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丨小暑


温风至 小暑来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小暑这个时节虽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成长。


小暑时节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步缩短,但为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节节攀升呢?这是因为太阳直射点虽然在南移,但仍然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是收大于支,所以这一段时间内气温还会继续上升。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后,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小暑时节,我国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雨落区主要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的控制,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东部主雨带一般由华南、江南一带北抬至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区;进入7月下旬,伴随副高等环流系统的季节性北抬,西南季风也会向北推进,副高外围的西南风将来自热带、副热带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北方地区,其与中纬度的冷空气在华北、东北一带交汇,华北、东北才开始进入雨季。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又称“七下八上” ,才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


小暑 饮食

”民间有俗语说“小暑温暾大暑热”“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时节炎热,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在饮食上,节奏也随节令而变。小暑饮食有“三宝”,黄鳝、莲藕、绿豆芽。


黄鳝

虽然黄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但小暑前后是最为肥美时节。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夏天湿气较重,对于湿气重的人而言,黄鳝有“冬病夏治”的效果。  

在广州,黄鳝最为经典的烹调方法就是黄鳝饭。以肥美的黄鳝和大米作为原材料,用传统的瓦煲来煲,最后佐以葱花与姜丝铺面,十分美味。而焖、啫、炒,甚至做汤,都是黄鳝在餐厅里常见的烹调方法。在湖南菜馆里,厨师会用菜籽油来炒鳝鱼,火要够大、手脚要够快,让土鳝鱼保留Q弹的口感,吃饱了油的鳝鱼美味得很,用以配饭是一流的。曾有一家以黄鳝为主题的餐厅,推出了一道“十八涌膏蟹沙白焖鳝”,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焖鱼。用五六两重的膏蟹配以沙白、黄鳝生焖,加入凉瓜,这般做法,在家也能效仿之。

莲藕

“小暑吃藕”,这已成为民间习俗。莲藕能清热凉血散血,是解内热的“利器”之一。据《本草纲目·果部·莲藕》记载:“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六七月份,正是鲜藕上市时节。如今,各地莲藕的当造时节较古时候有所变化。餐饮人江滔告诉记者,中山横门水乡产七孔莲藕,通常是每年4月到9月最为当造,莲藕块头大,肥短、带点咖啡色泽,口感爽脆。记者获悉,南方种植的莲藕多数在夏季六七月收成,而北方莲藕则要推迟到秋冬季。  

莲藕煲汤或者煮水后加一点冰糖,十分清润,这种吃法更多的是品其汤水。如果冲着吃莲藕,那么蜜汁藕、菊花炒莲藕等菜式都值得一试。水乡之人,将鲜藕用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当凉菜吃;用同样清心的菊花来炒莲藕,赋予了莲藕花香。如若时间允许,可以用莲藕来做一道小吃,蜂蜜百花莲藕饼,在莲藕之间酿百花馅,在脆浆里走一遭,下锅煎炸,最后淋上一层薄薄的蜂蜜,也是一道佐餐小吃。

绿豆芽

绿豆芽由于它的水分与纤维素含量高,能促进肠道蠕动,加上它热量低,是夏季瘦身的好食品。《本草纲目》称其能解酒毒热毒,利三焦。绿豆芽是再平常不过的食物了,平日里它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配角。但到了小暑前后,“配角”变成“主角”,将它做成一道凉菜或者小炒菜肴,能为夏日餐桌增添一抹清爽,为身体减少负担。

阅读推荐


ISBN:9787558026775

二十四节气的秘密·夏长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版权声明

编辑:秀达

图书海外轻松购,请戳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