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容播报】2024年第 1 期目录

点击关注 > 城市规划
2024-09-04





规划信息






年会报告


大国之城,大城之民:再论人民城市

何艳玲

【摘要】人民城市建设是对城市治理如何实现人民更美好生活的回应,是以人民为中心在城市的深刻体现。目前关于城市发展的理论从城市的公共价值、城市发展问题等进行了较系统论述,但结合城市中的人民属性对超大城市的复杂治理及如何回应人民需求做出清晰解释尚不充分。人民城市的建设与人民需求的回应在本质上与城市权利的分配有关。据此,基于城市权利理论可以理顺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人民性的认知,同时基于具体治理场景的分析也能够发现城市中人民的共有需求,即街头繁荣、烟火气息、线下欢聚,常人可达、情感共鸣。这五大需求的提出和实现,为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也可能让城市更贴近人民、更具有活力。

中国都邑规画及其现代价值

武廷海

【摘要】城市的出现是中华文明形成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文明进展中发挥重要的牵引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宏阔背景上,分析早期中国形成的城市性,总结历史时期多尺度的都邑规画特征,提出“天—地—人—城—文”规画大框架。认为中国的城市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源头,提出发掘具有现代价值的都邑规画智慧建议;指出在中国城市规划知识体系构建中,要把握中国乡土性与城市性的统一、都邑中国与文化中国的统一。




年会学术对话


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大讨论:用途管制
林坚  赵民  田莉  段德罡  王富海  熊健

规划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

孙施文  冷红  刘博敏  阳建强  杨贵庆  张京祥  毕凌岚  曾鹏

乡村人居空间转型与重构

黄勇  李和平  仝德  段德罡  王成  史宜  赵亮  彭震伟  刘洋  冯长春

规划编制技术新“碳”索

伍江   石楠   吴志强   李晓江   熊健   姜洋   李晓晖   杨猛  罗文静




交通规划

交通需求管理的通勤福利效应——以“禁摩限电”为例

彭莹  郝柘淞  杨家文  苏品任

【摘要】在市民个体层面,“禁摩限电”政策的实施效果尚缺乏定量评估。本研究将交通模式特征和土地利用特征整合到离散选择模型中,模拟计算了“禁摩限电”对市民通勤福利(模式转变和成本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禁摩限电”后:(1)超过35%的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使用者转向小汽车出行。小汽车分担率由不足30%上升到50%以上;(2)弱势群体的福利损失高于其他群体。单程通勤的时间平均增加6.9 min以上,经济成本平均增加0.5元以上。(3)郊区镇居民的单程通勤时间和经济成本分别比其他区域市民多增加20%和0.2元。城市中心周边市民的换乘次数和候车时间增加明显。在我国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倡导绿色出行的背景下,本研究对于优化相关政策实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基于街区演替对出行拥堵影响的城市更新启示——以江苏淮安为例

唐乐  陈雯

【摘要】城市街区演替的多维现象是各种城市问题持续劣化的微观成因,探明其中影响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依据。针对江苏省淮安市107 处城市街区,利用时空多源数据,采用逻辑降维、关联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构建可表征空间规模、交通设施、日常出行、社会经济及公共交通等演替现象的多维复合要素体系,揭示城市街区演替对交通出行拥堵的时空影响机理。影响机理表明空间规模与日常出行演替具有显著一致的正向影响,公共交通演替具有显著一致的负向影响,交通设施与社会经济的演替则不具显著影响。依循时空影响机理,结合可预见变化、官方指导意见和近期实践经验,情景模拟了全局性交通出行改善下各类街区更新的空间增容阙值,作为城市更新启示。





继承与创新  [主持]王树声

护源营景:一种干旱地区保水安民与风景营造的协同理念

王凯  尹雪霖  李小龙  王树声




 遗珠拾粹 [主持]阮仪三  彩页

中国传统村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春口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周仿颐  杨扬





规划研究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可及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武文杰  孙瑞宁

