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一、201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


1. 销售额增长19.4%,市场份额达36.7%,再创新高


百强企业2015年销售额增速达19.4%,市场份额上升至36.7%


2015年,在“促消费、去库存”的总基调下,供需两端宽松政策频出促进房地产市场量价稳步回升,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14.4%和6.5%,房地产市场运行环境显著改善。同时,市场“二元分化”现象持续加剧,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需求旺盛,呈现量价齐升局面,而部分二线和多数三四线城市市场需求表现乏力,高库存压力下,房价和成交量多呈下跌态势。


图1 百强企业2012-2015年销售增长情况 

 


在房地产市场两极分化趋重、市场运行风险加大的背景下,百强企业凭借准确的市场研判取得优异的销售表现:全年业绩规模再创新高,销售总额、销售面积分别为32032.1亿元、29583.6万平方米;业绩增速继续跑赢大市,销售额、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19.4%和15.6%,高于同期全国涨幅5个和9.1个百分点,市场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引领行业在新常态时期健康、理性发展。


图2 百强及综合实力TOP10企业2011-2015年市场份额及变化

 


依托稳步增长的销售业绩,百强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5年百强企业销售额市场份额上升至36.7%,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销售面积市场份额提高1.8个百分点至23%,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中,综合实力TOP10企业实现销售总额14241.3亿元,占百强企业销售总额的44.5%,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的16.3%,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行业地位不断巩固和提升。


有效把握市场结构性机遇,11-30企业阵营业绩增速最高


图3 百强企业内部不同层级2015年销售额、销售面积增长率均值



2015年,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百强企业各层级销售表现均好性提升,销售额增长率均值处于16%-23%之间;同时,各层级企业2015年的销售表现分化:百强前10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均值高于销售面积4.5个百分点,溢价优势凸显;11-30企业销售额增长率高于销售面积增速、百强企业销售额增长率7.1、3个百分点,既凭借经济发达区域热点城市的集中布局取得了领先的业绩增速,也凭借较高的区域品牌优势实现了更高的业绩溢价,业绩增速最高;而51-100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低于销售面积0.3个百分点,可见“以价换量”仍是这个层级企业实现业绩增长的重要策略。


图4 百强内部不同层级企业2015年销售额前5城市和前5项目销售业绩贡献率




规模较大的百强企业以“大而全”的市场布局,实现了对热点城市的重点覆盖,进而保障了销售业绩的稳步增长。前10和11-30企业有在售项目的城市数量均值分别为39.2和14.2个,其中销售规模在10亿以上的城市分别为20.2和6.8个,销售额在5亿以上的项目分别为60.9和15.7个。


规模中等的百强企业则依托“少而精”的市场布局,聚焦区域核心城市精耕细作,实现销售业绩突破的同时规避布局风险。31-50、51-100企业对销售额前5城市和前5项目的依存度较高,且明显加深。其中前5城市对31-50企业、51-100企业的业绩贡献度分别高达70.3%及80.5%,分别较上年提高2个和3.5个百分点;前5项目对31-50企业、51-100企业的业绩贡献度高达48.3%和55.8%,分别较上年提高5.1和6.3个百分点。


2. 顺势而为调结构、快推盘,精准营销促去化


聚焦一二线主流市场,顺势而为灵活调整产品结构


图5 前50企业重点项目销售额在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的分布结构




百强企业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城市与产品结构,以一二线城市主流市场为布局重心,因城施策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带动业绩稳定增长。一二线主流城市仍为百强企业布局重心,业绩贡献高达82.8%,其中一线城市占比29.2%,二线城市占比53.6%。


图6 前50企业2014-2015年重点项目各面积段销售额占比情况



2015年,在中央降准降息、降首付、减免税费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下,改善型需求持续释放。百强企业加大改善型产品的推出比例以抢占市场份额,有力推动了业绩增长。从前50百强企业重点项目各面积段产品的销售额占比来看,90-140平米产品2015年销售额占比为41.4%,较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


