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十年惊涛拍岸,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迎接新时代 | 社会科学报

朱唐 社会科学报 2019-12-11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10月27—28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主办的“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第84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召开。此次论坛召开,正值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之年。四十载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华夏神州在“历史的一瞬”翻天覆地、沧海桑田。

  

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从此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世界面貌也为之一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书写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原文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迎接新时代》

本报记者 朱唐

图片 | 网络


全面深改: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成功实现从工业化前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主要得益于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得益于打开国门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当前,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任务。

  


中国的改革开放,何以能够除旧布新、改天换地?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在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环境重大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实践,是为了实现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突破,以赢得国际竞争合作与国内稳定发展的主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表示,当前,不论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应对外部的风险挑战来看,进一步深化改革不仅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他认为,改革的优化、改革的方式和方法需要处理好全面改革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依法依规改革和大胆闯大胆试三个关系。

  


过去40年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教训:第一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第二是开放的本质是改革;第三是开放前行是一个复杂、曲折和反复的过程。一直到2008年,中国都是用代工贴牌来引进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和外来的竞争压力。

  

从2008年起,自主的部分开始上升。以广东为例,东莞原先以代工贴牌模式为主,但如今松山湖高新区已经在培养迈向高新技术产业内生的自主模式;而以草根经济为主的佛山,如今喊出的口号是“对标德国、对标欧洲”,像德国和欧洲那样用先进的工业服务做大做强做优传统制造业。佛山把长春一汽大众60万辆乘用车的生产线引到佛山来,所产生的GDP算长春的,税收算长春的,佛山出土地、配套条件。也就是把“正规军”引到草根经济为主的地方,让“游击队”学习如何转型为“正规军”。

  

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主要得益于市场化改革,而改革的重点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改革的模式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但是思想解放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在每一个关键的社会发展时间点上,还面临很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

  


“随着改革动力、改革路径的不断变化,一些地方改革变成了单纯的行政性工作,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阻碍了改革的深化,而过多的考评、问责抑制了群众推进改革的创造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提出,改革想取得深化与创新,还需要更进一步地解放思想。他认为,未来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新时代的改革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国有企业、产权保护、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关键性领域的改革取得突破。改革再出发,每一项改革的深化、每一步改革的突破都需要在解放思想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结构性改革:释放巨大内需潜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释放市场活力的同时,注重协调利益关系和增强改革普惠性,实现了从短缺经济社会到消费新时代的历史性提升。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深化结构性改革,既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全社会服务型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也是把巨大内需潜力转化为产业变革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数据,在服务型消费快速增长的条件下,预计到2020年,中国居民消费需求规模将由2017年的37万亿元增长到48—50万亿元;日益扩大的巨大消费潜力是中国未来10年保持6%左右增长的重要基础。同时,由于服务业市场开放滞后,服务型消费“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相当突出。

  

“应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关键是要以服务业市场开放释放市场化改革的新红利:打破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推动服务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推动服务业领域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形成市场决定服务价格的新机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建议,要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加快利益结构调整。“2020—2035年是我国由中高收入阶段迈进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中等收入群体比例需要从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50%以上。”

  


为此,要把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的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并形成推进改革的行动路线。他认为,可推行员工持股,使部分产业工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管制的前提下,尽快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长期化、物权化、资本化,推动部分农民成为中等收入者;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防止、减轻因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异常波动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大范围冲击。

  

40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除了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之外,更要看到这个过程是中国居民收入提高的过程。就中国人均GDP来看,1992年不到250美元,现在是近9000美元。新时代人们需要的是更好的生活,以及就医、就学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国家发改委《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9.3%,但我国人均耐用消费品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信息、医疗、养老、家政、旅游等服务型消费空间则刚刚被打开。”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除了农产品、食品、日用消费品等“老三样”,消费电子、汽车、游艇、直升机等“新大件”以及医疗、教育、旅游、养老等服务消费的展区也异常火爆。新旧热点的切换,折射出中国消费升级的新趋势。



中国市场的扩大,中国居民收入能力的持续扩大是应对当前国际格局变动最重要的方面。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成功经验就是把13亿人口带入了中等收入水平。能不能把更多的人口带入到中等以上的收入水平,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如果这个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市场持续扩大、持续为全球化做贡献,世界格局就会发生变化,全球化就会得到捍卫。中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既是中国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的问题。


高水平开放: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变局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今天,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这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突出优势。立足近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保持战略定力,“以高水平的开放倒逼高难度的改革”,中国就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

  


目前,中国面对的是多年未见的复杂局面,中美贸易摩擦正在进行,国际经贸投资金融秩序有可能出现重大调整,国内也存在许多问题,有一些人感到迷盲、焦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指出,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要明确对市场经济基本的态度。他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什么?第二,我们是需要一个低水平的、不完善的市场经济,还是一个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市场经济?第三,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市场经济,会面临哪些焦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应该确定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市场经济,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简称“双高”目标。如果明确了这样的目标,那么对于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和下一步国际经贸投资、金融秩序大幅度的调整,以及解决国内信心问题、预期问题,都能产生积极作用。

  


在全球市场经济竞争中,中国不仅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人民反复试验以后的自主选择,中国也能够对全球及市场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20与“一带一路”特别顾问司嘉丽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全球化和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发表了重要演讲,不仅明确了中国扩大开放的方向,也强调了中国将积极承担自身责任。司嘉丽认为,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各国要强化人民之间、文化之间、地区之间的信任,才能有效解决全球化面临的矛盾问题,共同找到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彭森进一步指出,关键还是要保持定力,立足国内,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国际上的竞争根本上还是体制、制度上的竞争。必须抓住时机,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好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改革任务,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向改革要动力、要效益,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市场优势和制度优势,才能在激烈严酷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必将为当代中国发展塑造新的格局、开辟新的境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广袤的华夏神州,在广阔的世界舞台,再闯出一片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32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未来中国经济稳中趋缓,改革开放需加快步伐! | 社会科学报

时评 | 周天勇:要从突破性改革中获得更大发展潜能

观点  | 打通服务人民的“最后一公里”,行政体制该这样改革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