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庆义 张淼】 中国扩大开放四项重大举措的影响

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无论是来自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还是来自资源丰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对于外商投资,还是进口;无论是对于民间的贸易,还是来自政府采购,都将得到实惠。这不论对于中国自身,还是对于世界各国,都将是巨大机遇。


2018年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在扩大开放方面推出四项重大举措: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这四大举措,既有利于中国自身,也将为世界各国创造机遇,是共赢之举,将带来深刻影响。 

第一大举措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意在扩大外资在华投资领域、放宽外资股比限制,让外资可投资的机会增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已基本对外资开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车、船舶、飞机等少数制造业行业,未来将放宽外资在这些领域的限制,尤其是汽车行业将会尽快放开。与此同时,中国在服务业领域的开放较慢。随着中国服务业领域的竞争力提升,以及扩大开放的需要,中国也将尽快放开服务业领域投资。其中,最为关注的金融业领域开放措施将会尽快落地。其他服务业也会尽快开放。服务业开放不仅将为外资创造巨大机遇,还有助于中国尽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第二大举措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意在提升中国的营商环境,让外资愿意来中国投资。即便上述提到的中国的第一大开放举措能够落实,对外资的投资限制减少,如果自身营商环境不好,也吸引不到外商投资。近年来,中国的营商环境水平不断提升,但和世界拥有高营商环境水平的经济体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改善投资环境,为外资创造良好稳定的预期,对内外资一视同仁,将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 

第三大举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则专门回应外国和外资的重大关切,让外资放心地来中国投资和做业务。实际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是衡量一国营商环境水平的指标之一。中国将知识产权专门作为一项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强弱并不存在一致的共识。对于创新能力强的发达国家而言,当然希望有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则并不一定有利。中国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让高水平外资放心来中国投资。中国企业将会通过正规的渠道和外国企业加强技术合作。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技术和创新水平提升,去国外投资时也会得到外国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 

上述三大举措将有助于中国吸引到欧美国家的高水平外资。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让外资具备来中国投资的机会,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让外资愿意来中国投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则让外资消除投资过程中知识产权无法得到保护的顾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吸引的外资还主要来自港澳台、日韩等东亚经济体。这些外资不能说水平不高,但和欧美国家的高水平外资相比还有一些差异和差距。中国未来吸引外资将更多注重质量,来自欧美的高水平外资无疑是吸引对象。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之间一般存在双向投资,真正高水平投资一般只在欧美国家之间投资,很难流向其他地区和国家。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以及多年来拥有稳定良好的投资环境,欧美国家内部的企业投资饱和,欧美企业越来越愿意来中国投资。当这种意愿和中国扩大开放相对接时,有利于欧美扩大对中国的投资,进而取得双赢的结果。这种投资主要聚焦于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欧美国家的优势所在。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由于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并不明显,暂时不具备来中国投资的能力,或者机会较少。 

前三大举措让中国能吸引到高水平外资,主动扩大进口作为第四大举措则让中国能利用到外部资源。中国扩大进口是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作为,也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和福利提升。改革开放后的大部分时间,中国都在努力促进出口,通过出口换来外汇、带来就业、促进增长。促进出口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要走的路,无可厚非。但中国入世至金融危机爆发时期,中国出口呈现井喷式增长、顺差也呈指数式增长态势,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扩大。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足够发挥各类作用,中国国内市场创造就业的能力也今非昔比,中国增长也面临结构性转型。致力于实现贸易平衡符合中国自身利益。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只是手段,发展中国家促进出口是为了换取用于进口的外汇,进口才是目的,出口最终体现到进口中才能真正起到提升福利的作用。中国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扩大进口,弥补自身生产的不足。这既在短期内提升消费者福利,又能弥补中国资源不足的短板,还能在中长期范围使中国的发展更加平衡和充分,从而有助于缓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于需要扩大的进口产品而言,主要是三类:第一类是资源型产品和农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因此,中国对来自生产这些资源型产品的国家的进口将增加,这为“一带一路”沿线资源丰富的国家以及其他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和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第二类是面向消费的终端产品,如汽车、日用消费品等,由于中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或者无法提供高质量的类似产品,而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高端化,需要扩大进口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为欧美日韩等国家提供了巨大机遇;第三类是高技术产品,如许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上游零部件,尽管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巨大进步,但在核心技术领域仍然需要突破,对进口的依赖较大,中国一方面需要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进口弥补自身生产的不足,这为欧美日韩等国家提供了机遇。

当然,扩大进口对于中国贸易再平衡有一个过程。首先,中国扩大进口主要还是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进口取决于企业决策,政府可以鼓励,但不会强求。如此,企业决定从哪个国家扩大进口、哪些行业会扩大进口等都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会削减,但具体到双边贸易差额,可能会有调整。其次,尽管提升消费者需要的最终品进口会降低中国贸易顺差,但是中国扩大生产需要的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可能会有利于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中国生产和出口能力,从而缓冲扩大最终品进口对贸易顺差的削减作用。最后,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确实较大,出口额是进口额的1.23倍,这意味着即便中国出口增速低于进口增速,顺差规模也会扩大。只有当进口增速大过出口增速一定程度之后,顺差规模才会减小。中国的扩大进口并不是简单的增加进口,而是提升进口增速,从而使得进口额增速明显高过出口增速,最终起到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但这并不会一蹴而就。 

   对于扩大进口,还有一个需要强调的是,习近平主席提到中国要“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中国履行入世承诺,一直在努力谋求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在国际贸易中,可以基于购买方划分为两类交易:民间购买和政府采购。通常强调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民间购买多一些,但政府采购市场同样重要。对于所有国家而言,政府采购额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对于大经济体而言,普遍占到10%-15%。GPA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中规范成员国间政府采购市场引致的国际贸易的主要规则保障,是WTO多边框架下的诸边协定,即自愿加入,并不是所有成员国都受此协定约束。中国加入WTO时,并没有签署GPA,但是承诺会加入,并于2007年底启动了加入GPA谈判的程序。目前,中国已经提交了六次出价,但仍没有获得GPA成员的认可。习主席这次的讲话提到要加快加入GPA进程,意味着中国将大幅改进出价清单,尽量满足GPA成员的期待。换算成美元,中国政府采购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并快速增加。诸多GPA成员尤其是发达经济体非常关注中国的政府采购市场,希望中国能进一步开放这一市场,在巨大的中国政府采购机遇中分一杯羹。中国加入GPA后,政府采购中,来自进口的采购将增加;外企也能更加公平参与竞争,在政府采购中,外企的份额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根据WTO统计,GPA所有成员的政府采购规模达到1.7万亿美元,只对GPA成员开放。未来,随着中国商品和服务竞争力的提升,中国外贸由大做强,中国企业将在国际政府采购市场越来越具竞争力,GPA成员对中国企业的采购也将增加。整体而言,如果中国能尽快加入GPA,中国来自GPA 的47个WTO成员的政府采购额将会增加。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无论是来自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还是来自资源丰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对于外商投资,还是进口;无论是对于民间的贸易,还是来自政府采购,都将得到实惠。这不论对于中国自身,还是对于世界各国,都将是巨大机遇。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远洋海运》2018年第5期。)



延伸阅读:

     【访谈】  张宇燕:构建开放新格局

    【姚枝仲】  推动全面开放,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专 访】  张宇燕:  如何理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专 访】  张宇燕:世界将受益于中国全面开放

     【张宇燕】  新时代呼吁更高水平的开放实践


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请微信搜索“iwepcass”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发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