图7 前50企业2014-2015年重点项目分城市等级各面积段销售额占比



具体来看,百强企业敏锐捕捉不同城市的需求结构变化,提升产品结构的匹配度,一线发力高端,二线、三四线聚焦首改,助力企业抓住细分市场的发展机遇,赢得优异业绩。前50企业在一线城市140-200平米及200平米以上的中高端改善型产品销售额占比显著上升,分别达15.9%和28.8%,较上年分别上升1.3个和0.7个百分点;二线城市90-140平米产品销售额占比上升4.8个百分点至46.9%,三四线城市则上升1.9个百分点至49.3%。


紧跟政策节点精准推盘,因地制宜调整价格策略


图8 前30企业2015年各月推盘及成交情况



2015年,伴随行业宽松政策的不断推出,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几轮明显的阶段性上涨行情,百强企业踩准政策节点,精准快速推盘,带动月成交量持续提升。研究组对前30企业的推盘量及其月成交量分析显示:“330”降首付政策后二季度连续降准降息,9月后公积金宽松度加大,央行继续降准降息,促成了两波推盘高峰。其中,5、6月的月均推盘量均突破100个;四季度的推盘总量占全年的43.4%,总成交金额达6087.4亿元,同比增长17.3%,高于同期全国4.5个百分点。


图9 百强代表企业2015年在不同城市的销售价格表现


 

在推盘价格方面,面对不同城市价格涨跌互现的两极分化,百强企业实行了因地制宜的价格策略:1)在市场需求旺盛、房价上涨的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城市随行就市“适度提价”,凭借高品质的产品实现销售业绩与利润的同步提升。2)在市场需求乏力、库存较高的价格下跌城市采取“以价促量”的降价销售策略,凭借更高的产品性价比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主动权,把握市场的有限需求,实现快速去化,从而抢占市场份额。


创新全渠道精准营销,挖掘潜在客群加速项目去化


图10 百强企业创新营销渠道及服务示意图



2015年百强企业注重由内而外强化渠道建设,全面铺开拓客网络,并发挥了巨大实效。1)百强企业线上通过全民营销、微信平台等形式快速拓宽客户资源;线下,百强企业强化地推部队建设,以广泛、精准的客户地图锁定潜在客户,提升拓客效率。2)百强企业充分借助外部数据平台的客户资源,实现对潜在客户的强势渗透。


此外,百强企业调动产业链资源、从细处着手开展各项服务创新,切实解决客户购房“痛点”,确保了有效客源的顺利转化。在销售前端,从客户接触项目时即注重通过创新服务内容及形式提升客户满意度;在交易环节,针对客户首付不足的最大痛点,通过众筹或理财产品强化金融服务,提升了潜在客户的有效转化率。


3. 做优增量、盘活存量,全面提升资产配置水平


总资产均值同比增长22.5%,增速扩大1.3个百分点


图11 百强企业2011-2015年资产变化情况



2015年,百强企业总资产均值为986.5亿元,同比增长22.5%;净资产均值为260.3亿元,同比增长18.3%,资产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百强企业的总资产、净资产增速分别比上年提升1.3个、0.5个百分点,资产规模增速的回升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百强企业在市场回暖期保持了较快的业绩增长速度,另一方面源自企业资产扩张力度的加大。


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转变资产配置新思维


2015年百强企业把握国内资本市场宽松、国企改革的有利时机,灵活地采取收并购、引入战略资金、重组等方式有效整合外部资源,积极抢占未来资产配置的“安全区”。1)房企通过对项目、股权和海外优质资产的收购并购,以较低成本补充优质一二线城市的土地资源,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2)百强企业引入外部战略资金解决业务发展资金,强化资产配置能力。3)百强企业顺应国企改革趋势,通过整合、吸资、并购等方式进行重组快速提升资产规模,并解决了业务重叠造成的资源浪费。


