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是北大2022学生年度人物!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3-04-14

他们是在科学前沿深耕的探索者

也是在华夏大地播撒爱与微光的志愿者

他们是“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力行者

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者

......

近日,经过多轮次严格筛选

“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22”揭晓

一起走近这十位优秀的北大青年

领略他们的青春风采




(以下按照姓氏音序排列)

董晨晖

"铁肩担使命,风雪戍边关"

 经济学院2017级本科生 

2019年9月,20岁的董晨晖背负行囊,挥别湖光塔影,奔赴雪域边防。在部队的两年中,他累计执勤3000多小时,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边防事业奉献青春价值。董晨晖坚信:当兵,就要当最好的兵。他训得最狠,练得最勤,闻令而动,参加了数不清的紧急任务,最终荣获“四有”优秀士兵两次、嘉奖两次、“优秀新兵”一次,并在部队光荣入党。服役期间,所在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

退伍志不移,新冠疫情刚暴发时,还是新兵的董晨晖将自己入伍前三个月的津贴共5000余元全部捐献给武汉灾区;退伍返校后,他担任了经济学院学生辅导员,在学校和武装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分享自己的参军经历,也更积极地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为学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兵时,军装穿在身上;退伍后,军装穿在心里。董晨晖定将充分发扬退役军人的优良作风,不忘“迷彩绿”,不负“北大红”。


杜怡然

"辨章学术,流连京昆,做新时代青春领航员"

 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级本科生 

她沉潜读书,磨砺学术意志。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悠久的学术传统和严谨的学术氛围的感染下,杜怡然刻苦研读经典,曾连续两年综合素质测评位居第一名,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她流连昆曲,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京昆社社长,杜怡然带领京昆社获评北京大学“品牌社团”荣誉称号,将戏曲艺术推及全校。同时杜怡然也坚持通过媒体宣传戏曲文化。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我的艺术清单》、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校园国粹先锋》等节目学生嘉宾,借助大众传媒讲述戏曲知识。

在墨香戏韵之外,杜怡然亦关注身边同学,关心集体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校内她致力于团员联系与团组织建设工作。在校外她热心志愿活动,她曾前往北京市昌平区博智学校进行支教,还曾参加北京大学第16届国际文化节,为多国学子搭建沟通桥梁,并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


冯禹昊

"科学治山治水,树立科研理想"

 城市与环境学院2017级博士生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冯禹昊围绕碳中和所做的系列工作填补了国家尺度森林碳收支模式研究的空白,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和争取国际碳排放话语权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2022年他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论文,解决了长期以来森林实际经营生产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球森林恢复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相关成果被《中国科学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冯禹昊始终坚持做对国家有用的科学研究,在如何科学治山治水的道路上,他发表相关领域论文共10篇,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全球生态治理领域,他发表论文4篇,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在导师的激励下,冯禹昊坚持投身科研,在读博期间他发表学术论文26篇。参加科技部基金委国家重大项目2项,参与编写专著2部,担任3本SCI期刊审稿人。他始终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甘轲晗

"以话筒为媒介,解说体育中国"

 体育教研部2020级硕士生 

他以体育为根基,完全人格。作为志愿者,甘轲晗积极助力校运会、冬季越野跑等校园体育活动。作为壁球课助教,他创造性地组织班级壁球交流赛,获得了众多师生的好评。

他以传媒为主业,薪火相传。在校内,甘轲晗是北大电视台的新闻主播,是第十七届北京大学“演讲十佳”的亚军,更是央视《领航》MV、中国教育电视台五四青春歌会的北大领诵员之一。在校外,他积极活跃于不同类型的媒体平台。从BOSS直聘“昂扬春招节”系列直播活动到海南卫视国际传播中心启航仪式再到博鳌亚洲论坛,甘轲晗的身影不断出现在“讲好中国故事”的第一线。

他以实践为纽带,不忘初心。在去年的北京冬奥会中甘轲晗积极活跃于台前幕后,不仅为冬奥组委官网供稿多篇、主创短片记录北京冬奥中的北大体育人,更是先后于广东广播电视台体育主持人大赛、“优酷体育杯”全国高校解说员大赛中脱颖而出,在冬奥会等大型赛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未来甘轲晗仍将不懈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赛事的解读者、体育精神的传播者、体育中国的讲述者。


韩耕愚

"求索不止,力学笃行;赤子之心,肩负责任"

 第三临床医学院2015级八年制博士生 

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做一名科研“先锋者”一直是韩耕愚心中的科研目标。在导师的指导下,他首次构建了椎旁肌肉术前评估体系,用于指导广大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诊疗。近两年,他以第一作者接受或发表SCI论文11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研究成果在J Orthop Translation、SpineEur Spine等脊柱外科顶级期刊上发表,并获得Orthop Surg年度最受关注TOP10称号,得到了同行们的广泛认可。

在临床中,他一步步实现从“医学生”到“住院医师”再到“外科医师”的转变,疫情期间受到前辈们“逆行出征”的鼓舞,他在多个科室急诊坚守岗位,接诊急诊患者超3000人次。

