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兰 | 数字时代新闻生态的“破壁”与重构

彭兰 现代出版 2023-03-29


编辑按语

数字时代,新闻生产这个原本封闭的体系在技术的冲击下一步步走向开放,原有的生产壁垒、渠道壁垒被削弱甚至消解,行业边界被打破,生产机制、传播模式等在重构,甚至传统媒体时代对新闻的定义都面临着挑战。传统的新闻业正在融入一个巨大、复杂、全新的新闻生态系统之中。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以“破壁”与“重构”向我们提供了破门之钥,呈现了一种理解当下新闻生态的逻辑路径。



数字技术对新闻生态的影响,首先体现为可供性的影响,一般认为包括信息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和移动可供性三方面,可供性的提高与数字技术在内容产业中应用的不断演进及深化息息相关;另一个深刻影响是媒介边界的淡化,以及传媒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融合,而媒介融合是其中的主要线索,包括业务融合、机构融合、形式融合、用户融合、传播形态融合等,以及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变革、赛博人主体身份的诞生等,都意味着媒体就有的边界正在被侵蚀甚至消融,媒体资质不再是新闻生产的唯一通行证,新闻生产也不总是能获得专业性的保障。


数字技术带来的新闻生产门槛的降低,以及社会化媒体构建的生产平台,使得各种主体跨越了原有的专业壁垒而进入新闻生产领地,形成了全民参与、万众皆媒的景观,其典型情境,一是偶然的、非制度化的参与,二是以自媒体形式进行的较为持续的参与。这也引起新闻传播学科体系重构、全民新闻素养提升,以及专业新闻生产者的专业目标与实现路径转型等学术和社会议题。未来,“万物皆媒”将带来数据采集与加工的自动化,新闻生产会面临更多新挑战。


相较于传统新闻生产,数字新闻生产具有分布式、碎片化、进行时式的开放性机制。数字时代的社会化媒体使得用户的关系网络成为信息传播新的基础设施,个体成为网络中的节点,因而具有信息生产、传播与消费三重角色。社交分发与算法分发是当下内容传播机制中不容忽视的要素,共同影响着新闻内容的流动,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频繁而复杂的互动。


数字时代的新闻生产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是公共传播活动与私人传播(包括群体和个人)活动的混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外,今天新媒体中的大量信息都蕴含着新闻的价值,而对这种价值的唤醒,很多时候是由用户参与完成的。此外,用户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的传播,社交平台中的内容分享提示着新闻内容的分享。对于新闻的涵义和价值坐标的追求,要在公共、群体、私人等多重价值坐标中寻找交汇点。


门户网站、搜索引擎都曾经是引领时代信息流量的调节枢纽,影响着新闻内容的传播。而当下,各类新闻内容的生产者都在向社会化媒体汇聚,甚至各种原本聚焦于商业服务的平台,也开始向内容平台延伸。在传播渠道日益丰富的同时,新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也出现了平台化的趋势。平台是内容到达用户的多元路径、复合生态,多元主体间的关系、人与新闻的关系、新闻与其衍生产品的关系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平台模式与机制决定的。数字新闻生态的优化需要建立在平台优化的基础之上。


数字时代,传统新闻业的壁垒与模式被逐步打破,由两个不同层面——以职业的新闻内容生产者为主体的新闻业,以及由各种个体、组织甚至机器共同建构的泛新闻生态系统——结构的新闻生态已经形成,未来还将进一步变化。传统媒体要重新定义自己在这个新生态中的角色与位置,既需要从泛新闻生态系统中吸纳必要的能量,又需要有专业的定力与能力。在不能完全依靠体制性的壁垒进行自我保护的时代,媒体更需要依靠专业水准与专业声誉再筑“专业之壁”。


本文系精编版,注释从略。文章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阅读原文请到2021年第3期纸质刊物或我刊小程序。关注“现代出版”公众号后,在后台回复“索取电子期刊:刊期+姓名+单位+职务/职称+手机号+电子邮箱”,我们将把相应刊期的电子资源(.pdf格式,202001期及以后)发到指定邮箱。


作者彭兰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引用格式参考

GB/T 7714-2015 彭兰.数字时代新闻生态的“破壁”与重构[J].现代出版,2021(3):17-25.

CY/T 121-2015 彭兰:《数字时代新闻生态的“破壁”与重构》,《现代出版》2021年第3期,第17页至25页。

MLA 彭兰."数字时代新闻生态的“破壁”与重构."现代出版.(3)2021:17-25.

APA 彭兰.(2021).数字时代新闻生态的“破壁”与重构.现代出版,(3),17-25.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现代出版》编辑部国内发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邮发代号:80-431海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国外发行代号:BM 7500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03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979/G2| 合作数据库
| 声明  
 我刊未授权任何个人、单位代理稿件业务,投稿请通过电子邮箱xiandaichuban@163.com
● 我刊无独立官网,望作者及读者周知,谨防受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