除了对外部资源的整合,百强企业还通过资产证券化和分拆上市的方式,积极盘活存量资产。1)百强房企积极探索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方式,通过增强经营性资产的流动性扩大资金收入,提升资产处置能力。2)百强企业将旗下成熟的业务板块分拆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获得更大的业务发展空间。


4. 提质增效强化盈利能力,多策并举挖潜利润空间


 净利润同比增长11.3%,增收不增利现象延续


图12 百强企业2011-2015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值变化情况



伴随销售业绩的稳定增长,百强企业2015年盈利规模不断提升,全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值分别为286.5亿元、3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7%、11.3%,增速分别较上年提升1.7、0.8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百强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增速高于同期净利润增速7.4个百分点,在行业利润率下行的态势下,部分房企“增收不增利”的现象依然延续。


土地及经营成本高企,致净利润率下降0.4个百分点


图13 百强企业2013-2015年盈利及费用指标均值图


百强企业2015年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5.2%、17.7%,分别较上年下降0.1、0.6个百分点,盈利质量有所下降;全年净利润率均值为11.6%,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逐渐逼近10%红线,企业盈利空间持续收窄。2015年受困于市场调整,百强房企经营成本、土地成本大幅攀升,企业的盈利下行压力更加凸显:一方面,供需关系逆转导致去库存风险加大,行业买方市场格局亦逐步形成,企业盈利能力在降价换量、营销难度加大的双向挤压下有所降低;另一方面,部分一二线城市市场过热、竞争激烈导致土地成本高企,进一步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提高溢价、严控成本、快速周转,积极挖潜盈利空间


行业利润率的整体下滑使房企依赖土地增值的红利难以为继,房企传统的盈利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盈利能力也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分水岭,成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部分百强企业已将盈利能力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心,从开发、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创新经营,强化成本管控,显著推动盈利质量的改善。


图14 综合实力TOP10企业2015年重点城市销售溢价率



第一,百强企业充分发挥价值创造能力,凭借突出的品牌溢价优势保障更高的盈利空间。综合实力TOP10企业2015年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线重点城市的销售溢价均值分别为24.1%、17.6%、26.2%,溢价优势明显。


第二,百强企业突破传统盈利模式的局限性,创新产业经营模式,积极挖潜利润空间。1)百强企业通过发行低成本公司债及定向增发等融资方式,置换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高息债务,有效降低资金成本,2015年百强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率均值为9.5%。2)减少招拍挂拿地规模,加强股权收购方式获取优质项目,以更高的议价能力降低拿地成本。3)转变营销模式,打造自销团队缩减中间环节,有效节省营销成本。


第三,百强企业精准把握改善型需求释放时机,加快高端产品开发节奏,促进高端项目的快速“变现”;还有部分百强企业2015年大力实施轻资产、合作开发等模式,以更高的资产利用效率扩大经营规模,并以小额投资撬动高额收益。


5. 量入为出保障财务安全,多元融资奠定发展优势


资产负债率继续上行,短期偿债压力有所缓解


图15 百强企业2011-2015年负债情况



2015年百强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上行,均值达到75.4%,较2014年上升1.5个百分点,带息负债均值为38.5%,较2014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整体负债水平有所上升。受益于2015年房地产销售的回升,企业资金回笼加速,百强企业预收账款均值同比增加13.7%,剔除预收账款之后的有效负债率均值为50.2%,较去年微增0.4个百分点。


图16 百强企业2011-2015年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均值


2015年百强企业的流动比率均值为2.04,较去年上升0.02;年末累计存货均值为450.5亿元,同比增长29.3%,同期速动比率均值则下降0.01至0.56。百强企业2015年债务负担有所加大但总体可控,短期偿债能力得到一定改善。在行业去库存风险凸显的环境下,百强房企仍需进一步减少库存并优化库存结构,保障财务安全性。


