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代出版》2024年第1期目录

编辑部 现代出版
2024-09-04


本刊特稿


○ 从人才培养目标追溯出版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郝振省 宋嘉庚 / 1


内容摘要:高质量发展的出版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出版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编辑出版人才,人才培养需要塑造其能力结构,而能力结构要由出版学知识体系支撑,建构中国特色的出版学知识体系需要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文史哲等六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出版原理等四门人才培养;出版学;知识体系课程、非出版专业的理论课程、编辑实践课、专业实践课等六个板块,以此形成“亦”字形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人才培养;出版学;知识体系


○ 出版在哪里?——基于书史研究的粗浅思考

黄   旦 / 8


内容摘要:书史研究学科林立,各自割据一方:达恩顿的书籍社会传播模式有整合之意,且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也遭到了同道批评;基此,亚当斯与巴克提出一个重书籍自身而不是传播的新研究范式。这些不同的研究及其范式,恰可为我们思考出版提供启示。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通过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不同出版模式做一辨析,同时分析我国出版研究与书史研究的某些同异,提出以“出版性”为视野,以出版物质技术为条件,既看到出版的共性,又关注到不同物质技术带来的出版范式之不同,由此可以从历史观照现实,将传播出版化,探索构建数字时代的出版新模式。


关键词:出版;书籍;书史;传播


理论前沿


○ 缺席的对话:大语言模型的认知想象与差异弥合

喻国明 苏   芳 金丽萍/ 20


内容摘要:当前,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等软件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新技术的不同认知和理解。通过文献地图、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等方法,剖析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的认知差异,包括代表知识精英的学界观点和普罗大众的看法,试图缓解人们对技术主体性的担忧并纠正人们对技术社会问题的误解。在技术与社会相互影响的背景下,分析普通大众对新技术产生的复杂性和冲突的想象,强调促使不同群体之间进行对话的必要性,以推动技术朝着社会期望和良善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强人工智能(AGI);人机交互;技术认知;社会想象


 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综述(2003— 2023 年)

陈   丹  郑泽钒  张   敏 / 36


内容摘要: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3—2023年我国数字出版研究领域的2451篇论文进行分析,梳理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的现状,总结数字出版研究热点、路径与方法,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数字出版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数字出版;研究热点;未来展望


媒体融合与传播


○ 媒体融合十年考:传播体系、社会治理与自主知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曾祥敏 刘思琦 / 47


内容摘要:媒体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在党中央的部署下,十年来我国各级主流媒体改革创新,开辟了中国媒体发展的特色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媒体融合发展围绕内容建设这一根本,经历了从技术先手突破到管理创新一体,从现代传播体系到聚焦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过程。媒体融合十年的经验在于:在目标导向层面,通过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在过程导向层面,通过守正创新推动传播体系现代化;在功能导向层面,通过价值升级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在理论导向层面,通过中国特色新闻实践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阶段性总结有助于我们全面审视媒体融合的重点和趋势,为未来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媒体融合;中国式现代化;传播体系;社会治理;自主知识体系


 起伏不定的情感:生命历程视域下的粉丝持续性认同研究

晏 青 宋宝儿 / 61


内容摘要:粉丝行为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被抛却的青春期执迷,粉丝身份以及生活方式可能伴随人的一生。因此有必要从长时段的、生命历程的视角理解粉丝行为和身份认同,通过自传性叙事访谈及生命故事线方法,深入粉丝的持续性认同心理过程。粉丝认同的发展轨迹呈现出水平、渐变和波折三种发展轨迹,在这个过程中,粉丝除了获得娱乐性满足之外,还获取传记共鸣,且更倾向于在粉丝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粉丝的崇拜心理经历了“从娱乐到意义”的变迁,持续性的偶像崇拜有助于他们在娱乐中获得 “共鸣”的体验以应对生命危机,在流动的现代社会中获得自我连续性,建立稳定的自我认同。通过突破静态的、猎奇的审视视角,力图为理解粉丝文化提供生命历程、持续性的过程视域。


关键词:粉丝文化;偶像崇拜;身份认同;生命历程;娱乐研究


出版研究关键词


 思“出版”:一个传播学的视角

秦艺丹 韦 嘉 / 78


内容摘要:中国出版研究长期以来在建制与知识的双重层面上面临困境。通过对中国出版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中国出版学界形成了三种有关出版的话语,这些话语根植于出版的历史实践,与国家和业界需求结合较为紧密,从实践层面很好地回应了中国出版业发展面临的热点与难题,但在理论层面则略显薄弱。从其他临近学科中汲取资源,或有助于拓展出版研究的想象力。从传播研究的视角来看,中国出版研究对传播研究的接受存在一定的偏向与盲点,总体而言更青睐美国大众传播研究范式,对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媒介理论等传播研究的另类范式重视不足,但这些研究范式都曾对出版问题有过关注,有助于出版话语与研究边界的拓展。


关键词:出版;出版研究;学科边界;知识生产

制作: 王英丽

初审: 唐   颖复审: 曾白凌   张国涛终审: 张毓强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现代出版》编辑部主编:曾白凌执行主编:张国涛副主编:张毓强  李频  顾洁编辑部主任:唐颖国内发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邮发代号:80-431海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国外发行代号:BM7500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03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979/G2| 合作数据库
| 声明  
 我刊未授权任何个人、单位代理稿件业务,投稿请通过电子邮箱xiandaichuban@163.com
● 我刊无独立官网,望作者及读者周知,谨防受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现代出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