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四届“西部之光”丨吕斌:旧城社区有机更新的城市设计

2016-06-15 吕斌 中国城市规划网
点标题下“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我们,精彩不再错过
编者按2016年6月13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承办的第四届“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竞赛活动在成都正式启动。本届“西部之光”主题为“小街道•大生活—成都市小街区更新设计”
会议当天,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吕斌教授《旧城社区有机更新的城市设计》为题为西部师生进行了授课。

吕斌中国城市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教授

旧城社区有机更新的城市设计兼谈旧城更新过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习近平主席曾到南锣鼓巷附近的雨儿胡同考察,提出要加快老旧城区的改造,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要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此外,2014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也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保护历史文化列入2014年政府工作计划。
•一面是老旧城区的改造,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城市的发展;一面是古都风貌的保护,关系到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如何平衡好这两者的关系是摆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旧城更新的模式与价值取向

1旧城更新的五种模式

2旧城更新的价值取向

(1)旧城更新的目的

城市更新的目的: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回复或重构城市已失去的魅力和竞争力。
魅力:宜居、文化品味、生态、便捷、安全
竞争力:活力、创新、宜业
(2)旧城更新的空间形态观

a) 简 · 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强调了城市的“多样性”,四个原则:
1. 在一个地区内应该有多种功能的混合;(多样性、文化性)2. 小街区,多街角;(多样性、安全)3. 多保留老建筑;(文化性)4. 适当的高人口密度。(安全、经济性)
b)克里斯多弗  · 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的《建筑模式语言》(A Pattern Language)
描述了城镇、邻里、住宅、花园和房间等共253个模式,提供了一幅幅设计、规划、施工等方面的崭新蓝图。
包括:保护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城镇和住宅,反对建筑风格的千篇一律,鼓励人际交往,强调人、社会和自然环境三者的和谐统一,等等。
c)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
新城市主义是19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新城市主义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 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
两大支撑理论为:1.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TND);2.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TOD)。
(3)旧城更新的价值取向

世界共有的旧城更新价值观:传承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脉络,培育和保护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城市风貌。
这种价值取向与单纯强调经济的价值观是不同的,重视情感价值(Sentimental  Value)
基于文化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视角的旧城社区更新模式

1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经济活化载体的经济学价值  

(1)历史街区的情感价值

经济学把价值分为“利用价值”与“非利用价值”。 
“利用价值” 分为:“直接利用价值”与“间接利用价值”(由市场判断) 。 
“非利用价值”是暂时不存在市场的价值,但是可能存在“效用”或“效应”,又被称为“心理价值”。 
历史街区除了作为房地产具有“利用价值”之外,还具有“心理价值”
所谓历史街区空间的“心理价值”又包含了三种价值:
①期权价值(Option Value)②代位价值(Subrogation Value)(第三者的价值)③情感价值(Sentimental Value)
对历史街区尤其不能忽视的就是它的“情感价值”或“魅力价值”、“归宿感价值”。
“乡愁”就是“情感价值”。

(2) 历史街区保护型与开发型更新模式空间效益的比较
图 历史街区保护型与开发型更新模式空间效益比较(房地产最佳投资期的妊娠模型)
图  历史街区不同更新模式的性价比模型

2历史街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育的重要载体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知识产业、创意性产业,从业人员常常需要通过与各种人接触或交流而获得灵感,而这样的场所又常常是咖啡屋、酒吧、餐馆、俱乐部、聚会点、画廊、和其它半公共聚会等地点,历史街区则是这些功能的重要载体。 
历史街区作为吸纳和集聚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优势有:
    ①宜人的环境、创意的氛围    ②特色的地方品牌和传统    ③吸引创意人才    ④易于信息传递和交流
3开发型与保护型历史街区更新案例比较

(1)开发型历史街区更新的案例

北京前门大街商业街
最受争议的案例,就是北京前门大街商业街的改造,所谓按照“修旧如旧”改造的仿古街。具有多年历史的商业街人气荡然无存。

北京南池子

(2)保护型历史街区更新的案例

福州的三坊七巷

成都宽窄巷子——政府主导下开发商参与型

上海田子坊——社会网络与能人政治经济型

北京南锣鼓巷——政府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型

旧城社区更新的城市设计模式

1旧城社区更新城市设计的框架

2旧城社区更新城市设计的内涵构成

3旧城社区更新城市设计的公众参与模式

4基于文化传承的历史街区更新的理论框架


(1)面向文化保护的历史街区更新的机制 


(2)面向文化创意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机制 

(3)文化产业历史街区的有机互动 

5场所营造的设计

PlaceMaking的实施步骤0   信息收集  1   前期分析 2   命名与感性描述  3   传统分析  4   问卷分析  5   建构复杂地图与分析  6   检测身份资源  7   问卷设计  8   地方身份地图的构建  