现金流由负转正,促回款控支出强化现金管理


图17 百强企业2011-2015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均值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增幅放缓、结构性风险加剧,百强企业更加重视现金流安全管理,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均值由负转正,为3.2亿元,企业以较为充裕的经营收入弥补了上年现金流缺口,并保持了良好的资金流动性。


图18  2014-2015年不同层级百强代表企业招拍挂土地投资支出占销售额比重情况



百强企业2015年在保障企业顺畅回款的基础上,整体采取审慎补仓的土地投资策略,合理控制土地支出规模和节奏,确保充裕的现金流动性。研究组基于不同规模的百强代表企业2014年和2015年的拿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显示,百强代表企业招拍挂土地投资支出占销售额比重的平均值为23.4%,较2014年减少5.2个百分点。


把握机遇加大筹资力度,融资结构持续优化


图19 百强企业2011-2015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

 

2015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显著回暖和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百强企业加大融资力度,资金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百强企业2015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均值为98.6亿元,同比增长12.2%,筹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5年百强企业凭借显著的品牌优势、良好的销售表现、稳健的财务状况,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从而获得大规模的优质资金。2015年境内发债热度持续提升,融资规模呈爆发式增长,公司债融资额达2500亿元,在资金来源中的占比有所提升。


6. 提高货值变现能力保增长,纵横转型激活新动能


新增土储“重质不重量”,维持适度规模保增长、抗风险


图20 百强企业2011-2015年土地储备规划建筑面积变化情况



201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显著回暖,销售业绩的回升提振了企业的投资信心,百强企业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或收购方式补充优质土地资源,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储备货值。2015年土地储备规划建筑总面积均值达到120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百强企业一方面以“重质不重量”的原则新增一二线优质土地资源,一线城市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将总土地储备规模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土地开发年限由以往的2-3年控制在1-2年之间。


货值结构合理强化业绩变现能力,二线城市储备充足蕴藏发展潜力


图21 全国性百强代表企业2015年末按照不同城市土地去化周期划分的可售货值结构情况



在城市结构性去化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全国性百强企业立足于全国化均衡布局,约3/4分布于土地消化时间少于3年的城市,货值结构均衡合理、业绩变现能力强,保障了来年的稳健增长;区域性百强代表企业大多处于区域深耕向全国化拓展的发展阶段,可售货值集中分布于区域经济发达城市,与板块发展的依存度高,或可实现业绩突破,但不可忽视结构单一为其带来的一定隐患。


图22 区域性百强代表企业2015年末按照不同城市土地去化周期划分的可售货值结构情况


 

在去库存的一系列政策催化下,二线城市将迎来发展良机。百强企业凭借在二线城市充足的可售货值和区域深耕背景,将为其短期及中长期增长添油加码。近两年综合实力TOP10企业的新增土地储备面积中,二线城市占比均值一直在45%以上,其中成都、济南、武汉、南京、郑州、太原、南昌等7个省会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苏州的新增规划建筑面积均超过400万平方米。


基于主业优势开展横纵向转型,释放成长活力


图23 百强企业2015年专注主业与转型情况


2015年在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和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专注主业仍是百强企业的主要选择。51%的百强企业继续专注房地产主业,49%的百强企业在专注主业的基础上开始寻求转型。在寻求转型的49家企业中,42家企业在专注主业的同时围绕房地产产业链拓展新业务,另有7%的企业向房地产行业外拓展新业务。


图24 百强企业2015年主要转型方向及企业占比



百强企业为了保持长期驱动力,百强企业主要基于主业的资源溢出优势,纵向挖掘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潜力,横向进行细分行业延伸,充分发挥资源协同效应,挖掘业绩增长空间。目前分别有28%、23%、14%和14%的百强企业在金融、社区服务、轻资产运营和家居智能化等纵向领域延伸发展,“地产+金融”、“地产+服务”的转型模式备受百强房企青睐;分别有92%、31%、17%和41%的百强企业进入商业、产业、养老、文旅特色等横向转型领域,而养老地产、物流地产和众创空间则为转型热点。


