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我老师!何树斌、胡瑾!

凤岗融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05-07

何树斌:爱与责任同在




何树斌,男,1983年1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从教11年,主讲《饲草生产学》《草学概论》《草业推广理论与实践》等课程。2017年、2018年分别荣获陕西省第二届、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优秀奖”。





小小三尺讲台,何树斌却以仁爱之心为学生铺就人生梦想大舞台。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他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及知农爱农的责任使命,处处体现着爱与责任同在。







站好三尺讲台勇挑教学重担




何树斌2012年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同年入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他就将三尺讲台视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人生舞台,认真接受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请教,从跟班听课到逐步试讲,逐渐在教学岗位上站稳了脚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向教师角色的成功蜕变。

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主的授课理念,坚持课本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不断跟进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将“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育模式引入自己的课堂,改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入职以来,何树斌先后独立承担了本科生《饲草生产学》《草学概论》和《农业伦理学》,硕士研究生《草业推广理论与实践》《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等课程,以扎实稳健和极具亲和力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多次获得院级“优秀教师”“优秀教案奖”,2017年、2018年分别荣获陕西省第二届、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和“优秀奖”






坚守使命担当注重师德传承




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何树斌坚守使命担当,注重师德传承,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及知农爱农的责任使命。

他特别重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草业科学专业内的思政教育资源,在生态文明视域中构建思政教育价值共同体,提升学生的生态伦理素养,激发他们对生态文明的认同感与自豪感;通过强调草业的国家战略与需求,增强当代大学生对草业科学专业的归属感与使命感。

2018年11月草业与草原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在新学院的筹备阶段和正式运营以后,在各岗位秘书还没到位,学院行政管理系统急缺人手的情况,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何树斌同广大党员教师一起领会学习了以王栋先生等为代表的我校草业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扎根草原的高尚人格、忠诚为党、献身使命的党性修养、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砥砺的初心使命。

在学院本科生2019版培养方案修订、学院十四五规划、草业科学一流本科专业申请及授课过程中,他将王栋、任继周等草业科学家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与“三农问题”有机结合,强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

师德永恒,代代传承。何树斌以身作则,在陕西省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学科评估、招生宣传、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学院公益事务中积极作为,忠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落实了爱岗敬业的责任与担当,传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品质。2019年荣获学校本科招生宣传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微党课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组“二等奖”

































真心关爱学生践行仁爱之德




作为草业科学2013级2班、2023级3班的班主任,何树斌经常与学生促膝而谈,全方位关注班级内每位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他多次组织“学长学姐对我说”“优秀毕业生进课堂”和“把你的故事讲给我听”等活动,不但帮助同学们解决了学习中的实际困难,而且凝聚了积极向上的班级力量和氛围,帮助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学习目标。他所带班级多次获得“优良学风示范班”荣誉,学生考研升学率高、就业率高。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围绕旱区饲草栽培高效技术等科学问题,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等课题,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共计二十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十余位。

在研究生培养中,他抓住疫情防控、专业思想教育、毕业论文开题、学术诚信等关键环节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针对个别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底子差、家庭困难等问题,安排专门的研究生协助其完成相关的试验操作,每年冬季发放一定的爱心补助,帮助安排就业实践岗位,帮助其度过困难阶段。

以仁爱之心教书育人的何树斌,多次荣获“毕业生就业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3年荣获学校“师德先进个人”。




胡瑾:在智慧农业赛道彰显中国力量




“根据检测到的当地气候环境,提前预警可能会发生的病害和区域,精准指导当地木耳种植。”在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主任胡瑾教授,正在与王天本副教授讨论柞水木耳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行状况

春日胜黄金,农时不等人。在春耕春管时节,胡瑾忙成一团。多年来,从事农业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研究的她,带领团队埋首实验室,用计算机为农业写代码,用数据建模重塑传统农业模式,为农业管理提供智能决策,推动智慧农业从实验室走入田间地头和生产应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胡瑾(左一)与学生在一起







节本增效 让植物自己“说话”




