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中国医师!辛苦了,北大医者!

北京大学 2020-09-01

编者按





今天是中国医师节

2020年一场全民战疫

为所有人留下了特殊记忆

一幕幕英雄的守护

一声声亲人的牵挂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不能忘记,为了人民健康

白衣战士义无反顾,拼尽全力

不能忘记,为了家国安宁

北大医学人逆行武汉,守护北京


值此中国医师节之际

重温战疫的足迹

回顾奋战的身影

致敬北大医者












征战

舍小家为大家



北大三家综合附属医院(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1月26日派出60名医护,作为国家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出征武汉


1月26日

北大医学第一批援鄂抗疫医疗队逆行武汉


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的院长或书记亲自挂帅,第二批医疗队12人火速增援武汉。全体队员在上班时间接到命令,迅速集结出征,来不及与家人告别。


2月1日

北大医学第二批援鄂抗疫医疗队紧急启程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选派20人组成第三批医疗队乘坐动车,星夜驰援湖北鄂州。


2月6日

北大医学第三批援鄂抗疫医疗队挺进鄂州


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再次派出334人的超强阵容支援武汉前线,北大医学尽锐出征


2月7日

334人超强阵容,第四批援鄂队员集结出发


与此同时

感控专家、心理专家、重症医学专家

接国家卫健委紧急通知

奔赴疫情最前线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名战士

每一名战士身后牵系数个家庭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面对险情,毅然冲锋


最长的守护


4月6日,北大援鄂医疗队凯旋,首都机场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回家


1月26日出征,4月6日凯旋

最长的守护

72天!

从寒冬到暖春

从危急到平安

从形势严峻到复产复工


他们用坚定和辛劳

与患者一起战胜病毒

他们用果敢和坚韧

与湖北人民共度难关


一个个故事都在记忆里

严冬出征,踏春凯旋

并肩携手,共克时艰


青年的力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青年队员进入隔离病房


“武汉的经历让我的青春更有意义”

“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

青年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


他们之中

有推迟婚礼的准新郎

有初为人父的青年医生

也有刚给孩子断奶的年轻妈妈


毅然踏上援鄂之路

成为“最美逆行者”

成为搏击疫情的中间力量


堡垒

我是党员,我报名



3月1日,北大医学援鄂医疗队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举行“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


“我是党员,我报名”

“我是党员,隔离病房我先进”

战疫前线,党旗高扬

急难险重任务来了,党员冲在前


向党员看齐,以先进为范

用实际行动履行党员责任和医护使命

无惧无畏,冲锋陷阵

用生命捍卫家国平安

用赤诚谱写党员初心




3月10日,疫情防控关键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武汉

充分肯定医务人员的重大贡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90后”临时党支部书记

王奔和吴超深受鼓舞

代表北大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

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在前线的工作

表达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心


“不战胜疫情,决不收兵”

“再接再厉,坚决打赢武汉保卫战”

“我们青年一代一定是闯关夺隘

攻城拔寨的先锋力量”

话语铿锵,豪情满怀

生气勃发,高歌猛进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各临时党支部都收到队员递交的入党申请书


“老党员临危受命责无旁贷的精神感动着我们”

“我想成为党组织的一员”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一个党员一面旗

党旗所指,就是冲锋所向


在抗疫前线一封封入党申请书
饱含北大医学人从医报国的理想挺身而出的信念

凝聚

精神的力量代代相传


50后、60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控专家李六亿奔波在抗疫前线


1月21日,驰援湖北武汉

4月11日,赶赴黑龙江绥芬河

5月16日,转战吉林舒兰

为了“零感染”目标

为了4.2万援鄂医护的平安

李六亿,在抗疫一线连续战斗136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家安友仲在武汉查房


从武汉前线,到西南边陲

每次查完房,脱下防护服

两鬓白发被汗水浸湿成缕

儒雅的学者,像跑完马拉松一样疲惫

2月1日,星夜出发

4月20日,踏春归来

4月21日,再赴征程

5月21日,子夜返京

110天战疫足迹

安有仲,不停奔走、拼尽全力


援鄂医疗队里还有各个专业方向的

抗疫战线老兵

作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专家

抗击SARS、汶川救援、H1N1防控……

每当国家重大疫情或灾难时

他们都会出现


北京大学三家综合附属医院院长带队奋战在武汉


“我们真的是来拼命的”

刘新民笃定地说

只要国家需要,我们一定义不容辞


“慎终如始,战斗到最后”

姜保国带领队员们

争分夺秒,挽救每一个生命


“我们必须要跟时间赛跑”

无论在武汉,还是在北京

乔杰都和战友们并肩作战

同舟共济,团结一心


70后

上图分别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沈宁在武汉隔离病房

危重医学科副主任葛庆岗在出征前欢送会上

下图为北大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天兵、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朱凤雪在武汉