7. 响应号召参与保障房建设,全方位践行社会责任


图25 百强企业2011-2015年纳税额与净利润增长情况



2015年,百强企业持续注重依法纳税:全年百强企业纳税总额均值达14.0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值均值为8.4亿元,所得税均值为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及23.6%。百强企业不断丰富其社会责任的内涵,在依法纳税、关注社会大事件、保障房建设、绿色建筑、公益慈善事业等方面均有新举措,为行业树立的榜样。



  结 语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百强企业应继续坚定信心,深入挖潜住宅领域的巨大发展空间,未来仍将获得理想的业绩增长;更需转变发展思路,具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觉悟,以创新为动力,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挖掘潜在价值、制定发展策略、防范未知风险,在“协同创新、稳中求进”中实现稳健发展!









二、2016中国房地产策划代理百强企业研究



1. 房地产销售市场空间广阔,竞争加剧策划代理企业优胜劣汰


图26 2012-201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及库存情况



201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在中央“去库存”的号召下成功逆转2014年下滑态势,销售额再创新高: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87281亿元,同比增长14.4%,销售面积为1284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同时,库存也在不断攀高,截至2015年末全国商品房已竣工待售面积71853万平方米。进入2016年,在去库存的政策大背景下,开发商将加大新房的销售力度,为策划代理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发展历程来看,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进入到存量房交易阶段,中国部分一线城市已经进入存量房时代,2015年,北京、上海和深圳二手房成交面积均超过新房成交面积。未来,全国房地产行业也将逐步转向存量房市场,巨大的存量房市场将成为房地产市场交易主战场,也为策划代理企业提供了销售服务和多元化业务拓展的基础。


图27 策划代理行业竞争态势



中国房地产销售市场为策划代理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同时也吸引着其他市场力量的进入,市场竞争加剧。首先,开发企业加大自销比例和转变营销方式,直接降低与策划代理企业的合作力度。其次,以搜房网房天下为代表的专业房地产互联网企业以及二手房经纪公司逐步进入新房代理行业,进一步抢占策划代理企业的市场空间。


中国房地产策划代理百强企业研究发现:策划代理企业分化明显。2015年,策划代理TOP30企业市场份额为24.99%,占百强企业市场份额的七成以上;TOP30以后的企业由于发展规模、创新能力等因素,业务拓展受到一定制约,面临被兼并收购或消亡的危险。基于以上情况,本次“2016中国房地产策划代理百强企业”仅列示前30强。


进一步来看,综合实力TOP10企业积极拓宽主营业务的发展道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围绕主业适时延伸多元业务,完善服务体系,全面引领策划代理行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综合实力TOP10企业的发展特点及方向。


2. TOP10企业代理销售额大幅增长近30%,延伸服务链条凸显企业价值


营收规模大幅增长,市场份额提升至17.13%,企业分化明显


图28 2012-2015年综合实力TOP10企业销售额及市场份额



2015年,综合实力TOP10企业的营业收入均值为20.17亿元,同比增长25.47%,增速较2014年提升8.10个百分点,主要是庞大的商品房成交体量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市场基础。策划代理行业市场份额进一步向综合实力TOP10企业聚集,2015年综合实力TOP10企业一手物业代理销售额均值为1495.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90%,市场份额提升至17.13%,占据TOP30企业市场份额的70%。


多元业务延伸,全产业链提供增值服务


市场需求多元化和综合化对策划代理企业专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综合实力TOP10企业围绕主业延伸服务链创新业务模式,积极推进行业变革。


图29 2012-2015年综合实力TOP10企业其他业务收入情况


综合实力TOP10企业围绕主业,加大力度拓展延伸服务领域,收入规模全面提升。从多元业务的贡献度来看,2015年综合实力TOP10企业其他业务收入均值为3.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26%,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89%,同比增加2.33个百分点,收入贡献度连续两年提升。