6南锣鼓巷可持续再生的城市设计策略

城市设计范围根据整体性、关联性与房屋产权完整原则,划定以南罗鼓巷胡同为中心,两侧各外扩充30-100米不等,总面积6.24公顷。图   南锣鼓巷城市设计范围的划定

南锣鼓巷地区空间的文化特征与历史价值
•南锣鼓巷是唯一保存着元代“八亩院”式严谨规整院落肌理的民居区,其构架以南北向的南锣鼓巷为轴线,两侧均匀分布着16条平行胡同,呈“鱼骨状”,即民间所说的“蜈蚣”形。历经七百多年,北京旧城内仍能保留“鱼骨状”形态胡同—四合院严整规制的,并且面积最大、格局最完整的,只有南锣鼓巷周边地带。

•南锣鼓巷地区内名人故居、文化单位集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便有19处之多。
南锣鼓巷地区文物保护单位类型划分统计表


(1)城市设计的原则和方针

-严格遵守北京古都风貌保护的基本原则,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商业业态的品质与活力-基于文化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视角的文化途径-基于社区营造的旧城复兴-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型可持续再生途径 -小规模循序渐进——微循环的模式-人活动的场所营造——PlaceMaking
 (2)城市历史风貌(HUL)的保护与修复 

旧城社区更新城市设计的物质空间策略暨对历史风貌(Historical Urban Landscape )的整体性和原真性保护。其中,整体性强调将周边区域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考虑;而原真性突出含有地方场所感(sense of place)。 
具体来说,历史风貌保护的城市设计策略,包括地方整体、院落单元、三维立面等层面。

(a)地方整体层面
将城市肌理和空间格局作为“地脉”特征而严格保护。南锣鼓巷两侧各分布着呈“鱼骨状”的八条平行胡同,体现了元代“八亩院”城市模块(building block)构型。它应作为元代城市形态片段遗存的活化石而保留下来。规划禁止改变“胡同—四合院”格局的建设,防止胡同空间被占用。
(b)院落单元层面

以院落为基本单元,根据周边建筑风貌和权属情况,并结合自然元素,采取差异化的保护和整饬措施。力求在院落内部,将无章的“杂院”梳理为传统的四合院肌理,并增加友好而富有活力的临街界面。具体措施可分为保存原样、建筑拆除、建筑翻修、建筑整饬和立面整饰等四类。
图 以“四合院”为单位的建筑肌理梳理
按照建筑权属来看:
①私房:尊重私产,对传统和现代建筑都予以保留,风貌极不和谐的现代建筑由政府出资予以外立面整饰,临时建筑和附属构筑物补偿性拆除。

②房管局公房:对于传统建筑予以保存原样,现代建筑进行内外翻修,临时建筑强制性拆除。
③单位直管房和代管房:传统建筑和风貌和谐的现代建筑予以原样保存,风貌不和谐的现代建筑由政府、单位共同出资内外翻修,临时建筑部分补偿性拆除。

图  院落单元分类保护与整饬的具体方式

(c)三维立面层面

制定沿街立面、轮廓线的控制导则。按照北京传统习俗,普通民居应以一层为主,以防对左邻右舍形成视线干扰。再生规划遵循和沿袭当地传统文化,保护沿街屋顶的现有轮廓线,对新增建筑进行高度审查,并拆除临时和简易的夹层。同时,从屋顶、墙体、门窗、广告牌等方面制定细致而灵活的导则建议,在与历史文化氛围协调的前提下,允许多样化的个性发挥。另外,特设“环境整饬基金”为控制导则的实施提供资金来源。 
图  三维立面的控制导则局部示例
(3)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导则

建筑整治总体原则 
采取小规模渐进式整治,根据房屋现状的权属、质量、历史价值、保护状况,具体分为拆除、翻修、整饬和立面整饰、保持原样等四类进行整治。
建筑立面的整治应逐步推进,尽量避免大规模拆除给政府推进整治工作带来的困难和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
整治过程要求尊重历史,整旧如故,既改善现状,又保持南锣鼓巷的原有风貌。

南锣鼓巷地区获奖情况 

南锣鼓巷主要获奖

(1)2009年11月被美国时代杂志推荐为必去的亚洲25处风情体验地之一(其中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有7处);

(2)2010年11月9日于LivCom国际花园城市与社区全球决赛获市政项目金奖;

(3)2011年11月获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颁发的亚洲都市景观奖。

吕斌教授个人获得过“南锣鼓巷特别贡献奖”。
本文版权/使用权属中国城市规划网所有,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其他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修改或其它方式使用本文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城市规划网:直接在微信公众号留言或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中国城市规划网
www.planning.org.cn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知规划动态 | 晓行业前沿 | 听学会声音 | 碰学术火花


关注方法

回文章顶部,点标题下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推荐)

搜微信号planning_org或“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