倒贴钱?我们老师要是也倒贴钱给我就好了。”朱湾做了个夸张的表情惊叫道。想想也是,上学老师还倒贴钱,真是件挺美的事。

“是啊,哈哈,学习好就是这么牛。你以后要是学习超好,也必然有这种可能。”妈妈顺着朱湾的话继续打趣儿。

“更好玩的还在后面呢。”妈妈拉长了声音,故意吸引朱湾的注意力。

“米开朗琪罗因为水平出众,很快就被当时罗马的教皇赏识,教皇请他在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高高的穹顶上画壁画。那个时候教皇的身份地位特别高,一般画家能在教堂里画画也件是很荣耀的事情,但米开朗琪罗偏偏就不买账。”

“梵蒂冈就是那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朱湾对世界历史是有些兴趣的。

“对啊,就是那个,位于意大利罗马里面的一个国家,妈妈上次去意大利的时候专门去参观过。”妈妈说。

“可是他为什么不买账呢?”朱湾好奇地问。

“问题在于米开朗琪罗他不是个一般的画家,而是个大艺术家。要知道大艺术家一般都很有个性,米开朗琪罗那会儿正对雕塑感兴趣,他不想去画画,就像你一样,妈妈让你画画的时候你偏不画,爸爸让你写字的时候你偏不写,哈哈。”妈妈故意拿朱湾的小叛逆说笑。

“妈妈,你讽刺我!”朱湾做了个怪表情大叫着,她一下就听出了妈妈的弦外之音。

“哈哈,听出来了?”妈妈继续笑道。“哈哈,言归正传。那个时候米开朗琪罗就是不想画画,他更喜欢雕塑,所以拒绝了教皇的邀请。他说我的职业是雕塑,我不喜欢画画。但是,那时候正好有一些嫉妒的人开始说他的坏话,有的人造谣说他根本就不会画画,所以不敢来画。这下可惹恼了米开朗琪罗,他听了之后十分生气,最后决定答应教皇去梵蒂冈画画。”

“那他后来画得好吗?”朱湾想着米开朗琪罗因为被造谣偏要去画画,很有点同情他的意思。

“当然好了,大师就是这样。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很牛!”妈妈很肯定地告诉朱湾。

“妈妈上次去的时候,专门去看过西斯廷教堂,真是叹为观止,美轮美奂,画得简直太好了!”

“那他都画了些什么呀?”

“他主要画的是《圣经》里的故事,人物特别多,因为是在教堂里画画,要表现出宗教的神秘感和庄重感。米开朗琪罗又是个杰出的雕塑家,他画的作品立体感特别强,看起来十分厚重,后来这些作品还被称为类雕像画,就是画面看起来有雕塑的感觉。”

“在教堂的穹顶上画画是不是要抬着头往上画?教堂不应该很高很大吗?那他怎么够得着啊?咱们家疯狂的墙上面我都够不着。”朱湾比画着,完全想象不出米开朗琪罗是怎么进行工作的。

提到我们家“疯狂的墙”,有必要解释一下。

朱湾上学时,平时就住在爸爸学校分的小房子里。刚装修完的时候,妈妈是不允许她在墙上乱画的。后来不知哪天趁妈妈一不留神她就在上面用铅笔画了起来,后来水彩笔也来了,贴画也来了,最后水笔、马克笔纷纷上阵。妈妈见没法制止她,就索性鼓励她画个痛快,还给她买了专门的水粉颜料和丙烯颜料,放开来画大壁画。小房子被画了一层又一层,有的地方写字,有的地方列算式,有的地方贴立体作品,总之是密密麻麻,蔚为壮观。到现在为止,只有很高的地方和房顶她够不着。这个小家的墙也因此被妈妈戏称为“疯狂的墙”。

当妈妈提到米开朗琪罗画大穹顶壁画的时候,朱湾立即眼前一亮,第一个就想到那面“疯狂的墙”。

“当然了,那个教堂特别雄伟壮观,比咱家可是高大了无数倍,确实很难操作。当时他们就想办法,先安装了高大的脚手架,就像我们现在盖房子那样,脚手架就有18米高,再在脚手架上放置木板,然后米开朗琪罗就仰面朝天躺在这些木板上画画,这样一来工作难度就非常大,也看不到画面的整体效果,想看整体的时候还要爬下来看看。他画的人也特别大,每个画中人都比真人大两倍,总共画了一百多个人。”妈妈跟朱湾详细地描述当时米开朗琪罗的工作状态。

“那颜料不会滴到身上吗?”朱湾躺在床上盯着小家的天花板模拟着米开朗琪罗工作时的样子,她的小脑袋瓜里不会又想到怎么把小家的屋顶“装饰”一下吧?

