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纪念他,18位中科院院士齐聚北大,出席同一场活动!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19-12-06


编者按

纪念黄昆先生百年诞辰

暨“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学术研讨会

近日在北京大学举行

共有18位中科院院士出席了这场活动

他们分别是(以年龄为序)

王启明、秦国刚、杨应昌

陈佳洱、王阳元、郑有炓

陈难先、甘子钊、夏建白

赵光达、郑厚植、王立军

朱邦芬、欧阳颀、田刚

李树深、刘明、黄如


会议现场,会上详细情况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黄昆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也是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杰出的教育家今天,让我们共同重温他的故事感受他炽热的爱国情怀和甘为人梯的精神




1941年

黄昆从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

随即去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师从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


1941年,黄昆毕业时的留影


在西南联大

黄昆结识了杨振宁、张守廉

常一起辩论物理中的种种题目

不论昼夜


研究生毕业后

黄昆到英国继续深造

深造期间

他与波恩合著出版了《晶格动力学》

至今仍是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权威著作

并连续完成了几项开拓性的学术贡献:

提出了“黄散射”理论

提出了著名的

“黄方程”和“声子极化激元”概念

与妻子共同提出了“黄-里斯理论”

该理论成为固体中杂质缺陷上的

束缚电子跃迁理论的奠基石


1954年牛津出版社出版的《晶格动力学理论》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


这些学术成就

足以让他在国外享有优越的生活条件

但黄昆依然心系着彼岸的祖国

1947年

他给杨振宁写信时说:

中国有我们和没有我们

makes a difference


▼▼▼


4年后

黄昆回国

开始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一教就是二十六年


为大一学生开设“普通物理”课程

他把这门课教出了一个样板

另外两门课程没有现成的教科书

他通过多次实践

与其他教授再三讨论

制定了系统的课程与标准教材


多年后

他的学生回忆起来

都感叹说:

听黄老师的课是种享受

再没听过别人能把课讲得这么好




1954年

黄昆敏锐地捕捉到了国际科研前沿的动态

与一众专家提议国家集中力量

培养半导体技术骨干


1956年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

五校联合在北大物理系开办了

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

黄昆任主任,谢希德任副主任


中国第一个“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在北大建立


组织教学的重任落到黄昆肩上

从人员的调动组织、课程安排

到教学大纲、科研的方向选择

黄昆都亲自过问和参与


同时,他还主讲“固体物理”课程

并与谢希德联合主讲“半导体物理”课程

他们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半导体物理学》

这本书一时间成了各校半导体专业的教科书


大量的工作

使黄昆常常工作到夜里

有一次,因为长期劳累

他的头发竟一夜之间掉光了

面对学生诧异的眼光

黄昆幽默地说

这倒好了,不用再花时间理发了



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

这一个战略性的举措

对我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

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当时毕业的学生分配到了全国各地

像种子一样在祖国的土地上全面开花

推动了我国的半导体事业的发展


几乎每个学生

都成为了半导体领域的领军人物

而他们又培养出

一代又一代的半导体人



从而立之年到年近花甲

黄昆在北大物理系的讲坛

耕耘了二十六个春秋


黄昆(右)和同事一起探讨问题(1986年摄)


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曾与黄昆共事

在他的回忆中

黄昆精益求精到了极致

他备课非常仔细

包括黑板怎么写

这个字写在哪儿

字要多大

擦的时候

哪些要擦掉,哪些不要擦掉


1987年9月,黄昆在作学术报告


黄昆的学生们讨论过一个问题:

上世纪50年代初

黄昆老师的科学研究

正处于第一个高峰期

当时完全放弃研究工作

全力投入教学是否合算?


朱邦芬说:

黄昆始终认为

在中国培养一支科技队伍的重要性

远远超过个人在学术上的成就


1995年12月26日,黄昆与研究生谈“做人之道与治学之道”



回顾黄老的一生

青年时代,他作出了卓越的科学贡献

中年时期,他献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

到了晚年,他仍在教育和科研的前线不断奋斗

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科技人才

对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研究

作出了系列重大原创性贡献

2001年

黄昆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有人说

黄昆是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奠基人

他用人生最年富力强的二十六载

让中国半导体事业从无到有


北大集聚了中国第一批

从海外学成归来的顶尖半导体人才

开辟了前无古人的事业



科研是一代人接一代人的传承

在过去

许多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强盛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出了不计其数的贡献和牺牲

他们的名字会记载在中国的历史上

他们也会成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榜样


铭记,纪念!


人物简介



黄昆(1919年9月2日-2005年7月6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嘉兴。


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41—1942年任昆明西南联大物理系助教;1942—1944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北大研究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44—1945年任昆明凤凰山天文台助理研究员;1945—1947年在英国布列斯托(Bristol)大学物理系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1947—1948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任访问学者;1948—1951年任英国利物浦大学理论物理系博士后研究员;1951年回国。


1951—1977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54年起任北大物理系固体物理专门化教研室主任,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196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主任。1977—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1983年后任名誉所长。1987—1991年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他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0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

黄昆先后获得199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科技和荣誉奖励。


更多精彩


敦煌最美女儿回北大啦!她刚刚入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名单


北大户口一站式迁入,你值得拥有!


6位北大人入选!“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36名建议人选公示


定格 | 燕园楼影





参考文献:虞丽生《黄昆先生在北大》(《物理》2019年第8期);智东西《北京大学:中国芯片梦起之地》;中国科学报《一代宗师 山高水长——学界纪念黄昆先生百年诞辰》;马雪彧《他是我国半导体科技界一代宗师,今天迎来百年诞辰!》;北京大学新闻网《纪念黄昆先生百年诞辰暨“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源:北大新闻网、物理学院编辑:谭诗颖、昭花花图片:北大新闻网、新华社、央视网、微信公众号“团结报”、中科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封面制图:夏子然排版:白雨琪责编:以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