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WeChat ID spph_spph Intro 我们致力于学术社科类图书的推广,发布书讯、书摘,分享做书的故事,以专业打造优秀,传承文化经典。 说到荐书,功利性结果并非我们的终极意义。小编一直觉得,阅读经验如一路灯光,读书的起点,是一种不受打扰的闲暇。 说到最近超级火的“春节自救指南”,小编真的按捺不住了,咱们的春节自救指南可是——用最优质的内容和最优惠的价格,让读者们纷纷拿起(电子)书,自己在家划一块地盘,安静阅读去!!! 节前放大招,半杯星巴克的价钱让您把李德·哈特最经典的三部著作收入囊中! 至于李德·哈特和他的作品有多重要,您在家或者在路上听我们讲故事远比查百度要有趣多了。 李德·哈特 航模小子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造了人类第一架飞机,那一年李德·哈特刚满8岁,在航空时代的初期,飞行员成了童年时期李德·哈特的偶像,他在‪1910-1914年期间写了不少有关飞机及其军事运用的笔记,并与《飞机》杂志的一位编辑保持着经常的通信联系,其中有几封信还被作为重要稿件发表在杂志上。许多读者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中李德·哈特能如此早地重视诸如坦克、飞机等新式武器惊讶不已,其实如果知道他从小是个航模小子,就不会惊讶了。 少年时代的这个爱好显示出李德·哈特的两个特质:一个是好奇心,一个是喜欢记笔记。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就热衷保存着各种记录和简报,这种习惯都一直维持不变,所以到了临终时,他遗留下来几十万件的简报、新建、备忘录、小册子等等,其包括的主题从装甲战争到衣服的流行样式。以后他又用日记的方式,或是他自己所称的“谈话记录”方式,来记录他对于某些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所做的讨论,通常都是在讨论之后就立即加以记录的。   弃学从军——短暂的战时经历,永远的军事情结 1913年秋天,刚满18岁的李德·哈特进入剑桥大学攻读近代史。次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李德·哈特不顾父母反对,放弃学业参加了英国陆军,投身一战。一战中他最重要的经历是参加了以规模浩大、伤亡惨重而著名的索姆河会战,1916年 6月24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 李德·哈特在索姆河会战前线虽然仅仅经历了18天,严酷的战争场面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直面这场战役的残酷,也是日后他军事思想转变、质疑克劳塞维茨理论、形成自己间接路线理论的缘起。在这场会战中,李德·哈特三次负轻伤,其中一次毒气中毒给他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后随部队撤离前线,不久便返回英国养伤。一战的最后两年,他只是在英国本土担任一支志愿部队的副官,此后他开始投入写作,并对战术兴趣盎然。    与富勒不打不相识,开启军事记者生涯 1920年夏天,李德·哈特受命参加编修《步兵训练手册》,他从战术训练的角度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战斗经验,提出了一个着眼于突破阵地防御的战术方案。同时由于这个工作,他结识了富勒并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书信上的辩论。最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而李德·哈特也完全接受了机械化战争学派的主张,成为这个主张的积极倡导者。富勒和李德·哈特有着不同的个性。富勒思想敏锐,言语尖刻;而李德·哈特更为机智老练,更懂人情世故,更具有政治判断力。所以当富勒和国防部官员关系恶劣,难以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李德·哈特为机械化战争理论的推广作了相当大的贡献。 1924年是李德·哈特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年,李德·哈特由于健康原因不得不退役,虽然他只是一个上尉军官,但是他以自己军事理论上的出众才华战胜了包括几位声名显赫的将军在内的竞争者,被录用为英国《每日电讯报》军事记者,由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记者生涯。李德·哈特作为一个军事记者,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直十分关注欧洲事态的演变,并尽量追踪着德国方面的种种态势,为他日后写下战史名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打破克劳塞维茨神话,写下《战略论》 与此同时,李德·哈特的军事思想也发生着转变,开始以批判的态度审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指导。他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打成灾难性的消耗战,是由于战争双方都错误地把克劳塞维茨关于在战争中必须彻底摧毁敌人军队的战略原则奉为金科玉律。在这个观点的支配下,李德·哈特开始悉心钻研战争史,以创制一个新的战略理论,抵消克劳塞维茨的影响。通过对历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李德·哈特的“间接路线”思想逐步形成。 1925年,他出版了一本小书,第一次发表了自己战略研究成果。书中提到,帕里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王子,他发现了战无不胜的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致命弱点,借阿波罗神之助轻而易举地一箭射杀了阿喀琉斯。李德·哈特引用这个典故说明自己的基本战略主张,即战争的目的在于以尽可能小的代价瓦解敌人的斗争意志,而战略的任务则在于发现和利用敌人的致命弱点并施以打击。 1926年和1927年哈特又相继出版了《比拿破仑更伟大的人》和《名将揭秘》两部研究军事历史人物的著作,继续从历史中寻找根据,并借历史人物的事迹宣扬自己的主张。历史研究的积累使李德·哈特的战略思想渐趋丰满。1929年,他出版了战略理论名著《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即《战略论:间接路线》的蓝本),这标志着他的“间接路线”思想业已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观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首版于1930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尽管出版至今已八十多年,但仍是最经典的一战战争史,书中仍有许多细节,无人超越。李德·哈特从战争缘起谈到大战经过,以及各方战略战术的运用。本书的结构是,从1914至1918年,每一年作为一编,每一编中,先用一章对本年的战史做一概括的介绍,随后各章再对本年度的各个重大战役逐一进行详解。李德·哈特对各场战役的具体进展讲解的较为简略,将大量的笔墨放在战前规划与战役评析上。全书贯穿充满了他的判断和分析:一是李德·哈特极为重视奇袭效果,他对于战争中为数不多的几场因奇袭而进展顺利地战役,比如康布雷战役,不惜笔墨大加褒奖,而对于不注重战前隐蔽与保密的作战则给予了批评;二是李德·哈特比较重视坦克、飞机这些新式武器对于战争的作用,他在当时即以敏锐的觉察到这些新武器对于改变战争形态的价值,确实是值得称赞的。   “谈话记录”与《山的那一边》 “谈话记录”是李德·哈特擅长并热衷的记录方式,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口述实录,《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就是李德·哈特和某些德国将军们的谈话记录。李德·哈特与这些被俘者交谈、研究学术,彼此很有技术性地聊军事上得失,这些德国将领中很多都读过李德·哈特二战前出版的著作,很想和他讨论他们的战役,他们畅所欲言,无需唾面自干,无需按照一个固定僵化的思维模式将自己贬得一钱不值。而李德哈特用“间接路线”理论来访问德军将领:“在探索真相的时候,要击穿‘防线’,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改变切入的方式。”《山的那一边》在1948年1月初版。为李德·哈特写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名声在外的授课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德·哈特在各国的参谋学院讲学,也受邀到加拿大和美国的各战争学院去讲学,1965年,70岁高龄时,他被加州大学聘为历史学客座教授,讲授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李德·哈特常常感叹,自己的“最佳学生”是德国人和以色列人,而不是自己国家的英国人。美国海军陆战队授予他名誉队员的资格,直到他逝世时,他每天都戴着在那次仪式中获赠的金质领带夹。   实战经历、理论储备、独特的写作手法、丰富的教学经验造就了一部迄今为止描写二战史最好的书。 李德·哈特军事经典选集: 《山的那一边》 《战略论:间接路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Kindle镇店之宝 仅限今日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购买页面 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以专业学术打造品牌  以社会责任引领阅读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