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科学的讨论方式

崔哥看世界 崔博效率手册 2022-06-12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的最大区别,在于从“无知”开始:科学的观点就是认可知识、结论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证据的增加(即费曼所谓的“事实之筛越来越密”)而不断进行调整。因此,“再没有什么概念、想法或理论是神圣不可挑战的。”(尤瓦尔,《人类简史》)

没有人会因为有人发现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在普适性上的局限性,而否认牛顿的地位。也不会因为有人将来可能挑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质疑爱因斯坦的成就,相反,他本人一直非常欢迎这种理性的讨论。

对怀疑精神的容许、鼓励,对自身“无知”的认可,才让科学更有弹性,更有求知欲。

在日常的交流和讨论中,我也经常提醒自己,要“闻过则喜”,绝对不要先入为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是要根据很多的信息、依据来调整自己的观点,我以为这是科学地讨论问题的方法。

相反,我也注意到有些讨论的参与者,只维护、宣扬自己的观点,绝不会调整,那么,这样的讨论有什么意义呢?再说,再又能保证自己100%是对的呢?

所以要与一个人开展一场建设性的辩论,必须彼此都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我有可能是错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辩论和探讨问题才会有建设性,否则大多是以指责、埋怨、怨恨告终,徒然浪费时间,毫无意义。

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说过这么一句名言:I would never die for my beliefs because I might be wrong。意思是:我永远不会为我的信仰而死,因为我有可能是错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