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傅雷和胡适学如何与孩子谈心(父母必读)

方哲萱 哲萱日知录 2021-12-22

你好!我是方哲萱

杂志主编、早期教育探索者、东山书院创始人

这里是我的私人属地,所思所想,与你分享

哲萱按:今年我在乐道悦心线上平台推出了新的全年课程《方哲萱•5分钟心觉醒父母课堂》,里面有一个"52周社会热点分析"的板块,我会从教育的领域去分析面对一个热点,我们该如何思考,才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变局中不随波逐流。


今天有一个讨论上了热搜,“妈妈反对我交往的对象我该坚持吗?”,话题缘于一档真人秀节目《婆婆和妈妈》中的辩题,好几位艺人都针对这个辩题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正方董璇认为恋爱应该坚持自我,会尽量去说服妈妈,而反方张萌表示有了女儿对此深有体会,认为获得家人的祝福是极为重要的。


 

今天我不是要谈当妈妈反对孩子,孩子该不该坚持,而是想谈谈在今天这个个体崛起的时代,作为父母,应该怎么看待这道辩题。

 

之前也提及过个体崛起的时代,再解释一下。随着咨询传播得越来越迅速,今天,信息已经不掌握在少数权威的手中。比如过去父母更有人生经验,掌握更多信息,所以孩子只能听父母的,父母就拥有了权威性。医生掌握治疗疾病的信息,病人只能听医生的,医生就拥有了权威性。可是现在,父母掌握的信息未必比孩子多,病人也有更多渠道了解医学知识,于是原有的权威不复存在,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崛起了。

 

如今很多的亲子冲突、医患关系恶化等等,其实皆因时代的变化而起,大部分的时候无关道德。如果我们用传统的道德感去评判这个时代的混乱,是无法碰触问题的根源的。那么根源是什么?根源就是,要用真诚取代权威,用更加主动、专业和理性的透明化来抵御算法和大数据系统堆砌的虚假透明。

 

也就是说,我要你听我的,并不是因为我的身份比你有权威性,而是因为我真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良性的沟通获得了你的认可。回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辩题,作为子女,该不该坚持自己交往的对象,不应该取决于妈妈的反对,而应该取决于妈妈反对的理由能不能获得子女的认可。

 

其实,在面临这道选题的时候,子女很为难,一边是爱情,一边是亲情,割舍任何一边都是锥心之痛。所以,假如各位父母的孩子还小,尚未遇到这类的问题,我的建议是,不要让自己的孩子陷入这样的痛苦。

 

假如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父母必须要反对孩子,请不要用“我是父母,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你就要听我的”这样权威式的压迫,而最好是用“作为过来人,我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你不妨听听看”这样尊重式的支持。

 

翻译家傅雷先生曾在给儿子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这样和孩子体贴的、温婉的表达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这一则热搜中,有一个获得了高赞的评论,是引用的胡适先生写给子女的一封信,内容是这样的: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

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

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

 

你并不因我而来,

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

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当父母不再“以爱之名”去反对子女,而是带着理性的爱和子女谈心,那么,将更容易获得子女的认同。

 

何况,在交往的对象这件事上,父母的激烈反对,最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越反对越激发了两个人在一起的决心,心理学上称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二,子女被迫不再交往,但是总觉得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对象,一生引以为憾。两种结果,其实都不是父母本意,所以,如何有效的反对,是个体崛起时代,父母需要拥有的智慧。

 

如果这个话题变成“妈妈给了我充分的建议让我再观察观察现在交往的对象,我该不该听取”,我想,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以取舍了。希望,以后我们再谈起妈妈,是温馨而愉悦的,而不是总有一种不听妈妈的话就对不起她的负罪感。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这个议题的看法,再会!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课程音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