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学家》:英国的体育战略可推广么? | 社会科学报

2016-09-04 经济学家 社会科学报

社科报 外刊速递

原题:《经济学家》:英国的体育战略可推广么?

作者:经济学家

◤从伦敦到里约,英国在近几届奥运会上的表现亮眼。很多人认为英国体育产业的国家战略功不可没,那么是否可以将这种模式用于发展其他产业呢?

对此,8月20日的《经济学家》却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牌的意义

首先,国家的富裕有助于获得奥林匹克赛场上的成功。富裕国家的国民更健康,也有更多资源投入体育。




中国的人均GDP在2000年时不到4000美元,获得58块奥运会奖牌。到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翻了四番,奥运会奖牌数量增加到88块。达特茅斯大学安德鲁·伯纳德(Andrew Bernard)和西北大学的梅根·巴斯(Meghan Busse)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里总结说,GDP总额是预测一国竞技奥运舞台硬件实力的可靠指标。


然而,对于追求体育强盛的富国或穷国来说,这些结论无甚价值。富裕国家更为重视体育产业的具体内容,花钱有用。


英国文化传媒与体育部开展的“世界级项目”

从2000年到2012年,英国对运动员的资助增加近5倍,从5000万英镑增加到2.5亿英镑,奖牌数量随之上涨。而把钱花在刀刃上更为有效。运动员培训计划发掘种子选手,为他们提供训练、装备和生活费用。国家可以制定战略,选择专攻本国具有传统优势的运动,别国不重视的运动,或是拥有多个单项、奖牌数量较多的运动。英国成功的部分原因在于削减对于那些夺牌无望的运动和运动员的资助,将资源转移到前景乐观的运动及运动员。


答案似乎已经出现。如果对其在国际竞争中的表现不甚满意,富裕国家的政府只需确定并资助最具胜出潜力的运动员——或产业。但是,有意将体育战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政府要三思。体育与大多数经济领域并不相同。奥运的领奖台上只有三个位置。但是,如果钢铁业的产量排名世界第四却无需担忧——除非这是因为政府将投资浪费在毫无收益的工厂。这意味着政府应该集中投资那种能够促进多种产业发展的公共产品,而不是专注于毫无价值可言的排行榜。



压群雄的愿望

同样,力压群雄的愿望可能会导致目光短浅,对体育产业的资助也是如此。短期看来,像英国这样有针对性的投资会获得收益;而长期看来,不受重视的运动项目会遭受粉丝的流失和基础设施的破坏。沉浸在同胞夺牌的喜悦中,人们也注意不到如果将对金牌的投资应用于其他方面会获得更大收益:譬如在贫穷社区建造公共球场和公共泳池,或是支持儿童早期教育。



如果一个政府与别国攀比的是建设最好的公共产品——最好的大学或是铁路,即便未能在研究成果或是乘客里程的排行榜上摘取桂冠,它也不能算输。如果要相信奥运会的成功证明了这种产业政策的价值,那么你首先需要相信政府一掷千金只为提升体育实力是明智之举。毕竟,经济比体育更重要。(章志萍/编译)(编译自《经济学家》不代表本报立场,原载于社会科学报1524期)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
shehuikexuebao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