出征前,葛庆岗立下军令状

要把他的队员们,一个不少地

健康地、平安地带回来


到达武汉,沈宁即刻与专家组展开调研

危重病房新病区将正式运行,她让战友

帮忙把保留多年的长发剪了


医疗队里不少70后

经历过抗击非典的疫情战斗

执行过抗震救灾、援藏援疆等医疗支援任务

这一次,他们毅然冲在前面

用责任和忠诚

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80后


左上为北大人民医院首批援鄂队员王光杰和党晓曦

中上为北大第一医院王玺脱下防护服汗水湿透衣衫

右上为北大第一医院胡展维和廉文清首进隔离病房

下图为北大人民医院暴靖和首批进入病房的援鄂队员加油


进危重病房前,暴婧告诉战友

防护服上别写名字了

就写“别怕,加油”


脱下长时间穿戴的防护装备

湿透衣背的样子让人心疼

难以消退的压痕记忆深刻


“非典时,还在大学读书

17年后,轮到我们冲上一线了”

廉文清第一批报名到武汉

和廉文清同一批抵达武汉的队员里

80后、90后占了大多数

他们用自己年轻的肩膀

扛起守护祖国、守护民族的重任


90后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90后”队员进入病房前相互鼓励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

“90后”青年挺身而出

彰显着抗疫战场的青年担当

他们在最好的青春年华

写就的抗疫故事将铭刻史册


与国家同心同向同行

使命在心,责任在肩

他们身上传承了前辈的精神

汇聚着北大医学青年的豪迈

热血青春,奉献无悔

北大医学人从来都是

胸怀天下,济世为民


自觉

疫情当前,处处是战场


数千名



疫情发生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700多名

医务人员主动请战

特别是80后、90后年轻人

报名最踊跃

在北大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口腔医院

肿瘤医院、第六医院

各家医院的党支部群里、科室群里

报名请战的人员名单接起了长龙


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

都能看到广大青年的身影

在前方,年轻的肩膀扛起战疫使命

在后方,数千名北大医者报名请战

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应急储备医疗队

待命!时刻准备着


960多人


上图为北大口腔医院医务人员支援核酸采样任务

中图为北大肿瘤医院派出医疗队支援小汤山医院

下图为北大第六医院选派医务人员支援核酸检测采样


守护北京的疫情战斗

北京大学六家直属附属医院派出

核酸检测医护人员共960多人

口腔医院

先后派出10批,265人支援核酸采样

肿瘤医院

派出6支医疗队共150人次支援核酸检测

有62人次支援小汤山、地坛医院

......


战高温,冒酷暑

保卫北京,英雄再出征

烈日炎炎,全副武装

大雨磅礴,挑灯夜战

汗湿衣襟,默默坚守


2094名


6月29日,北大医学部举行“毕业即出征”2020毕业主题活动


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绽放青春

2020届北大医学2094名毕业生

在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上顺利毕业

勇敢奔向医疗卫生的主战场

为了人民健康和民族复兴

他们发出铮铮誓言


今朝北医毕业,明日披甲出征

最年轻的医者

加油吧


更多人


左上为北大医学援藏医疗队,左下为北大六院支援核酸检测中

右上为肿瘤医院医生护士跪地救路人,下图为北大国际医院援鄂医疗队


烈日下,看不清容颜的天使最美

高原上,致力于帮扶的身影最美

险情中,挥汗如雨跪地抢救的样子最美

穿上白大衣

救死扶伤的信念从未动摇

选择做医者

胸怀大爱的仁心就不改变


这个夏天,人们记住了抢救猝死路人的

马瑞、黄淼、潘丹......

他们不顾疫情风险,摘下口罩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救助之后,他们未留下姓名

“在我心中,这本是医者本能”



无论逆行湖北的国家医疗队员

还是参加首都抗疫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

或是疫情防控、临床一线、地方守护

再有,从未停歇学术创新脚步

致力于增进人类健康福祉

多条战线的北大医学人

为守卫健康,守护家园

留下战疫的坚定足迹和历史印记


致敬 中国医师

不惧风雨、英勇奋战、奉献坚守的英雄

感谢每一个默默付出的你




相关链接


国家最高荣誉!北大校友钟南山获“共和国勋章”


再出发!支援核酸检测工作,北大医学5家附属医院,215名医护接力出征


男子晕倒心跳骤停,北大肿瘤医院医生跪地救人膝盖渗血……


摘下口罩人工呼吸救人的女医生找到了!她来自北大人民医院


从重启,到清零!北京小汤山的北大医学人


三重水门,最高礼遇!北京大学援鄂国家医疗队抵京!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宣传部

图片:源自各附属医院、北大医学部官微

制图:邱志维、陈平

文案:武慧媛

编辑:邱志维、武慧媛

封面:视觉中国

排版:刘涵烨

责编:以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