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9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为什么仓库片一般都卖不动?

一起拍电影编辑部 一起拍电影 2020-12-04

作者 / 坦克

市场冷的不像样。

 

11月单日大盘持续走低,虽然在多方协调下,每周都有将近10部新片公映,几部仓库片也被临时拉来“凑场”,但大多数电影的市场表现依然差强人意。

 

多部仓库片的票房、口碑双失利,也吸引到了我们的关注。仓库片这一概念来源于何处?是什么导致了目前内地影市大量仓库片的出现?仓库片近年来又为何又总在市场上表现失利?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共同探讨的。

 


定义【仓库片】

 

从2018年开始,【仓库片】这一概念就在我们的文章中被多次提及,然而截止目前,行业内似乎还始终没有一个对【仓库片】的准确定义。

 

一般情况下,一部电影已经杀青或制作完成后,出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获得公映的机会,在片方的“仓库”里存放了至少两年以上,才最终得以公映的影片,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仓库片。

 

无论前期筹备和拍摄时间是多长,一部电影从杀青到上映,遵循一个正常的电影工业周期是较为正常的规律。在期限内完成并上映,是对一部影片收益最大化的体现。
 
一方面,电影只有正常公映,才能够通过票房、新媒体版权等渠道逐渐收回影片的制片及宣发成本。如果影片一直压着不上映,显然会增加片方的资金使用成本,一般情况下,对于中高成本影片来说,资金使用成本基本能占一部电影全部成本的5-10%以上,如果映期不断拖延,影片的资金使用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对片方的最终收益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电影剧本尤其是商业片的剧本,在撰写的时候,显然是有根据时下观众的喜好进行综合判断调整,如果影片拍摄完成后拖上2年以上再公映,观众的口味、笑点以及对不同题材的宽容度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不断拖延映期,也会让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因此,对于普通成本的影片,从杀青到上映的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年到一年左右为宜,对于高成本、高投资并且需要复杂视效的影片,这个时间一般在1-2年左右为宜。因为即便是再复杂的后期特效,2年时间也绝对足够了。这也是我们把影片杀青时间到公映时间超过2年定义为仓库片的主要理由。

 

当然这个定义是对国产片来说的。如果要形容进口片,那么仓库片则要和该片的引进窗口期有着重要关系。而即便讨论范围是进口片,好莱坞分账片和日本、印度批片的定义规则也完全不同。

 

例如,一部好莱坞分账片的内地档期,如果和北美档期之间有着半年以上的窗口期,那么这部片就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仓库片了,但是对于日本、印度批片来说,因为审查引进手续的繁复,因此一般拥有2年以上的窗口期的影片才可以称得上是仓库片。


 

仓库片是如何诞生的?
 

主观原因上,90%的电影片方,都不愿意让其出品的电影成为仓库片。但是依旧无法阻止目前内地影市大量的仓库片应运而生,甚至达到了目前新片数量的15%以上。

 

国产片成为仓库片,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不可抗力原因。例如疫情、政策原因导致影片不得不被片方放进了仓库里吃灰,这也是片方最为无奈的原因。例如《情圣2》《爵迹2》《手机2》《她杀》等片,均因为不可抗力成为了仓库片。

 

第二,公司内部矛盾导致影片映期拖延。影片的出品方之间、制片方和出品方、制片方和版权方、甚至影片宣传公司和发行公司之间,也会时常闹出不愉快,虽然这种矛盾或许不会对簿公堂或者被媒体曝光,但是依旧会导致影片的档期被拖延。

 

除了公司争执之外,电影公司之间的收购合并,也同样会导致影片的映期滞后。例如2018年迪士尼收购20世纪福斯,也导致了包括《X战警:黑凤凰》《新变种人》在内的大量影片一直延期公映。最近国产电影公司之间收购合并案例虽然并不多,但是依然存在。

 


第三,影片本身质量较差。出品方在拿到了制片方拍摄完成的素材后,或许发现拍摄的素材跟想象中的质量差距太大,有些影片进行初剪后被“半放弃”,有些影片则没有进行粗剪就直接放弃了后期制作,扔到了仓库里。或许只有等到有联合出品方不停的催促,或者公司负责这个业务的领导换人之后,才再次把这个项目提上日程,把没做完的特效做完,重新剪辑后上映。

 

而目前,电影公司也会十分“鸡贼”的通过仓库片这一概念,做到最大程度的止损。例如一家公司拥有同一个导演的两部待映作品,虽然电影A比电影B先拍完,但是A质量较差,B质量较好,这种情况下,片方就会先让B上映,保持该导演较为良好的口碑风评,再让A上映,也能额外收获电影B的市场反馈。又例如某位年轻流量新演员主演了一部电影,电影质量较差,这时片方也会选择对这部电影变成仓库片,等这位流量新星通过几年主演剧集变成顶流之后,再把几年前的这部仓库片迅速定档上映,也能够及时收割一波粉丝红利。

 

当然,一部电影成为仓库片,也有一定的主观原因。部分片方甚至从一开始,就是抱着拍一部仓库片的目标去的。通过精美的PPT和所谓的影片阵容吸引投资,成片完成后,然后一直压着片子不放,通过各种方式集资变卖影片份额,这一阶段短则半年,长则2-3年,等影片的份额基本已经转手干净,影片即使不上映也能够收回成本,片方才选择让该片投入市场,最终结果大多也都是表现平平。目前来看,此类公司的暴雷风险也越来越大,会被市场逐渐淘汰。

 

对于进口片来说,仓库片的诞生原因就更多样了。例如疫情导致今年1-3月海外公映的好莱坞影片没能在上半年准时公映,因此从7月复工开始,逐渐上映了包括《多力特的奇幻冒险》《1/2的魔法》《小妇人》《喋血战士》等仓库片。此外对于批片来说,内地版权方之间的多方转手、以及审查制度的繁复、相关部门对待不同题材、国别影片的宽容度,也都会导致进口批片会长期处于“仓库吃灰”状态。

 


为什么仓库片卖不动?
 
无需一个个举例,仓库片基本等同于烂片,仓库片的票房注定是扑街,似乎早已成为了行业共识。
 
当然,这里所说的仓库片,并不包括因为不可抗力被迫延后映期的第一类影片。例如因为政策原因延期了3年多的《无人区》依旧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2018年就杀青的《八佰》更是成为了今年的救市之作,目前依旧稳坐2020年全球票房年冠的宝座。尽管如此,并不是所有因政策原因延期的影片都如《八佰》这么幸运。

 
而对于其他因质量原因而变仓库片的那些电影来说,正如我们上文所总结的那样,商业片在立项、制片阶段会对影片做较为完备的受众分析,如果错过了黄金上映期,注定会导致影片受众模糊,剧本内容也早已过时。当然这或许都不是仓库片票房扑街的主要原因,影片质量较低也是导致影片被片方“打入冷宫”的最重要原因。即便“重获新生”,获得了与观众见面的机会,片方对于此类仓库片大多也都是采取“裸发”或者“半裸发”的宣发投入,最终票房也大多都是惨淡收场。

 

想要解决仓库片的问题,不仅需要片方在影片的立项过程中就对剧本以及主创做好把控,还需要目前国内的整个电影前期筹备、拍摄、后期制作、宣发这一整个工业流程更加成熟完善,这也需要未来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近期热文

个人投资电影要面临的八个陷阱

为什么大多数影视公司最终都会陷入平庸?

大时代,小童星 | 中国童星30年观察

早十晚六,避假期:电影定档经济学

神秘的朝鲜电影产业|文娱地理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