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世界经济黄皮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皮书说 Author 皮书

2022年,在经历较为强劲复苏后,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面对外部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出口仍然保持增长。展望未来,抑制通胀与实现“软着陆”、美欧宏观政策转向的溢出效应、大规模国际制裁及其影响、部分国家债务可持续性、粮食与能源供求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大国博弈等方面的态势和趋势值得关注。未来3~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3%左右。2022~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走出波动下行的行情。



2022年12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世界经济黄皮书: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在经历较为强劲复苏后,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受疫情形势延宕反复、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宏观政策环境趋紧、重大气候灾害频发等短期因素的冲击,2022年世界经济增速显著下降,同时伴随着严峻的通胀压力、高企的债务水平、动荡加剧的金融市场以及初级产品价格。当前,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交织叠加,一些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的短期因素不断涌现,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展望未来,抑制通胀与实现“软着陆”、美欧宏观政策转向的溢出效应、大规模国际制裁及其影响、部分国家债务可持续性、粮食与能源供求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大国博弈等方面的态势和趋势值得关注。

一、未来3~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3%左右
整体来看,世界已经从低通胀期进入高通胀期。鉴于允许通胀的长期成本远高于短期内控制物价的成本,故治理通胀势在必行,但这或将抑制经济增速、助推滞胀。世界是否最终出现一波滞胀性衰退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通胀是否根深蒂固,二是货币政策紧缩能否使实际利率下跌,三是物价与工资螺旋式上涨态势。好消息是本轮通胀为货币政策常态化创造了条件,就业市场的宽松也为货币政策紧缩提供了空间。为防范下行风险和负面溢出效应,发达国家已承诺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收紧节奏。即便美国出现滞胀,那可能也是充分就业下的滞胀。这种奇特组合需要经济学家做出解释,因而也是理论创新的新机遇。当前,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短期问题和长期因素交织叠加,带有不确定性的短期因素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不利因素相对以往增多。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下行通道。IMF预计,2023年占全球GDP1/3的国家将面临经济衰退。展望未来,世界经济增速还将进一步降低。2022年6月世界银行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0%,其中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分别2.2%和4.2%。9月,OECD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2%,较该机构6月预测值低0.6个百分点。10月,IMF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7%,较2022年低0.5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为1.1%,美国为1.0%,欧元区为0.5%,日本为1.6%;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为3.7%,中国为4.4%,印度为6.1%,巴西为1.0%,俄罗斯为-2.3%,南非为1.1%。鉴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的种种迹象并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本报告认为,2022年按PPP计算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9%;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将面临更大压力,低于IMF和世界银行预期的可能性较大,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5%,同时不排除出现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部分主要经济体甚至会出现经济收缩。从中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将行进在中低速增长轨道。未来3~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3%左右,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双速增长格局仍将持续,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分化态势依然显著。二、面对外部经济下行的压力,2022年我国出口仍然保持增长黄皮书指出,2022年以来,外部经济复苏进程大幅放缓,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持续下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大幅下调了2022年的经济增长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2%,下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7%,较4月预测分别下调0.4个和0.9个百分点。如果不考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2023年经济增长表现将是2001年以来最为疲弱的。外部经济下行的压力来自多个方面:一是2022年初以来的乌克兰危机显著增加了我国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粮食和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面临巨大的供给冲击,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水平,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对部分行业和区域的供应链也形成了冲击。二是随着部分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胀快速上行,货币当局不得不大幅收紧货币条件给经济降温,财政支出扩张也难以为继。三是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幅度更大,资本市场承压,风险偏好下降,对支出增长造成压力。美联储加息带动美元指数强势上涨,众多货币面临资本流出和货币贬值压力。欧元、英镑、澳元等非美货币不断贬至低位。一向被视为避险货币的日元汇率也急剧下跌至24年以来的低点。韩元、菲律宾比索等亚洲多国货币承压。人民币也面临一定程度的贬值压力。2022年9月23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达到6.99,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较年初贬值9.6%。8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也较年初贬值3.0%,同期美元指数升值幅度达到17.7%。相较而言,人民币汇率贬值并不突出,甚至在主要货币中,相对于欧元、日元、英镑来说,人民币表现明显偏好。尽管外部经济景气程度不断走弱,我国出口还是取得了亮眼的成绩。1~8月,我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速13.5%。虽然出口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但是在2022年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实属不易。出口保持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一是尽管面临疫情冲击,但是出口行业仍然保持了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我国低通胀、国外高通胀,国内商品的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部分欧洲国家受到乌克兰危机冲击,生产供应和出口受到影响,中国出口在一定程度上补上了缺口。三、2022~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走出波动下行的行情黄皮书课题组基于世界银行、IMF、OECD和国际能源署等机构关于世界经济形势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预测,现从需求、供给和货币等视角,对2022~2023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走势作简要展望。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取决于世界经济形势。根据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预测,全球经济正在进入增长疲软而通胀加剧的时期,滞胀风险进一步上升。据IMF2022年10月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全球经济增长2022年将放缓至3.2%,随着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显现,2023年将进一步降至2.7%。IMF认为全球经济面临四个主要风险点:一是货币、财政或金融政策的负面风险急剧上升;二是金融环境恶化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金融脆弱性和通胀压力;三是劳动力市场恢复状况或者通胀控制效果不及预期;四是乌克兰危机加剧能源危机。在这些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形下,全球经济2023年甚至将下降至1.1%。另据世界银行2022年6月的《全球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21年的5.7%降至2022年的2.9%、2023年的3.0%,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由2021年的5.1%大幅降至2022年的2.6%,2023年进一步放缓至2.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由2021年的6.6%下降到2022年的3.4%,2023年略回升至4.2%,但仍低于2011~2019年4.8%的年均增长率。大宗商品供求还受地缘政治、气候因素、经济增速、前期投资和“双碳”目标的影响。在供给侧,极端气候、乌克兰危机仍在威胁全球供应链的恢复,且由于工业金属和能源商品前期投资不足,供给增速仍受限制。在需求端,全球经济减速趋势增强,或将抑制大宗商品需求,但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将有利于带动工业金属等大宗商品需求回升。同时,在全球脱碳转型的大趋势下,对能源转型相关商品的需求仍将继续增长。当前能源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化石能源投资不足和新能源不稳定的现状预计会导致能源转型过程中能源价格频繁出现大幅波动。2022~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走出波动下行的行情,但不存在大幅下跌的基础。在供给侧,能源和工业金属领域存在前期投资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能源转型金属供给短缺问题凸显,这从供给端为商品价格提供了长期支撑。在需求端,中国经济2023年回稳向好预计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工业金属和能源价格。在货币金融层面,2023年美元维持强势地位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由于中国相关政策效果显现需要时间,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在2022年第四季度会出现分化,能源价格因乌克兰危机引发的欧洲能源短缺而尚存上涨空间,工业金属价格和粮食价格将继续向下调整。预计2023年工业金属价格将因中国经济的提振而有所回升。


(出版信息:《世界经济黄皮书: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张宇燕主编,孙杰、姚枝仲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