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焦点访谈》聚焦!成都这些创新成果值得关注→

天府发布 2023-03-17

本篇文章约2400字,阅读需要7分钟


1月14日晚
央视《焦点访谈》
“强信心,谋发展”系列节目
聚焦“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主题
节目中多次提及
成都科技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
聚焦这座城市的创新平台建设
产业集群发展等关键领域

01

      创新动力,活起来      

近日,在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成都科学城,迎来了新成员——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整体迁移至此,将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而在不远处,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已建成投运,算力排名进入世界前十。“老面孔”创新平台扎根发展,“新面孔”创新成员接踵而至,让这片广袤的创新版图活力迸发。


创新动力“活”起来还离不开政策加持。仅在科技金融领域,成都构建“一套科技金融制度+一批科技金融产品+一个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一批科技金融资源”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入银行资金、创投资本、保险资金等多元化金融活水,有力支撑了成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02

      产业集群,强起来      

2022年10月,国产大飞机C919机头在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完整下线并交付,为“成都制造”再添新动力。产业资源要素得以精准聚集、优化配置:通过链主主动释放产能,以订单优先权为指挥棒,快速集聚了一大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落地优质项目42个,以数字化、智能化理念建设100条生产线,围绕成飞构建起“1小时”全链条配套圈。


成都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 坚持“链长制”推进26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链主企业+配套企业”融通发展,实行重大产业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03

      国之重器,有“蓉”在      

备受关注的C919从外到内,从头到尾,都不乏“成都造”。“人造太阳”是当前备受全球科技界关注的重大科研项目之一,成都承担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研发。


抢滩科技创新制造点,“成都力量”一直没有缺席。如今,成都正在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科技创新中心,争创落地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承接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形成创新策源地。放眼未来,还会有更多“国之重器”在成都诞生。


04

      创新环境 更优化      

2022年成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9位,较2021年提升10位;独角兽企业增至9家,成功跻身“胡润全球前30名创业城市”;各类人才加速聚集,人才总量达622.3万人,连续4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新增TH实验室、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累计227个。积极推动12家在蓉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4个天府实验室整体进入实体化运行阶段。


成都探索科技项目组织新模式与财政科技投入新机制,印发《成都市“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提能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行动。利好政策刺激下,成都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成都智算中心正式投运。2023年,成都将锚定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目标,以更大力度为青年人才搭建圆梦舞台。


05

      科创企业,多起来      

1月6日,百利天恒登陆科创板,发行股票数量4010万股。百利天恒是今年成都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也是成都市温江区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本土企业。


成都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建设“科创通”服务平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等经验先后获国务院大督查表扬。


成都创新推出“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等科技金融新产品新服务,精准支持科技人才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截至2022年12月,成都引导组建总规模近50亿元的“科创投”系列基金群,帮助2799家科技企业获得“科创贷”219.79亿元。


06

      创新平台,组团来      

2022年11月23日,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在成都正式揭牌。成都4家天府实验室正式“组团出道”,标志着天府实验室建设总体布局进入新阶段。


截至2022年12月,成都规划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推进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挂牌运行天府实验室,落地建设电磁驱动聚变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等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38家,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积极承接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强化成渝科技创新合作,建设成德眉资创新联合体,推进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截至2022年12月,建成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孵化平台80家、各类双创载体273家,总面积超8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11759个。


07

      蓉城生活,“慧”更好      

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按照“1+4+2”智慧蓉城建设总体思路,成都正在推进提升一网统管、一网通享、一网通办、一键回应能力,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为实现管理单元最小化、服务效能最大化,成都还有原创性改革工作——“微网实格”。按照300—500户的标准设置一般网格,以3小时内完成入户组织动员为标准设置微网格,构建三级治理架构体系;将原本分散的政法综治、城管、市场监管等网格优化整合,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揽”。


成都将夯实“王”字型城市运行管理架构,做实做强市域物联感知中心,制定重点应用场景清单,实现“一网统管”建设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上架推广优秀应用场景140个以上,加密扩面感知源数量50%。


未来成都将更加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全局

突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

加快科创要素的集聚

优化科创人才发展环境

更好地为国家战略全局贡献成都力量

以科技创新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起期待!



▸ 春节最强时间表!把我安排得明明白白


▸ 下!雪!了!


▸ 他们,全市表彰!

来源:成都发布

编辑:刘江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