“之前都是人工进去查看,用了这个系统后,我在手机上就能操作,温度高了或者低了都会报警。”在泾阳县淇辉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吴红娟一边用手机操控大棚,一边向记者介绍。令吴红娟赞不绝口的“这个系统”,就是由胡瑾教授团队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环境高效精准调控系统”。

合作社理事长郑辉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共有40座温室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越冬和早春茬蔬菜。2020年合作社通过学校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引入了胡瑾团队研发的设施大棚智慧管理系统,使用后的效果,让他和社员们喜出望外。“与传统大棚主要靠经验和人力管理方式对比,这套智慧系统,无论是精准调控的便捷度,还是蔬菜品质的提升,表现都很突出。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在更多的大棚和社员当中推广应用。”郑辉说。

我国设施农业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但水肥和环境协同精准调控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而传统日光温室信息化程度低,大量依赖人力,造成作物管理不善,导致我国设施蔬菜单产较低。针对这些生产实际问题,胡瑾带领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对现有温室大棚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建立融合植物生理需求的环境调控模型算法,完善模型决策及配套设备,对作物生产全过程中温光水气进行智能实时调控,形成了管理服务平台、算法模型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

该技术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经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成果已在陕西、山东、重庆等地推广应用,核心示范区面积近2万亩,辐射近12万亩,较传统生产示范基地增产22%以上,减少人力投入15%以上

“我们理想中的智慧农业应该是让植物自己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它吸收营养更多,长得更好,根据它自己的‘体检结果报告’来建立人工智能系统,帮助它长得更好,消耗得更少,实现节本增效。”在胡瑾看来,实现对所种植作物的按需调控是设施农业优质高产的关键。














对标国际 写出中国农业代码




“我们通过原创智能算法得到的调控及调控目标,可以直观显示到作物对光的需求减少了2/3,但是所造成的光合的损失只有1/5,这使我们能付出更低的成本,达到一个更好的调控效果。”在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胡瑾团队的博士研究生高攀指着电脑屏幕,向记者展示设施环境调控模型开发平台的工作原理。最近他正忙着不断完善这个建模平台的3.0版本,力求将模型精度、数据自定义程度进一步提升

当前,来自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的17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正在从事农业智能物联网研究。与传统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操作不同,他们聚精会神地伏案于电脑前,不时敲击键盘,输入一串串神奇的代码。而这些代码一旦从电脑走向田间地头,就能巧妙地实现农业智慧化管理。

“我们要对标国际高水平研究成果,写出属于中国农业的自主算法,它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更适宜中国农业发展的模型构建,要有非常好的交互性和可推广性。”胡瑾表示,智慧农业样本采集只靠团队的力量有很大的局限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套智慧模型可以吸纳更多的农业专家、农民和农技人员的加入,让数据库更丰富,而基于数据生成的智慧网络也将更智能更高效。







抢抓机遇 领跑智慧农业




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胡瑾,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她认为,在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的赛道当中,最缺乏的是感知和智能决策,而这两个“卡脖子”问题是国家近年来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任务里面经常提及的,同时也是她继续努力的方向

不久前,通过与柞水县科技局的对接和实地调研,胡瑾带领团队在柞水县金米村、马房湾村、常湾村等100多个木耳种植大棚部署了温室环境传感器,用于监测大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数据,再通过搭建的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精准管理、病害预警、辅助销售等农事服务,帮助当地木耳种植实现智慧化管理。目前该平台已在柞水县大规模应用且运行良好。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传统农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使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赋能于农业生产,在智慧农业赛道上跑出中国速度,彰显中国力量。”面对未来,胡瑾信心满满。




来源:党委宣传部 党委学工部

图源:彭子嘉 马婷 万其鑫

相关阅读

直博!全国第五、挑战杯特等奖……他是西农林汇源!

2024年西农怎么干?要点速览→

诚信315,品质365!科学达人帮你选好产品!


党委宣传部 凤岗融媒体

网络编辑:朵茂星

责任编审:王 婷

终  审:徐 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