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站《后浪》:时代与我们,没有前后之分

R.老湿 知著网 2022-05-10
「反思与赞美,总该相遇」
<<<
“一代不会不如一代”
这是B站五四短片《后浪》的引入观点。
从未有哪一个青年节如2020年5月4日一般“隆重”,在《后浪》短片刷屏之下,全网掀起了一轮关于青年、国家乃至时代的讨论。
《后浪》作为B站献给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由B站和新京报等媒体共同打造,并于5月4日上线各大平台。
这条视频一经推出,就收到了不少青年人的肯定与共鸣,一时间微博和朋友都被《后浪》刷屏,许多人表示看到青年人被重视和祝福,自己非常受到鼓舞。
但同时,相信大家也或多或少在微博、朋友圈看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对于有的人来说,视频并不能引发他们的共鸣,相反的借由这个视频,他们反而感受到了消极情绪。
△《后浪》评价两极分化
前进还是后退?欢乐还是悲伤?《后浪》引发的讨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这个视频的评价,更是一次青年群体内部自我认知与时代感受逐渐产生差异的写照。
诚如一些朋友对于《后浪》文案的不认同一样,的确嘲讽与否定并不是弱小的象征。但同时,作为清醒而独立的青年人,每个人都更应该明白一件事:嘲讽与否定不是也不该成为我们吝啬赞美的理由。
 
《后浪》本质上是希望通过中年人也就是“前浪”的身份,向所有青年人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给予巨大的肯定,从而激励青年人勇敢奋斗,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视频推出后,立刻引发巨大反响,不仅被各大主流媒体转载,更是登陆《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
但视频中运用的长辈口吻和祝福话语,让部分青年人对于《后浪》产生了不满与防备。
尽管许多青年人已经成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但从心理角度,此时的青年人对于自身社会角色的定位尚在变化,许多观念与价值体系也都尚未成型,因此对来自他人的激励话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正因如此,《后浪》才会被青年人从意义与价值上进行延伸,并拓展到新的话题领域加以讨论。
在知乎上,关于《后浪》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绝大部分年轻人对B站《后浪》的消极态度?
△知乎问题
从下面的回答中,大致可以总结出来青年人对《后浪》反感的地方:一是视频中“前浪”概念的运用让他们产生对家长的抗拒心理,二是认为视频给青年人下的定义非常片面。
△ 知乎用户对于前浪视角的不满①
△ 知乎用户对于前浪视角的不满②
中国社会长期有“代际对立”的话题讨论,无论是对于80后、90后还是现在00后,这些讨论都习惯于把他们和上一代进行比较,并以此得出80后“垮掉的一代”,90后“脑残的一代”,00后“被溺爱的一代”等等结论,而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的代际认知,是不够全面的,无论80后还是90后如今都成为了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
尽管《后浪》在开头就旗帜鲜明的反驳了这样的观点但青年人偶尔依然会下意识地认为长辈形象的出现自带“评判”与“审视”的意味,这样的习惯让视频中简单的祝福与激励,多了一份说教和劝导的“鸡汤味”。
△ 微博用户认为《后浪》是鸡汤
除此之外,感到被定义同样是一件令青年人有些不愉快的事情——尽管制作者可能并无此意。我们无法否认,当前中国社会正在朝着越来越多元的方向发展,青年群体对于自我塑造有着趋同的原则,那就是:只有我能定义我自己。
在这种原则之下,活泼还是文静,自信还是谦和都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的确这样的观念进步且包容,但也因此,面对外来者尤其是长辈对自己形象的阐述时,青年人很容易陷入“被定义”的不适中。
无论是感到被审视还是被定义,放置于视频本身都是对其内容的一种意义与价值延伸。与其说一部分青年人是在反对《后浪》本身,倒不如说是青年人本能对于代际规训的一种自我防卫。或许,青年无法接受的不是《后浪》中对于年轻人的评价与期待的具体内容,而是评价与定义本身
但从创作层面看,《后浪》其实并没有主动对于青年人下定义。相反,片中对于青年人的评价恰恰是多元、包容和不设限。
△ 《后浪》对于青年多元包容的肯定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年轻人借由《后浪》延伸出其他话题,以此来表达对于自身境遇以及时代背景的不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青年群体面临的时代压力以及内部想法的不同。
不可否认,从很多角度来说这是一个爆发式前进的时代,人们享受着“前浪”们享受不到的时代福利。但从横向来看,青年的生活并不都是《后浪》中描述的那样精彩纷呈,现实生活的难题很多时候导致了青年对于《后浪》接纳的困难。
从B站诞生之初,无数普通人通过做up主改变了自己乃至家人的生活,何冰在视频里所说:“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通过及百大up主的日常,《后浪》展现了新时代风貌,以及年轻人可以拥有的生活状态与工作体验。
十年前没有人能够想到,坐在屏幕前面吃东西都能够获得巨大的关注与丰厚的报酬,但在这种惊喜的变化背后,每个人也应该看到并非所有青年人都生活在摄像机前,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依靠互联网开创事业。
△《后浪》片段
B站或许已经不“破”但它还是很“小”,小到当你哪怕展现完万千up的精彩生活,却依然只展现了这个时代青年人最小的一部分
正如很多批评的声音说的一样,青年人不都是环游世界、测评数码,有许许多多青年人的生活和《后浪》中的“后浪”相差许多。
因此,当一个青年在“1.3亿年轻人的信”中看不见自己名字的时候,来自前辈的激励与祝福,就仿佛是一声温暖却遥远的“加油”,生活方式的不同最终产生了共情的困难
当《后浪》的制作者回顾百大up主时,那种令人振奋的朝气与活力浓烈而澎湃,但当一个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每天在地铁里被挤成罐头沙丁鱼的青年深夜思考人生时,焦虑与无助是挥之不去的阴霾。
△有观众觉得《后浪》的视角太窄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状态,一方面你无法说《后浪》离所有青年都太远,因为对于很多城市青年乃至农村青年来说,视频里的生活是他们够得到的小确幸;但另一方面你又无法让所有人都接纳何冰的祝福,毕竟“互联网的诗”对许多青年朋友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是远方。
 