“那肯定会啊,所以颜料要控制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技术要特别高超才行。”妈妈解释道。

“除了这些艰苦条件之外,更困难的事是这个教皇又很着急,他经常过来视察米开朗琪罗的工作,还不懂装懂地指手画脚,很是干扰画家的工作。”

“他凭什么指手画脚啊!有本事自己画好了,我画画也不喜欢别人盯着看。”朱湾感同身受地表示很气愤,就像米开朗琪罗是她的好朋友一样。

看来艺术家的共同特点就是不喜欢被人打扰。

“哈哈,因为教皇尊贵而威严,权力特别大,米开朗琪罗也没办法。但是他很聪明,知道不能和他硬对着干,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教皇过来看他工作进度的时候,他看准教皇在架子下面,就装作不小心故意把工作用的小锤子碰掉下来,锤子正好落在了教皇的附近,把地上砸出了一个小坑。教皇吓了一大跳,突然意识到这是个危险的工地,吓得直到完工再也没敢来打扰米开朗琪罗。”

“哈哈,米开朗琪罗真是太聪明了,好棒!”朱湾鼓着掌由衷地替他感到高兴。

“虽然没有了教皇的干扰,但是米开朗琪罗还是非常辛苦,画这个教堂整整花了他四年半的时间,而且每天都是躺在那里仰着脸画,完工的时候脖子都不能弯了,头和眼睛也不能低下了,只能往上看,那个时候他才37岁,但看起来都像一个老头了。”

“啊,脖子都不能弯了,好可怜!他本来就丑,那不是更丑了。”朱湾想象着。

“是啊,他还真是不容易!”妈妈也感慨。

“不过,还有一件好玩的事。米开朗琪罗有一个特别有名的雕塑作品《大卫》,你以前在书上也看过的,当时雕出来的时候完美极了,他自己也非常满意。可是当时主管这件事的官员看了之后,竟然说这个雕塑鼻子太大了,让他去修改。”

“这个臭官,肯定是不懂装懂。”朱湾愤愤地说。

“是啊,这个臭官就是要显示自己身份高贵,说话管用。但是米开朗琪罗这次表现得更聪明。”

“他干了什么呀?”朱湾兴奋地问。

“他站在雕像前仔细地看了看假装认真地说:‘呀!您说的真对,真是这样啊,这鼻子看起来是有点大了,我上去把它改小一点儿。’他一边说着,一边爬到架子上叮叮当当摆弄了一阵,大理石粉纷纷扬扬地掉了下来。那个官员高兴地说:‘对呀,就是这样,看起来好多了。’然后那个官员满意地走了。米开朗琪罗跳下架子去洗手,跟旁边的人说:‘我其实什么也没动,只不过是上去掸了掸灰。’”

“哈哈,哈哈!米开朗琪罗真是太聪明了!”朱湾拍手笑道。

这个故事讲完后没多久,朱湾在刻一方大印。她刻好后拿给爸爸看,爸爸指点说整体很不错,有些地方还需要再修改一下。

“哦,知道了。”朱湾乖乖地答应着。

过了一会儿她又拿着印章去给爸爸看,爸爸疑惑地皱着眉头说:“宝宝,怎么没动啊!和刚才一样啊?”

“我像米开朗琪罗一样,只不过是掸了掸灰罢了!”朱湾十分利索地回答。

“哈哈!”妈妈看着一脸茫然的爸爸在一旁放声大笑起来,“爸爸可不是那个臭官,你以为那么好糊弄呢!”


试读摘自《画个不停》
作者简介


吕欢呼,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先后获该校学士、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书画》杂志编辑、书画院画家。出版作品集有《吕欢呼山水册》《吕欢呼画集》《吕欢呼画选》《梧桐花开》等。

朱湾,女,2007 年生于上海,现居北京。自幼随父母学习书画篆刻,作品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兴化市博物馆、北京炎黄艺术馆等地展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少儿美术》杂志曾作专题介绍。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有《映碧小馆——朱湾作品》等。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版权声明

编辑:童年

图书海外轻松购,请戳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