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崔哥看世界 崔博效率手册 2022-06-12

作为国际电磁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期刊的评委,有时要审阅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论文。我一看到“We think”“I think”这样的字眼就会寒毛直竖,对作者印象大打折扣。一方面科技论文里面就不应该有“我”/“我们”这样的主语(论点均以被动句式以示客观性),更重要的是,在科学的语境里面,不应该有“认为”(think),而是只应该有基于客观事实的合理推断/推演 (reasonable deduction)。任何的假设(assumption)、预测(predition)或者观点(opinion/perspective)乃至结论(conclusion),都必须有非常严格的依据和证明。否则,就不应该做。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是电磁领域的国际顶尖期刊


在对任何一个具体的问题做探讨时,我窃以为,也应该这样。在做不到合理推演的情况下,就应该只关注于把事实弄清楚,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科研领域,一个方向上一些跨越性的、指引式的观点,往往是由该领域屈指可数的一些“大神”、“大牛”级人物做出的。但是,如果去读这些人物的论文、演讲,会发现他/她们的逻辑之缜密、论证之严谨,更超出普通研究人员。很简单,这正是他/她们成为“大神”的原因。 所以经常有人问我问题,认为在某种“可能性”的情况下,我怎么看待某种情况。我的回答很简单,假设的可能性太多了,没有足够的依据,没有办法做判断,这样的判断也没有意义。作为非“大神”的我,更不敢妄做没有足够依据的揣测。 更何况,这种“可能性”有时候也是推测来的,我会反问回去,为什么说“可能”?谁说的?基于什么认为“可能”?这样反问有些失礼,但是我觉得这样才是讨论问题的正确方式。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讨论的是什么。 有这一番感触,是因为最近听了好几位大咖、名人就一个主题的演讲。里面有太多的“我认为”,却听不到没有多少的事实和依据。演讲、探讨,变成了抒情、煽情的信仰和观点。 一方面,我觉得他们/她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一方面,这对听众是很严重的误导。只是基于自己理念的“畅想”,怎么可以推荐给别人,作为别人学习乃至判断的依据呢? 私下的个人闲聊、好友聊天当然应该畅舒己见。我们也有小说、诗歌、电影、科幻这样虚构类的文艺作品。但是,大家都知道它们的“私下”和“虚构”前提。 在对某个课题进行探讨的公开场合,做没有足够依据的推测、判断和结论,即在非虚构的语境下做虚构的讨论,是不严谨,也是不体面的。


最后请注意,严谨并不意味着保守,创新并不意味着就不严谨。好的创新,应该是严谨研究、思考、实验得出的方案/产品/技术,而不只是天马行空、未经验证的奇思妙想。正如胡适之先生几十年前告诫我们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前半句很容易,后半句,相当难。


这是我作为一名理科生,对于现在很多演讲、文章的听后感、读后感。


本文所用题图,为我尊敬的长辈胡乐平老师的作品《雄风》。他是齐白石第三代传人,擅长花鸟、山水、景物,作品屡被国家领导人选为国礼赠送给国外友人。这幅《雄风》,画出一只栩栩如生、冷峻果敢的雄鹰,我百看不厌,深受触动。


这些想法,来自于一个朋友在知识星球上对我的提问。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知识星球”,可以看到我每天发的各种评论和资源,也可以随时互动、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