尽管《后浪》的祝福对于一些青年人来说,有些遥远,但因此而产生的自暴自弃乃至对于时代的极尽嘲讽,是比这段距离更难跨越的荆棘。
《后浪》播出后,有的自媒体模仿其文案,用“后浪”口吻给“前浪们”写了一篇文章,里面透露出对于改革开放之初社会风气的羡慕、敬佩与感激,似乎年轻时候的前浪们,才是后浪该有的样子。
可大家冷静下来后会发现,这样的观点不过是在给青年以及美好的时代下另一种定义。在这一定义下,青年人该有的样子是可以上谷歌和维基百科,美好的时代应该百废待兴,有无限市场红利可以去占有
如果说在反对者眼中,肯定时代进步与鼓励青年人是一种片面定义,那么告诉青年人你们过得不好、时代很差,同样也是另一种片面定义。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好的和不好的一面,每个时代的人都面临属于那个时代的困难与挑战。拿一个时代的长处和另一个时代的短处相比,不客观也不公平,而以此来嘲讽《后浪》中向上能量的人,会将更多年轻人拖入消极的泥潭。
片面的反面是全面,而不是另一种片面
《后浪》的价值是希望通过祝福,激励每一个在时代潮流中前行年轻人,而非用一盆冷水,浇灭青年人心中的热情。
更何况,现如今《后浪》的讨论空间已经远远超过了视频本身,借由视频表达不满,只会让祝福陷入没有边界的另设主题的讨论。
△对于“反对声音”的反驳
有一个大家高中都学过的理论或许可以提供给青年人一些定力,那就是: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并且这种螺旋式上升是很多科学技术乃至社会制度的发展路径。
历史上,白光全息技术虽然很早被提出,但由于激光技术的发展,使得彩虹全息技术逐渐成为主流。然而,随着彩虹全息技术种种弊端的凸显,现如今白光全息技术又再度成为研究前沿。
从技术类型角度看,全息技术的研究看似回到了原点,但现如今的白光技术已经和伽利略时代产生了本质的差别,虽是同一种技术但各项指标都已大大超越上一代。
因此无论是“螺旋”还是“上升”,都是时代发展的一部分。在实践中,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都是一种需要每个人正视的状态。而《后浪》中的祝福,也正是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人历经生活的磨炼,也能勇敢向前。
某电视台曾经策划过一个节目,看不同地区的花开,结果没执行,因为北方开花的时候,南方花都谢了。
中国很大,说中国冷还是中国热都不太准确,但这不妨碍我说中国的春天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献:螺旋上升法案例分析全息术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