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2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点击蓝字关注四川社科院

即刻获取天府智库新内容




《农村经济》简介

 


《农村经济》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农村经济》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的四川省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农业经济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0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期刊先后由吴嘉伟、郭晓鸣、杜受祜、张克俊同志担任主编。


从创刊至今30多年来,《农村经济》始终紧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脉络,不断调整办刊思路,朝着“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于一身的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一流期刊”迈进。一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农村经济》几经扩版,增大刊发文章容量,在保留精品栏目的基础上不断对期刊栏目进行重大调整,以更好地突出研究的重大性、理论性、政策性特征。如约请国内知名专家来稿的“专家视点”,反映党和政府重大政策调整的“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反映突出事件的“灾后重建研究”及为中青年学者提供平台的“博士硕士论坛”等栏目均具有鲜明特点和强烈针对性。二是瞄准研究前沿,组织高质量稿件,将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源和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作者稿源纳入本刊“专家视点”,以进一步提高刊物影响力。如韩俊、张晓山、党国英、马晓河、张红宇、温思美等一批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均对本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纷纷赐稿。三是坚持主动办刊、开放性办刊,充分发挥刊所合一的特殊优势,期刊责编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编研能力,以促进期刊向着高质量水平发展。四是《农村经济》在办好刊物的基础上,十分注重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多年来,《农村经济》秉承“评析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讨农村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全新和全面的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后的崭新面貌”的办刊宗旨,致力于为经济理论工作者提供研究新动态,为各级政府提供发展新思路,为广大农村经济工作者提供实践新方法。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者的共同耕耘,《农村经济》于1991年正式列入全国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曾被四川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优秀期刊称号。《农村经济》也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此外,《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8年版)对全国2164种正式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的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序、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各类计量指标排序和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排序,《农村经济》均在“综合性经济科学/农业经济”类期刊中排名列全国第六、在同类地方性期刊中荣列第一。


回顾过去,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农村经济》在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深受四川及全国农村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喜爱。展望未来,中国农村经济正在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三农”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实施,《农村经济》仍将一如既往地追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农村经济》开设有“专家视点、热点透视、土地问题、产业结构研究、区域经济、农民收入与消费、财政与金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现代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经营管理、他山之石”等重点栏目,覆盖面宽,涉及范围广,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等于一身,以期能充分满足各具需求的读者和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
投稿方式:登录《农村经济》网上投稿系统 ncjj.alljournal.cn,点击左侧“用户专区”栏下“读者登录”,新用户注册登录后进行投稿。

2022年第2期目录


2022年第2期重点文章摘要

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振兴:

主要挑战与重点回应

 

叶敬忠 胡琴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历史节点,党和政府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乡村振兴既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前提基础,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和有力举措。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目前乡村振兴普遍面临农村低收入人口多、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等挑战。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在推进这些重点工作时,应始终坚持将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政府制度保障,增强村级组织统筹发展能力,培育农民主体性。[关键词]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小农户 主体性 集体经济[作者]叶敬忠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市 100193胡琴 博士研究生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市 100193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转型研究”(编号:20&ZD1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地方性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思路研究

  

钱煜昊 钱龙 武舜臣


[摘要]加强地方性粮食安全法规制度建设,是确保粮食安全、对标国家重要决策部署和健全地方粮食储备管理法规体系的紧迫需要。本文从分析地方性粮食安全保障法的立法必要性和立法现状入手,详细探讨了地方性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六个关系,并进一步引出了立法思路。研究认为:在立法理念上,地方性粮食安全保障法首先要兼顾强制法和促进法的特质,其次要兼顾系统性和重点性的协调,再次要兼顾现实问题和发展方向的融合;在立法内容上,地方性粮食安全保障法应包含粮食生产、储备、产业发展、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流通经营、粮食应急与调控、质量安全和监督检查等多项内容。[关键词]粮食安全 地方性粮食安全法 立法思路[作者]钱煜昊 讲师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3钱龙 副教授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3武舜臣 助理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 100732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粮食安全的法制保障研究”(编号:20AZD1162020)的研究成果。钱龙系本文通讯作者。

“三块地”改革是否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

 

王健 冯雨豪 吴群


[摘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倾向匹配得分双重差分法和县层面数据检验“三块地”改革是否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理论分析表明:“三块地”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存在负向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三块地”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平均影响为负向,但不显著。第二,“三块地”改革在2015~2017年均未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产生显著影响,2018年呈现显著负向影响。第三,对比分析发现,随着改革逐渐深入,“三块地”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负向影响存在增大趋势,并在统计上逐渐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对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土地财政调控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三块地” 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财政 倾向匹配得分法 双重差分

[作者]

王健 博士后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冯雨豪 博士研究生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吴群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民获得更多土地财产权益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编号:17ZDA0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吴群系本文通讯作者。

“一揽子”补贴促进规模养殖户环境污染治理了吗?