在党建上,作为八年制党支部书记兼学生党总支组织委员,获得了北医三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他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等16项校级及以上荣誉。作为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庆祝活动的学生代表发言,韩耕愚将致力于让所有脊柱疾病的患者能够挺起脊梁。“青山难阻鸿鹄志,弱水如帆助我行”,相信他将继续在医学之路上砥砺前行,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韩耕愚(中)


林织星

"格物路修远,一生物理人"

 物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成绩骄人、科研突出,从不停止探索仿佛是对林织星的最好形容。在校期间,她的成绩保持在年级第一名。在课业学习之余,她积极参加竞赛,在国际理论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她与团队获得第二名,为当年内地高校所获最高名次。

大一起,她加入物理学院张熙博老师的冷原子实验课题组,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处于量子临界的低维玻色气体,相关成果以共同一作身份发表在SCI期刊Frontiers of Physics上。进入大二学年,她发现自己对凝聚态理论更感兴趣,便全身心投入探索一维狄拉克费米子边态的非阿贝尔编织特性,在谢心澄院士的指导下,研究成果以一作身份发表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B上。

从选择物理专业开始,林织星不断定义又打破着自己的边界,在物理难题面前,她的解法是另辟蹊径、直击核心;在人生选择面前,她的回答是不断探索、永不止步。


刘宁宁

"砥志研思,全面发展,因医心未改,故风雨兼程"

 精神卫生研究所2018级直博生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自入校以来,刘宁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北大学子的优良学风。她深耕精神卫生领域,专注儿童精神健康,目前发表或接收SCI文章13篇;她多次受邀于全球fNIRS大会、世界ADHD大会等进行口头汇报或壁报展示,并获得优秀博士论文等称号;她响应国家号召,组建专业团队开展精神心理科普,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更多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面对门诊工作与学生工作,刘宁宁同样专注而勤奋。她热爱一线,经常从早上跟诊到深夜;也曾连续4年担任精神卫生研究所科研班副班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生一支部宣传委员。刘宁宁希望立足我国精神心理健康,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涵抒

"从五四跑向田野,从南门奔向南方"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她从“五四”跑向“田野”。作为北京大学博雅中长跑队的一员,张涵抒用脚步度量了五四操场的三百六十五个日夜。作为社会科学基础人才培养实验班“严复班”的一员,张涵抒跑在学术的交叉领域,砺身于“田野”之中,切身实践着“把自己作为方法”的准则。

她跑出“纽带”与“桥梁”成就他人。在陕西榆林黄河畔的泥河沟村,张涵抒与同伴们搭建“黄河照相馆”临时摄影棚,为百余村民拍摄“最美肖像照”,获得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China Daily等数十家主流媒体的报道。

她跑向“全球”超越自我。作为发起人,张涵抒主动联合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发展传播研读营”,推动对第三世界国家传播研究有共同兴趣的老师同学结成“以读促研”学术共同体。张涵抒曾在、正在、也将持续在奔跑的路上。


张令仪

"五育并举,立己达人"

 元培学院2019级本科生 

她勤奋刻苦、奋进学海。张令仪获国家奖学金(2次)、优秀学生干部、五四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2次)、朗润青年奖学金等奖励,入选国发院“中国金融四十人路劲奖学金班”。在元培学院4年综合测评中两次第一、一次第二,在生命科学学院中GPA连续3年排名第一。

她心怀大爱、勇担责任,策划组织“萤火计划”, 张令仪和她的伙伴克服疫情影响,赴四川成都、云南弥渡县(北大定点帮扶县)向3所学校的200余名初高中生以及应邀向来自山东的30余位优秀高中生开展宣讲,为远方的孩子点亮希望的萤火。

她践行通识教育、全面均衡发展。张令仪还多次获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亚军、季军等多个奖项。

她热心诚恳、服务集体。张令仪历任2019级1班班长、元培“学生学术学会”主席,斯坦福大学本科生访学研究项目(Undergraduate Visiting Research Program)项目队长。


张小帅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身“白衣”任平生"

 第二临床医学院2020级硕士生 

张小帅立足科研、服务临床,围绕慢性髓性白血病临床预后及耐药机制工作,他目前共发表或已被接受中英文文章1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文章6篇,其中4篇均发表在血液学领域权威杂志Leukemia(JCR-Q1,IF:12.883),第一作者中文核心2篇。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称号,荣获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张小帅同时积极投身于社会工作及志愿工作当中,攥写数十篇科普文章并发表在“髓遇而安”微信公众号,累计受益患者超过5万人次;完成线上、线下数十场血液肿瘤患者疾病知识教育会,组织策划“9·22国际慢粒日”系列活动,策划拍摄关爱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纪录片《千帆过境·向阳而生》,获一致好评。并参与撰写异地来京就医攻略,方便患者顺利就医就诊。他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致力于为健康中国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足国家需要,贡献青年力量

10位2022年度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的故事

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愿青春昂扬的他们

永远向上!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

封面:徐浩伦

文字 | 编辑:刘妍慧

排版:李芮迪

责编:郭雅颂


走进北大陈平原、夏晓虹夫妇的书房

     

全国最高荣誉!北大这本书你读过吗?

        

直博北大!这里的“精彩”她都知道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