【摘要】构建契合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服务设施可及性评价体系,需要思考如何建立公共服务设施与居民需求相匹配的评估范式。本文从“地本—人本”相结合的视角出发,构建基于“可用性—可达性—可负担性—可适应性”的可及性分析框架,并以“设施数量与种类、空间距离、经济可负担能力、个体满意度”为核心,建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可及性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评价体系的价值理念、数据准备、应用场景、应用过程进行探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引导 传导 督导:城市设计综合运作系统构建——基于深圳实践的思考

周劲  崔翀

【摘要】经过4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深圳在城市设计领域逐渐形成了通则引导、导则传导和规则督导的技术和行政管理机制。针对城市设计的综合运作过程,尝试提出理念、技术和组织三大环节,以及价值、目标、方法、团队、政策和操作6个维度的系统框架。认为理念环节应该明晰其作为社会动力激发者、经济活力助推者和环境魅力塑造者的价值认知,并根据管理服务对象确定底线、中线和高线的差异化导控目标;技术环节要组织专家、专职和专班相互配合的专业技术团队,加强通则、导则和规则等综合手段;组织环节应在操作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公共政策加强对全社会引导、传导和督导的组织实施,使城市设计的美好意图贯穿始终。





空间问题研究

城市空间同质化问题的思辨与超越——以上海武康路项目为例

李杰文  王红扬

【摘要】城镇化下半场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对城市空间高质量及特色化发展提出了更紧迫、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经过城市设计、旧城更新、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等方面的长期研究和实践,对城市空间同质化问题的解决仍不尽人意。本文研究了上海武康路“同质化—特色化—再同质化”的历程,提出将同质化和特色化分别作为空间发展要突破的问题和要追求的目标是走入了本末倒置的误区。应回归城市空间发展的根本目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一目标要求合理的同质化,排斥不合理的异质化,追求增益人类福祉的过程性的和永久性的特色。规划师尤其要围绕这一目标突破思维的贫乏和范式化。
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刘祎绯  宋文龄  周海琴  李书畅  朱晓晨

【摘要】历史街区中的外部空间是承载社会生活的重要公共场所,如今却多有私人侵占现象且屡禁不止。选取北京老城上斜街西段166 m的胡同平房区外部空间作为典型案例,首先对侵占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和绘图,然后开展基于规划原始功能、现状使用情况及公众情绪反馈的空间划分,从功能、使用权、知觉3个维度解构其公共性特征。将0.24 ha的外部空间分别从功能维度划分为7类45个空间单元,使用权维度划分为6类42个空间单元,知觉维度划分为6类51个空间单元,以服务范围、侵占率、主观感知为标准,将各维度的公共性程度评价划分为一至四级。将各维度的空间单元和公共性评价结果叠加,共得到71个综合空间单元,进而归纳出16类典型外部空间,总结特征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对历史街区外部空间私人侵占乱象的典型案例调查与分析,探讨我国城市历史街区复杂的公共性问题,为城市更新与社会治理提供参考。





乡村规划

乡村空心化的社会网络演变特征及规划响应——以四川省A村为例

石亚灵   张悦   周政旭

【摘要】近40年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大量乡村地区的空间生产逻辑因人口流动发生变化,乡村的社会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形式与内涵,也蕴含了由于社会关系变迁而导致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本文以四川省典型空心村为例,展开社会关系网络变迁机制及乡村规划探讨。过程如下:收集村落40年间的人口、社会关系、就业等基础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血缘、地缘关系网络结构模型,通过网络密度、k-核、中心度的指标计算,对比分析空心化前、后的社会网络结构整体紧密度、局部稳定性、个体集中趋势特征变化。结果显示:血缘关系整体紧密度先升高后降低、局部稳定性增强后减弱、个体集中趋势持续减弱;地缘关系整体紧密度持续降低、地缘关系局部稳定性及个体集中趋势呈现波动。进一步研究发现:(1)人口流动、聚居方式、就业分异是社会关系网络变迁的显性影响因素;(2)社会交往体系分化、家庭结构核心化、个体需求多元化是社会关系网络变迁的背后机制;(3)乡村的社会关系网络变迁与村落空间、邻里空间、家庭空间的变化紧密关联,并影响着乡村规划与治理。因此,依据“人口—社会关系—社会运行—乡村规划”的逻辑关联,尝试提出“土地流转、关系构建、空间重塑”的乡村规划治理策略,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规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