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 | 刘若川:胸怀梦想,砥砺前行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19-05-03

编者按

本文为「燕归来」系列报道之一。上个世纪末至今,一批优秀的北大学子走出国门赴海外学习深造,他们立志学成报国,并最终回到燕园教书育人。


本系列报道将聚焦这批“两度”选择北大的北大人,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大人所独具的追求卓越、报效家国的情怀。



胸怀梦想,砥砺前行

——访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刘若川


生命中总有这样一种追逐,饱含热情,永不倦怠;事业中总有这样一种向往,磅礴大气,创造未来。在所有的人生际遇中,胸怀梦想的人总会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捕获属于自己的隽秀永恒。一个80后青年的闯荡故事,一段成长蜕变的难忘记忆,一路走来,他在脚踏实地的坚实步履中实现着自我的人生价值。他,就是北京大学刘若川老师。


刘若川在位于镜春园的数学中心


刘若川,第4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夫克金牌获得者。本科、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后,曾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等海内外多所著名研究机构做学术访问,在AnnalesScientifiques de l'E.N.S、Invant.Math等国际著名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中组部“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现任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一、保持劲头,追梦不止

如果说刘若川老师在探索数学的道路上没有终点,那么从小的奥赛经历就是他这段旅程的起点。“学习数学,爱上数学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如果非要说一个原因的话,那就是兴趣。”刘老师和我们讲。“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奥林匹克竞赛,一路走来,参加校队、省队、国家队,我发现自己时常可以解答同龄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慢慢地就觉察到自己在数学领域比较擅长。于是开始自学一些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了数学世界超乎寻常的美。”兴趣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又因为擅长而不断加强,就这样,刘老师在不断地积累中和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9年,刘若川老师获得了第四十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并于同年保送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五年内,刘若川老师凭借自己过人的天分,用少于别人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的全部课程。“特别珍惜和感谢在北大读书的时光,北大自由、开放和包容的学风影响了我的一生。当我学分修够了,完成了全部的课程任务时,北大就允许我提前两年毕业,这可能是其它学校很难做到的。因为北大,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我感兴趣的事情。也正因为在北大的求学经历,我才可以在像麻省理工这样的世界顶尖学府中继续读书,继续前行。”



二、教学相长,苦乐相随


从小时候对数学的兴趣萌芽,到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系统培养,再到海外求学经历的不断探索,一路走来,给予刘老师影响和帮助的人非常多。“学生时代,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许晨阳。虽然不住在同一个寝室,但是我们上课、吃饭、自习都在一起。我们常常私下探讨问题,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同的的思维方式,学会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这对我影响很大。”在言谈话语间,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对这位年少时好友的欣赏与钦佩。许晨阳现如今也同样在北大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任职,年纪轻轻就被评为教授,在学术、科研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想到这,我们不禁感叹,从求学时互相切磋、惺惺相惜的好友,到如今工作中意气相投的事业搭档,这样的经历是多少人可遇而不可求的。鲍溶说过“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庄子亦说“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或许正是这种朋友间的交流和陪伴,才让彼此更加执着于对学术道路的坚守。


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教授也同样对刘若川老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田刚教授是我的硕士生导师,他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做学问、搞研究非常深刻,在很多方面让我非常受教。”讲到自己的恩师,刘老师格外地激动。“田老师不仅在做学问方面给予给我非常大的帮助,也十分关心我个人的成长。无论工作多忙,科研任务多重,他都定期和我们召开师门例会,了解我们的学习、生活状态,给我们很多思想上、生活中的引领和启迪。我尤其要感谢田老师在我选读博士院校时期对我的帮助,老师给我很多建议并积极将我推荐给海外的优秀学者。可以说,硕士毕业能够进入麻省理工继续读书,田老师功不可没。”


在刘若川老师学生生涯中另外一个无法替代的人是他在麻省理工的导师Kedlaya。也正是在Kedlaya的帮助下,刘老师才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为p进制霍奇理论,这也是他一直坚持探索的研究课题。“每个人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我自己本身对算术几何和代数数论方面感兴趣,而刚好Kedlaya的研究方向让我很有认同感,这也是我接触p进制霍奇理论的开始。”


时至今日,刘若川老师已经开始教育自己的学生,他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做学问、搞科研是我非常喜欢的事情,能从事这项工作我很开心。但是能够把我学到的知识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发现和感受数学之美更加重要。”


刘若川在课堂上


三、潜心科研,一生坚守


刘老师一直认为自己走上学术道路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并不是由什么特别的原因促成的。“首先我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就好像别人做运动、看小说一样,我的兴趣就在这,所以我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其次,我发现我做这项工作能够做下去,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且还能做的不错。”可以看到,刘若川老师是在享受做学问这件事情,并且乐在其中。从博士开始,他一直在进行p进制霍奇理论方面的研究,经过不断探索和积累,他在该领域崭露头角,在p进霍奇理论、p进自守形式和p进朗兰兹纲领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高等研究院的Christophe Breuil教授这样评价:在p进制霍奇理论研究领域,刘若川是最好的世界级专家之一。


近些年来,刘老师将自己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开始着手做模形式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在前不久,他与合作者共同完成的论文Rigidity and a Riemann–Hilbert correspondence for p-adic local systems(《p进局部系统的刚性与黎曼希尔伯特对应》)被世界顶级数学期刊InventionesMathematicae接受并在线发表。该杂志是国际数学界最权威的期刊之一,与Annals of Mathematics、ActaMathematic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被认为是世界四大顶尖数学期刊。刘老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非常有信心,“这个领域正处于大发展的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至少有5-10年的黄金时期。”



四、今生我无悔,此行我无怨

“很多人认为做学问、搞科研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刘老师动情地讲。“人生从来没有完美的,从大的方向来讲谁的人生都不会吃亏。比如博士期间我觉得和老师的交流、合作并没有那么密切,有些羡慕其他同学和导师的关系。但是当我参加工作后,我开始和导师完成了一些以前没有的合作,并且成果非常不错。从这个方面来讲,当年的小遗憾成了现如今的小喜悦。而p进制霍奇理论在我研究之初是一个冷门,可是近些年来却有了非常重大的发展。”“人生从来不是线性的,它就像一条抛物线,有高潮,就会有低谷。而对于大部分做学问的人来说,一开始就顺利还是少数,不过有能力,又会坚持的话,就一定会遇到机遇。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的时候努力完善自己,然后抓住机遇。”


“很多人也问我在国外学习生活那么多年,也有一些成就,为什么要回来。但对我来说,对回国这个决定从来就没有后悔过。”“国内的科研环境越来越好。近些年来国家对基础学科建设也十分重视,支持力度很大,学校也给我们青年学者很多政策方面的照顾和帮助。为我们学术工作者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不考虑其它,一心一意做学问。”另外,学术研究是我非常喜欢的事情,教学生,传授知识,特别是教我们中国自己的学生,这在工作之余带给我一种额外的满足感,我更高兴。选择了我喜欢的事业并且相伴终生,我绝不后悔。

 

短短地访谈,长长地感悟。在交流中,我们和刘若川老师一起回忆着那些年走过的学术之路与时光。幸福何也?百味也。刘老师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因此无论是学海求索,还是教书育人,都是幸福。真诚地祝愿刘老师能够创造更多的学术辉煌、培养更多的学子芬芳。

 


文章:来源于北京大学新闻网

图片:李香花

排版:曹菲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