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国方案 | 社会科学报

2017-05-14 田川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编者按


千百年来,商贸之路的变迁,影响着欧亚大陆上不同地区和国度的兴衰。曾经,东西方文明在古丝绸之路上交融激荡,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带来夺目的光芒。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它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处走来,向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延伸。承载着世界期盼的目光,“一带一路”正成为包容发展、合作共赢、文明互鉴、交流互融之路。

  

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论坛有望形成多项有利于推进全球治理的成果。


原文:《“一带一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国方案》

本报记者 田川


互联:为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宽而深的车辙分分合合,犹如江面上的涡流。在这条路上,无数人走过了几千年,形成了一条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流……”欧洲人曾在漫长的丝绸之路旅程中这般记述。两千多年前,驼铃声声,舟楫相望,世界版图上,丝绸之路曾经跨越大陆和海洋,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出熠熠生辉的篇章。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说过,丝绸之路使得欧洲和东方两个经济系统联系在一起,在东西半球之间输送商品,促进新的品位的产生和选择概念的形成。这条路“把东方的味道、思想和影响,以及某种浪漫的东方主义带到了欧洲世界”。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二为一,简称“一带一路”。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从此有了纲领性文件。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一直渴望相互联系,易货贸易体系不断演变。全球化经历了20多年的轰轰烈烈,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然而,当下全球化进程中的不足,导致逆全球化潮流涌动。事实上,逆全球化潮流更加凸显“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全球化深入发展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告诉本报,“一带一路”还是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补充与完善,有助于解决治理碎片化问题,使其更加开放、均衡、包容、普惠,体现着统筹协调、标本兼治的智慧。这些是各国逐渐认同“一带一路”的深层原因。

  

2016年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会员国一致赞同。这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是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各方积极参与推进的重要事业。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哈桑·贾韦德表示,中国发展使全球贸易秩序和全人类获益良多,中国有能力以有竞争力的价格为全球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改善公共福利。“一带一路”建设将使全球贸易秩序的演变进入下一个阶段。这是一种共赢,以包容性为核心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拓展:为世界经济复苏创造新活力


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联合国大会、安理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有关决议或文件都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亚投行、丝路基金的成立为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支撑。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由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等共同编写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日前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约为9535.9亿美元,其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25.7%,较2015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贸易市场看,东南亚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其中越南超越马来西亚,成为我国在沿线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广东是国内与沿线国家贸易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占全国20.9%,其次为江苏、浙江、北京,比重均高于10%。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启动或完成了一些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欧亚大陆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力促进了要素和资源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作为合理、有效利用资金来满足投资需求的金融中介系统,它弥补了现有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在解决区域和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以及资金融通困难等问题上的不足,并从基础性的融资领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积极响应,建设能取得良好效果,是因为顺应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大潮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告诉本报,在顺应这一大潮流的同时,我们还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支持沿线国家发展。瞄准沿线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新兴国家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因此得到了沿线广大国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应该看到,近几年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推动力,至少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的形势。更长远看,“一带一路”一边是经济活力非常强劲的东亚,一边是经济非常发达的西欧,横跨欧亚非大陆,是一个发展空间巨大的经济走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得好,对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举足轻重。 

  

中国为落实“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构想做了许多工作。最大的手笔可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已经有一系列项目在俄罗斯上马。俄罗斯财政部财政研究所研究员萨文斯基表示,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将俄罗斯远东地区与西欧地区同亚太邻国连接起来的大型交通走廊。从丝路基金获得投资的俄中合资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进展显著。这些项目为两国许多行业的众多公司带来了用人需求和稳定收入。


未来:进一步充实“一带一路”合作内涵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水平有待提高。和欧盟、NAFTA以及东盟等在区域一体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地区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出口和进口在全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比较低,国家经贸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应的规则制度设计迫在眉睫,尤其需要重视的是,从宏观经济政策领域消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不同贸易政策造成的“政策壁垒”。 

  


“关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安排,可以借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的现有做法。”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指出,考虑到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松散的合作现状,应该在对接现有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同时,强调用磋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并建立区域共同专家组,以仲裁的方式解决未能协商一致的贸易争端,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的日益密切,可以考虑建立区域化的司法体系,将贸易争端、投资争端、金融争端以及建立相配套的执行体系。

  

中国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争取共建“一带一路”成功,是对中国作为最大新兴经济体未来发展能力的检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告诉本报,共建“一带一路”事业能否取得预期成功,根本保障条件在于中国能否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建构完善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挑战,在于能否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建成现代国家治理架构与能力,在于能否保持中国经济持续追赶从而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动力并充实其内涵。

  

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新格局下,整个全球的产业链必将发生深刻变革,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向本报记者表示,我们以投资代贸易,包括产能合作。如果在过去的经济全球化中,我们更多的是搭上发达国家的产业链,未来“一带一路”要成为产业链的主导。主动营造这样的产业链,也是我们未来向“一带一路”国家拓展经济关系、贸易关系的重要的抓手。企业是“一带一路”倡议和经济全球化的行动主体,“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的整合提升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需要企业家以进取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合作心态积极响应、迅速行动。

  

中国将从自身发展经验和人类发展大势出发,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即将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要讨论两个议题:一是加强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二是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实现联动发展。站在更高起点,“一带一路”建设将汲取新动力,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同时也将释放更大红利,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57期第1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