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携手儿童友好,共建城市家园

集思广益的 中国城市规划 2019-04-11

导读

2018年11月25日上午,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五“携手儿童友好,共建城市家园”在杭州成功举行。与会专家就如何将中国城市建设成为满足下一代健康成长需要的美好家园分享理论思考与实践经验。


本文字数:2926字

阅读时间:9分钟


2018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携手儿童友好,共建城市家园”在杭州成功举行。


学术对话“携手儿童友好,共建城市家园”主席与特邀嘉宾合影(左起:阮文韬、毛盼、霍雨佳、王兰、王慧芳、吴晓莉、周惟彦、刘磊、黄文锋、刘堃、魏立华)


本次学术对话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吴晓莉主持,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担任学术召集人。来自政府间国际组织、地方政府、高校、规划设计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各界的十位专家就如何将中国城市建设成为满足下一代健康成长需要的美好家园分享理论思考与实践经验。


会议现场


毛盼

联合国儿基会政府合作官员


毛盼女士首先介绍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状况。“儿童友好型城市”最初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于1996年共同提出,主要是指致力于实现儿童权利、确保儿童的诉求和需要纳入公共决策的城市与社区。儿童友好型城市应具备儿童影响决策、发表观点、参与社会工作、接受高质量教育、受到保护、拥有玩耍空间、避免遭受污染、得到平等对待等九项基本要素;联合国儿基会作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国际认证机构,希望能够和国家有关部门与地方城市共同研究制定中国城市申报、认证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框架和步骤,推动中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石楠

学术召集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学术对话召集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结合学会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及国际学术组织相关工作的经验体会,与大家探讨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对于现阶段我国城市工作与行业、学科发展的积极意义。石楠秘书长表示,儿童友好型城市议题与本次年会主题“共享与品质”高度契合,也是联合国“人居III”《新城市议程》所倡导的重要精神。在追求品质的阶段,用“绣花”精神精准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是规划师可以实实在在做出的贡献。规划师需要反思我们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否考虑了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平等权利,是否做到了儿童友好、全民友好。以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为代表的相关工作可以成为规划理念、方法及体制机制变革的推动机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也将持续跟进并推动地方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


刘磊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一所所长


刘磊作了题为《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实践与探索》的开场报告。自2015年着手筹划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以来,深圳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与行动计划为引领,形成了集标准与指引、试点规划、行动项目、各区建设项目、儿童参与等内容为一体的行动框架。其中,战略规划与行动计划的编制注重以儿童权利为基础,以尊重儿童天性为认知原点,致力于为孩子创造天性释放的美好家园。刘磊特别强调,儿童参与是实现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基石。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规划师需要探寻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机制、行为特征与空间供给之间的关系,同时广泛纳入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的力量,把握好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效。报告最后,刘磊也基于实践反思,提出关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推广模式、体制机制、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几点有待探究的问题,广邀与会同行共同思考。


在主题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义、儿童在城市中的权利地位及其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必要性、高密度城市营造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与设施的规划技术、既有社区的儿童友好型改造方法、国内外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等五个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王慧芳

学会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


针对“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义”议题,王慧芳副局长基于长沙的探索,作了题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 迈向高质量可持续未来》的主题发言。儿童友好型城市的长沙实践以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为核心维度,通过宣传、教育、规划、妇联四部门协同配合及市区两级分工,开展空间改善、福利保障、宣传推广等十个方面的行动。其中,物质空间层面的工作以安全、趣味、公平为关键词,通过一系列由儿童参与的微空间改造、城市体验等活动,创新“儿童+”治理与服务体系,营造全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积极氛围。


魏立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围绕“儿童在城市中的权利地位及其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必要性”议题,魏立华副教授从精神分析和规训理论的层面,分享了他对儿童与物质空间关系的思考和感悟。魏立华认为,儿童每时每刻都被成人塑造的空间所塑造,但是现代化的物质空间和异化的生活、工作方式也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在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规划师需要关注心理学,重视空间对儿童心灵的影响;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长霍雨佳研究员则通过一个由现场专家和观众共同参与的游戏互动环节,呼吁规划师要换位思考,从儿童的视角观察、理解儿童的表达和需求,提供“亲儿童”的设计,践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有关儿童发表意见、参与决策权的条文倡导。


刘堃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副教授


针对“高密度城市营造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与设施的规划技术”议题,刘堃副教授交流了以深圳市红荔社区为样本的儿童街道活动与街道环境相关性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绝大部分街道环境要素均能激发儿童的街道活动,并且儿童活动具有一定的群聚特征,但学校、机动车等空间要素也具有对儿童活动的驱赶特性。为此,儿童友好型街道设计应注重空间环境的风险可控性,培育可嬉戏节点与可交互界面。香港元新建城建筑与城市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阮文韬介绍了在香港儿童空间设计中应用的六步骤儿童空间量表评估方法,以及在该方法指导下完成的儿童游戏空间工作坊案例。


王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健康城市实验室”主任


围绕“既有社区的儿童友好型改造方法”议题,王兰教授分享了健康城市导向下的儿童友好型空间更新设计经验。王兰教授认为,健康导向的空间设计主要致力于降低污染暴露和促进体力活动。她以上海杨浦区殷行街道开鲁新村的实践为例,阐述了通过供给绿地景观和运动玩耍空间,支撑健康型儿童友好社区空间的规划设计途径。


周惟彦

中国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办公室主任、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儿童友好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


周惟彦从社会工作、公益组织的角度,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有关力量在儿童友好社区标准建设以及儿童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商业空间改造等方面的实践案例,呼吁有关各界着眼实操、从小处入手,进行持续的研究和理念传播工作。


黄文锋

深圳市妇女儿童基金会秘书长


针对“国内外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议题,黄文锋重点交流了地方社会组织对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体会。黄文锋认为,大量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都在参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未来各地需要更好地促成自上而下的推动与自下而上的贡献相结合,构建全社会、跨领域合作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框架。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吴晓莉


最后,学术对话主持人吴晓莉进行了总结发言。吴晓莉希望本次对话能够为规划师和关心、参与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建设的社会各界搭建交流平台,期待全社会一起携手儿童友好,共建美好的城市家园


供稿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相关阅读

大会报告 | 宫鹏:中国健康城市发展的系统性思考

大会报告 | 张文忠:从居民视角分析宜居城市

大会报告 | 杨保军:规划新理念——雄安新区规划体会

大会报告 | 王树声:中国城市规划智慧的现代传承

重磅!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大会报告观点集锦

觉得好,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