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宇:每一张照片都是时间的化石

2017-01-09 刘宇 新三届

        作者简介:

        刘宇,1979年入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3年毕业分配至新华社。先后任新华社总社、伦敦分社、华盛顿分社摄影记者,以及摄影部采访室、国际室主任。现任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    



本期文图作者刘宇(左)与老前辈摄影家吕厚民。


原题:

我忘了,照片还在


       前几天,于文国兄让我与专业报高级摄影研修班的小伙伴们交流一次。以前,对讲座之类的事,我是能推就推的。总觉得自己拍得不够好,口才也差。更主要是一直有个观念:摄影师就是站在相机后说话的人,该说的,都在照片里了,说那些背后的故事有什么意思呢?然而现在对这类事不那么抗拒了,借着这样的机会,给自己一点压力,一可以梳理想法,二可以整理照片。


       从业32年,胶片和数码正好各占一半。前半段拍的胶片,绝大多数没有数字化。当时认为最好的照片,都发了稿,这部分底片已经进了档案馆,似乎与我脱了关系。


        我记得在新华社中央组的时候,每星期都和同事抬着满满一箱子底片和照片去新华社西门附近的垃圾场焚烧。有心的老记者会把发稿剩下的底片铰下来做成资料本。有位我尊敬的老记者一张底片也不留,发完稿立刻把所有底片和照片扔掉,桌子上永远干干净净。后来,他成了作家,写了两部长篇小说。遗憾的是,他退休没有几年就去世了。他也许有先见之明,即便那些底片留到现在,谁会在意呢?


        我大概介于二者之间,不爱扔东西,也不爱整东西。总觉得,发完稿,任务就完成了,剩下的底片随手仍在纸箱子里。等到前年调动工作时,面对几大箱子底片犯了愁。开始还一卷卷装袋、注释,后来发现,这么整,我就无法到新单位报到了。最后只能整卷放进资料盒。要命的是,很多底片都没有写时间和事件。好在多数事件发过稿,将来在新华社的档案馆,或许还可以查到。其实当初只要多花一分钟时间,不知后面省多少事。现在都想抽自己。


        入职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你拍的每一张照片都是时间的化石,历史的纪录。这事当然赖不了别人,怪自己从小没养成好习惯。回过头看,摄影记者养成好的工作流程有多重要,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


       亡羊补牢,不知道晚不晚。我自己买了扫描仪,开始扫底片。拍过的事件太多,无从下手,先从人物开始吧。几天时间,竟凑了近百个名人。我的同事中,有拍现场人像的大师,比如刘建生。而我从没有把这作为一个专题去做,很多是会见时,在几分钟内顺手牵羊的副产品。有些我已经不记得曾经拍过他们。然而我忘了,照片还在。


1990年代初的政治强人.....


克林顿参加总统就职典礼。


遭到美国众议院弹劾后,克林顿和希拉里一起出席公众活动。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


曾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后面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让人不胜唏嘘。


刚去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


老布什在中国驻美使馆吊唁邓小平去世。他当时是拖着伤腿来的,玩跳伞把腿摔断了。


英国新首相梅杰欢呼大选胜利。


英国首相梅杰。



菲律宾总理拉莫斯。



菲律宾总理拉莫斯。



遭到美国众议院弹劾的克林顿。



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



澳门末代总督韦奇立。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美籍华人靳羽西。


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律铭。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塞尔维亚总统卡拉季奇,今年3月24日被海牙联合国特别法庭判处40年监禁。



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日成。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北京西单。


指挥大师小泽征尔。



在非盟首脑会议上的卡扎菲。



曼德拉在伦敦蜡像馆和自己的蜡像合影。



美籍华裔知名人士陈香梅。


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博士。



很多人不知道英国前首相希思还是指挥家。



英国首相梅杰、日本首相宫泽喜一、欧盟委员会主席德洛尔。


(原载微信号0707photo,2016年6月4日,本号获作者许可推送。)


相关阅读:

刘宇:保存日子的最好方法是把日子拍成照片

侯杰:我与70年前的那场战争

侯杰:一条铁路与三国领袖

张岳庚:在北极守望北极熊

张岳庚:我两次从南极归来

张小雪:缘梦重温——重访上海锦江饭店

王宝泰:遥记校园当年,考场悲欢时

马道:与“爱”有关的故事

熊国胜:重温王友琴的《未名湖,你听我说》

吴晔:我一直很认真地幼稚着

杨宾:岁月峥嵘忆当年

林晨:我在新华社三十年

吴小军:回望校园三十秋

庞松:跟随龚育之写党史忆往

何砚平:我心中一面永远高扬的旗帜

留恋的张望——写给离世廿载的王洛宾

宋毅:初到中央团校的日子

骆小元 忆会计行业:筚路蓝缕三十年

黄晓京:物非而人是——旧信札的记忆

李山泉:称雄华尔街的基金管理者

肖玉环:友谊地久天长

李秋零:我的康德缘

张志伟:我和人大哲学院同龄

吴思:擦桌子的“主义”

张晋峰: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

陈锡文:人民大学78级报到第一人

张河:我们同学我们班


    长摁二维码关注我们。

  曲逆编辑、工圣审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