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怎样区分长期与短期?

风灵之声 风灵 2022-09-22


风灵


我们都知道,凯恩斯有句名言,“从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他说这话,主要是为他所建议的经济政策的短期效果背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凯恩斯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从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不仅我们会死,太阳也有毁灭的一天,到那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会消失。但是,从短期来看,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各种各样的目的要去实现。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短期利益而不是长期效果。不过,如果我们只顾眼前,那么可能在不太长的长期内,我们就会尝到苦果。因此,从凯恩斯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第一,长期和短期有时候存在冲突;第二,如何区分长期和短期是理解和把握这种冲突的关键。


乍看来,长期和短期只是一个时间概念。通常经济学家认为,长期是指长到能够让所有的调整发挥作用的时间段。在此意义上,当我们提到某个政策、决策或者事件的长期后果时,我们指的是在无限时间内产生的结果。与之相对,短期后果是指一段相对较短时间内产生的结果。


为了处理的方便,我们可以人为地划定一个时间段来区分长期和短期。比如说,会计上通常将偿还期限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债务称为短期负债,将偿还周期超过1年的债务称为长期负债。但在经济学上,如果普遍以这种方式来划分,显然是武断的。对于某些经济活动而言,1年太长了,而对于另一些经济活动而言,1年又太短了。在不同的情况下,长期和短期有不同的含义,那么,我们有没有一个更为普遍的标准来理解呢?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是另一个例子。固定成本是指在相关时间段或生产规模内,总额不与业务活动成比例变化的成本,比如已经投入购买设备修建房屋的资本(按折旧费用计算),或者固定支出的租金、利息等。可变成本是与企业活动成比例变化的费用,如原材料、生产中所用的水电费用等。可见,固定成本对应的是长期成本,可变成本对应的是短期成本。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区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学过初级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在短期中,即使某个公司生产所得的收入不能覆盖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但只要收入能覆盖可变成本,该公司继续生产就是明智的选择。教科书上的标准解释是,尽管企业确实是在亏损(因为它的收益低于它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但如果不从事生产,也就是放弃了可覆盖可变成本的收入,则会遭到更大的损失。


但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划分遭到了阿尔钦的强烈反对。阿尔钦认为:“事实上,除了当前这一时刻,一切因素都是固定了的外,在任何时间段内都不存在这种固定因素……没有任何技术或法律的约束制约一个人改变任何投入……事实上,改变不同的投入的成本是不同的,这些成本的比例在这段变动的时间内也在变化。”阿尔钦因此提出,不要基于某段时间内某种因素固定与否来划分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而是要基于生产者为满足变化的新需求所需要的不同时间而产生的不同成本来划分。


可以说,相比单纯从时间上来区分长期与短期,阿尔钦的观点更进了一步,但他仍然没有从市场主体决策或者说市场过程的角度真正理解什么是固定与可变,什么是长期与短期。


经济学上有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那些过去已经支付的成本,比如我昨天出去吃饭支付的账单;或者在过去已经确定以后必将支付的成本,比如我现在坐在餐馆里,点好的菜已经送上了桌,虽然我还没有买单,但我必然会买单。沉没成本是不可避免的牺牲,不管现在怎么做都无法改变。所以,在当前的决策中,在衡量成本-收益时,根本就不应该也不需要将沉没成本纳入考虑。在经济学上,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在市场过程中,要实现一个最终的目的,往往需要一系列决策。比如说,在新冠疫情初期,口罩和其他防疫用品短缺热销时,一个企业家要决定是不是生产口罩,那么,他需要作出一系列决策,包括购买相关机器设备,租借厂房,雇佣人员,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和销售,等等。因为当时机器设备极其紧缺,他第一个决策是要不要出相当高的价格来预定机器设备。他在计算成本-收益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值得启动时,当然会把这项成本计算进去,如果他认为以后口罩的销售收入不足以覆盖该项成本,他就不会下单购买生产口罩的机器设备。


但是,假如他已经订购了机器设备,情况就不一样了。他购买机器设备的资金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沉没成本(他也许可以转卖以收回一部分投资,但我们在此暂不考虑),他在进行后期的决策时,就不应该考虑购买机器设备所支出的成本。只要他认为口罩的销售收入能够超过他后面的投入,那这个项目就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柯兹纳强调,我们关心生产成本是为了理解决策者在决策时可能的选择。在此,一系列决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前面的决策是后面决策的前提。在一个潜在的口罩生产商看来,在他还没有采取任何步骤组织生产之前,他将要承担的从当前开始一直到最后达成生产目的所产生的一切成本,将这些成本称为“长期成本”是自然而然的。相应的,在他已经购买了设备,租用了厂房之后,他把为了达到生产目的而支付的后期成本称为“短期成本”也是合适的。


可见,后期的这些成本之所以被称为短期成本,不是因为生产者不能改变设备或厂房,不是因为这些因素已经固定了,而是因为漫长的生产过程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实现最后目标所剩的距离已经短了许多。在这里,长期和短期是根据不同的生产阶段来划分的。越是接近最终的产出目标,所投入的越是短期成本。


如果我们从这种观点来看,那么一个项目的盈亏也与其决策阶段相关。我们不需要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把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然后费尽心思地解释为什么在企业利润在不足覆盖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但又高于可变成本时,企业应该继续生产。事实上,如果固定成本是已经投入的成本,或者是不得不继续支出的成本,也就是沉没成本,那么就根本不是成本,企业只要未来的收入大于未来的成本,它就应该继续生产,因为就作出这一决策的时间点上来看,企业是正常盈利的,而并非是亏损。


这是我在正一君书院出品的主线经济学精读课第二期领读柯兹纳的代表作《竞争与企业家精神》的第十三讲。

加本公众号读者微信群可联系mefengling。


相关文章:

花大价钱打广告是浪费么?怎样理解广告在经济中的作用?

《竞争与企业家精神》系列讲座 

《市场过程的含义》系列讲座 

《市场过程的含义》中文版(风灵译)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花大价钱打广告是浪费么?怎样理解广告在经济中的作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