——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例

 

谭永风 徐戈 陆迁

 

[摘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引导养殖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而补贴对具有外部性的污染治理活动具有激励作用。本文以生猪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例,结合中介效应检验,实证分析了“一揽子”补贴对规模养殖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一是无论是专业养殖户,还是规模养殖企业,补贴皆可促进养殖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这一结论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二是采用变量替换和模型替换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补贴对规模养殖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影响系数仍然显著为正,且无明显变化。三是传导机制表明,补贴主要通过缓解资金约束对规模养殖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影响。特别是,专业养殖户,“一揽子”补贴不仅降低了其生猪养殖总成本,而且提高了其生猪养殖积极性,即补贴通过生猪养殖总成本和养殖规模的部分中介效应作用于其的粪污资源化行为,且两种路径的中介效应占比为26%和11%。[关键词]补贴 养殖户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IV-Tobit模型 中介效应模型[作者]谭永风 博士研究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徐戈 博士研究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陆迁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需求诱导机制研究:组织支持、跨期选择与激励效果”(编号:71973105)、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重大疫情冲击下生猪养殖户生产恢复力评估、驱动机制与政策优化研究”(编号:20YJA790089)、中央高校项目 “环境规制与疫情冲击复杂情境下畜牧业绿色转型研究”(编号:2452020056)的阶段研究成果。陆迁为本文通讯作者。

村主任知识化、非正式制度与农村人情支出

 

庄天慧 胡霜 贺家欣

 

[摘要]移风易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基层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资源下乡”“行政下乡”的背景下,村干部知识化可能更加适应基层治理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要求,也是国家政策导向。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村主任知识化对农村家庭人情支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与宗族等非正式制度的关系。研究发现,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能显著且稳健地降低农村家庭人情支出占比,而宗族势力等非正式制度的存在会制约村主任的积极作用。但如果村主任自身来自宗族内部,则治理效果更加明显。结果验证了非正式制度可能会削弱正式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但二者也可能是共存互补关系的理论解释。为此,本文提出在基层治理和文明乡风建设中应注重基层干部的个人能力,提高其受教育水平,处理好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基层治理 人情支出 村主任 宗族[作者]庄天慧 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成都 611130胡霜 硕士研究生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成都 611130贺家欣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640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研究”(编号:20AZD0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贺家欣系本文通讯作者。衷心感谢“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与会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彭艳玲老师的中肯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业务难题、角色定位与发展思路


李政 陈盛伟 牛浩

 

[摘要]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是一种优缺点较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保险创新产品。当前,我国农业保险深度与密度提升快,但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份额少、波动性大,处于发展困惑期。从文献梳理和调研实践看,现阶段我国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在技术与管理层面存在气象数据短缺、多因子指数复杂、各部门协同程度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短缺等业务难题。鉴于此,它既不能完全成为我国农险业务的主角,但又不可或缺。因此,在发展定位上,可从风险的系统性属性、区域范围大小、指数设计颗粒度粗细、区域与作物的适宜性、保险标的类型等角度定位其“主配角”地位;在发展措施上,可从重视其比较优势、把控其适用性边界、创新政府购买型巨灾产品、加强各部门协同、强化政策支持等五方面发展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更好地完善我国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关键词]农业天气指数保险 基差风险 比较优势 角色定位[作者]李政 博士研究生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陈盛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牛浩 副教授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粮作物天气指数保险的风险保障效率测度及影响机理研究——与传统农业保险的比较”(编号:71803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玉米连续性和共生性致灾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构建及差异性分析”(编号:71773067)、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项目“城乡融合视角下山东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与政策供给研究”(编号:2021RWG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陈盛伟系本文通讯作者。

图文 | 《农村经济》编辑部责任编辑:翟 琨
编 辑:何丽娟、石维丹、李世芳

  微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微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忠诚 、创新 、开放 、和谐 ”办院方针,推进“名所 、名师 、名院 、名刊 、名网”战略,持续打造“坚强理论阵地 、高端新型智库 、一流学术殿堂 、重要传播平台”,综合实力在全国地方社科院中属于第一方队。



长按二维码,立刻关注哦


喜欢就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