借力资本市场兼并收购,做大做强


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策划代理企业主营业务的拓展和多元化业务的推进,以及企业未来的转型升级等,都需要资金支撑,借助资本市场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


综合实力TOP10企业加速上市,登陆资本市场。合富辉煌、世联行、易居中国早已上市,策源股份2015年新三板上市;同策咨询拟在国内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已经披露。同时,综合实力TOP10企业积极推行资产证券化。


综合实力TOP10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加速兼并收购扩大代理业务的发展规模,综合实力TOP10企业凭借资本优势直接并购区域策划代理企业,快速提升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借助资本力量,通过兼并收购发展多元化业务。


3.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协同创新打造房地产综合服务商


对标五大行,培育多元业务模式


随着欧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涌现出了世邦魏理仕、仲量联行、戴德梁行、第一太平戴维斯和高力国际五大领先的房地产综合服务商。从业务类型来看,五大行业务涵盖物业交易、物业管理、资产服务与研究咨询等多种类型,服务内容较为综合;从发展历程来看,五大行均经历了业务快速扩张、兼并收购等阶段,均已实现全球布局。


图30 国内策划代理企业与五大行主要业务比较



从业务布局来看,五大行优势业务集中在资产管理、战略规划、高端物业管理、评估和金融服务等方面,而国内策划代理企业在资产管理、高端物业管理等方面经验较少,与世邦魏理仕、戴德梁行等存在较大差距,但在销售代理业务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从发展阶段来看,五大行已经进入全球化业务并购、强化区域和业务线能力阶段,国内的策划代理企业虽仍处于多元业务拓展阶段,但也表现出较强的特色优势。


国内策划代理企业应正确认识与五大行存在的差距,取长补短,注重主业的同时加大资产管理、物业管理和经纪等业务的布局,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协同创新实现超越。


借助移动互联工具,专注细分领域提升服务水平


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聚焦房地产细分领域,提升主业服务质量、打造差异化服务或将成为策划代理企业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图31 策划代理行业新技术应用



首先,新技术、新工具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行业的服务模式,综合化与精细化融合于服务大平台中,形成了全新的服务生态,为策划代理企业弯道超车提供了时代机遇。策划代理行业传统的条块式多元服务在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技术、新工具的融合下展现出新的生态场景,可感知、可即得、可预见的重场景体验的全新服务生态模式正在形成,细分服务领域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其次,策划代理企业紧密贴合代理业务,延伸服务链条,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深化金融服务能力。策划代理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机构合作、P2P、上市融资和定向增发等多种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强化金融服务对代理楼盘业务增长的协同能力,拓宽盈利渠道,增强房地产服务市场的竞争力。


强化协同创新,追赶中完成超越


中国房地产服务业已经进入变革创新时代,策划代理企业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打通业态之间隔阂,实行泛产业链强强联合,协同企业内部资源的同时,加大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合作,实现创新超越。


图32 策划代理企业的业务协同特征



目前,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策划代理企业内部业务之间、与其他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成为可能,利益边界也更为清晰。内部协同方面,针对房地产开发、销售以及售后等阶段,策划代理企业注重各业务间的互相促进提升,共享客户资源提供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外部协同方面,策划代理企业采用战略合作、股权合作、跨业联盟等方式与开发企业、金融机构、物业服务企业等外部机构协同合作,拓展业务范畴、加强服务深度。



 结 语 


2015年,策划代理企业结合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主动拓宽主营业务的发展道路,并基于自身资源优势围绕主业适时推进相关业务的发展,全面完善服务体系,紧抓行业服务本质,协同创新加快向房地产综合服务商转变。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社会经济发展更强调结构性改革,去库存是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主要任务,策划代理企业应主动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多维度、多角度承接房地产销售,强化其对房地产市场的贡献度,同时加强各业务之间的协同创新,共促行业转型升级。



更多内容请查看

搜房产业网http://fdc.fang.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